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石墨自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广泛使用,并且一直到工业时代都是一种重要材料,它可以用作润滑、耐火材料、炼钢和铅笔。然而,历史上这些应用场合正逐渐减少对石墨需求,而且当1990年代中国生产商为进行出口贸易,使得这个市场泛滥,它价格暴跌,严重阻碍了其它新矿开发,而且直到10年前才开始有所恢复。

  • 标签: 石墨 回归 耐火材料 新石器时代 工业时代 出口贸易
  • 简介:钢筋混凝土中氯诱发腐蚀问题成为工程师恶梦,目前己发生多起在破裂混凝土柱中发现钢筋生锈情况。2014年混凝土研究院在伦敦大学学院(UCL)举行了一个为期半天研讨会,讨论了最近针对这种现象开展和试验和模拟研究。

  • 标签: 钢筋混凝土 腐蚀问题 混凝土柱 伦敦大学 工程师 研究院
  • 简介:使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生长Be掺杂GaAs膜层,在此基础上,制备Au/GaAsSchottky二极管.另外,在Au与GaAs之间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插入一层MgO绝缘层,研究不同掺杂浓度GaAs对势垒高度及影响因子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u/MgO/GaAs结构肖特基势垒,随着掺杂浓度升高而增大,影响因子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

  • 标签: Be掺杂GaAs GaAsMIS结构 I-V 肖特基势垒高度 理想因子
  • 简介:位于亨茨维尔阿拉巴马大学开展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研究,目的是研制出更小更轻而不牺牲使用寿命电动汽车电池。国家科学基金成员早期职业发展项目资助了机械和航空工程助理教授GeorgeNelson50.2万美元,用于研究纳米材料电池阴极。纳米材料有望兼顾高电池容量和小尺寸,以及能承受汽车和其它装置发生较大温度变化。

  • 标签: 电动汽车电池 锂离子电池 制造 纳米材料 国家科学基金 使用寿命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分别制备了相同O含量不同Ni含量Cu—W合金,通过金相显微镜、XRD、涡流导电仪等对合金材料显微组织、导电率、硬度、密度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相同O含量情况下.随着Ni含量增加,Cu—W合金上孪晶有所减少,各相集聚程度逐渐增加,这更加说明了Ni有利于改进CuW合金组织性能;Ni添加对Cu—W合金性能影响较大,随着Ni含量增加,Cu—W合金电导率由40S/m迅速下降到5S/m,而硬度由35HB逐渐上升至68HB,同时烧结后Cu—W合金密度也由7.1g/cm3逐渐上升至8.0g/cm3。

  • 标签: Cu—W合金 添加元素 硬度 导电率 影响
  • 简介:分别以乙醇和乙腈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之后通过与商业碳纳米管相比较以研究不同碳源对所制备碳纳米管结构及其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脱附、热重和拉曼等对碳纳米管结构性质进行表征.此外,运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得碳纳米管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对所得碳纳米管结构有着较大影响,进而导致其电化学性能差异.

  • 标签: 碳源 碳纳米管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 简介:在传统纳米压痕实验中,常采用已知折减弹性模量标准试样经过多组压痕实验方法求得面积函数A.然而,这种常用方式所求得面积函数,在压痕接触深度非常小情形下会造成较大误差.本文针对玻氏压头,采用纳米压痕实验修正其在小压深范围内面积函数,然后通过修正后面积函数,使其在小压深范围内测量材料硬度值接近于真实值.

  • 标签: 纳米压痕 玻氏压头 面积函数 硬度 小压深
  • 简介: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纳米尺度3D物品例如独立纳米球能用添加制造技术进行构建。即使基体保持不动,纳米束流也能自发地铺设并堆砌成纳米墙。在一个绝缘盘上通过一根细金属线监测电场,抑制电纳米束流不稳定性。为了将纤维堆造成一个可控样式,采用快速导出电荷来吸引而不是排斥进入纳米束流方法对纤维沉积进行巧妙控制。一个沿着基底纳米墙形成了,它表明能以理想形状创建出各种独立结构。

  • 标签: 纳米结构 制造技术 纳米尺度 研究人员 国立大学 不稳定性
  • 简介:基于复合相变蓄能原理,通过理论计算抗凝冰相变分子合金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正十二烷和正十四烷物质量比为1:1时,可调整相变温度为0℃,当相变分子合金材料掺入沥青中会降低沥青胶结料稠度,随着掺量增加,沥青胶结料稠度降低越明显,红外试验结果表明无新官能团出现;为改善相变沥青胶结料三大指标,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环氧大豆油作为复合改性剂改善相变沥青流变性能,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抗凝冰复合相变沥青材组成配比:当相变材料掺量为4%,低密度聚乙烯掺量为10%,环氧大豆油掺量为3%时,能满足抗凝冰及基质沥青三大指标要求。

  • 标签: 抗凝冰 相变材料 相变焓 沥青胶结料 分子合金
  • 简介:导电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半导体或导体特征,在某些方面可以取代传统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采用导电高分子材料对传统阳极或阴极改性可以大大改善电容器、电池等储能装置最大储能容量。从导电高分子材料合成开始,介绍了纳米结构导电高分子可控合成、导电高分子聚合机理和导电机理以及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储能装置包括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中应用。

  • 标签: 导电高分子 纳米结构 超级电容器 锂离子电池
  • 简介: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为聚合物基体,添加氢氧化铝(ATH)、有机改性磷酸锆(0ZrP)为阻燃剂,探讨了这类复合材料阻燃效果。结果表明,ATH与OZrP复配使用能有效抑制聚合物材料燃烧时融滴并产生协同阻燃效应。锥形量热实验(CCT)和微燃烧量热(MCC)测试表明.LDPE/EVA/ATH/OZrP复合材料最大热释放速率峰值比LDPE/EVA和LDPE/EVA/ATH阻燃体系有明显降低。极限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试验也表明,添加5%0(质量分数)OZrP可使复合材料氧指数达到32,通过UL94V-O测试。

  • 标签: 低密度聚乙烯 氢氧化铝 协同 热释放速率
  • 简介:舰船涂料一个非常重要作用是作为舰船隐身材料一部分,纳米材料特殊效应为隐身材料提供新途径和新吸波机理.据研究,纳米多层复合膜(包括多层颗粒膜、无机/有机多层复合膜、金属/电介质多层复合膜等)有望成为制备高强度和具有一定频宽微波吸收新型材料.

  • 标签: 舰船涂料 纳米材料 多层复合膜 应用 隐身材料 无机/有机
  • 简介:目前,正在进行中锂生产项目,除己经开始连续生产加拿大RB能源公司和2014年秋季投产在阿根廷Orocobre公司项目外,还有多个己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准备进行可行性论证项目。上述计划都瞄准了今后车载用锂离子电池(LIB)用正极材料需求将扩大。项目投产时间也预定在电动汽车有望普及2017年左右。从作为正极原料产品品种上看,不仅有碳酸锂,还计划生产氢氧化锂。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生产项目 全球计划 正极材料 能源公司 连续生产
  • 简介:在室温200℃范围内,对磁控溅射制备NZnO薄膜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中,以ZnO为阴极靶材,通过温度调节器对基片溅射温度进行控制,以实现对ZnO溅射薄膜特性控制。系统真空度为3×10^4Pa,溅射气压为5.5Pa,溅射时N90min,通过XRD进行表征,用Jade5.0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ZnO薄膜表面平整、结构致密,具有高度c轴择优取向;在室温20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002)衍射峰位置趋向34.4°。

  • 标签: ZNO薄膜 磁控溅射 X射线衍射
  • 简介:利用水热法成功地实现了掺杂(Ag、Fe、Al、Ce、Ni、Pb)纳米氧化锌(ZnO)粉体制备,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掺杂元素种类、掺杂浓度对纳米ZnO结构、形貌影响,以及不同测试温度下各种相应纳米ZnO电阻率变化,X射线衍射谱表明,掺Ag、Fe、Ce、Ni纳米ZnO结晶度降低;掺Al和Pb纳米ZnO结晶度变化不大.SEM形貌表征显示,未掺杂纳米ZnO为片状;掺Ag、Al纳米ZnO为颗粒状;掺Fe、Ni、Pb纳米ZnO为六方短柱状.电阻率测试表明,相比未掺杂纳米ZnO,掺Ag、Ce纳米ZnO电阻率增大,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增加具有较大幅度变化;掺Fe纳米ZnO电阻率相对降低.掺杂浓度由1%增加到3%时,掺Ni纳米ZnO电阻率增大;掺Fe、Al和Pb纳米ZnO电阻率减小.

  • 标签: 氧化锌 掺杂 水热法
  • 简介: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对含微量Zr、TiCr35Ni45Nb合金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和枝晶间骨架状碳化物,碳化物类型为富铬M23C6和含铌等强碳化物元素组成MC;微量Zr、Ti可细化二次析出Cr35Ni45Nb合金中碳化物,使其呈粒状较均匀地分布在晶内,从而提高合金力学性能。

  • 标签: 微量锆和钛 Cr35Ni45Nb 奥氏体不锈钢 碳化物 力学性能
  • 简介:本文报道了分子束外延(MBE)生长Be掺杂GaAs,通过改变Be掺杂源温度我们得到了不同掺杂浓度GaAs样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霍尔测试仪分别对样品表面形貌和电学特性进行表征.特别的,在低温和随温度变化光致发光谱中,随着掺杂浓度增加与Be受主相关辐射相应地加强.

  • 标签: Be掺杂 坤化镓 分子束外延 光致发光
  • 简介:类金刚石(DLC)膜是一种含有大量sp^3键亚稳态非晶碳薄膜。类金刚石膜在化学、电学、热学、光学、生物相容性等方面具有良好性能,是微电子机械、医学、航空、汽车、光学等领域理想材料,因而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DLC膜结构、沉积法及在各个领域应用与存在问题。

  • 标签: 类金刚石(DLC)膜 亚稳态 沉积法
  • 简介: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接近常压状态下,在氩气(Ar)和氢气(H2)气氛中,以硅烷为源气体,在沉积区域加载脉冲负偏压对沉积过程进行调节,在基片上沉积得到具有荧光特性含有Si纳米晶颗粒SiOx薄膜,并在原气氛(Ar+H2)中进行退火处理,SEM、TEM、FTIR、PL显示,退火后薄膜网格结构被破坏,颗粒性更加明显,化学成分中Si—H减少,Si-O-Si增加,同时有少量si纳米晶粒析出,退火后薄膜发光峰出现大幅蓝移,发光基团趋于单一,这与Si纳米晶粒出现相对应。

  • 标签: 退火 Si纳米晶粒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