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日本东芝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记忆胞阵列。这种结构提高了单胞密度和数据存贮容量。在这种结构中,一些堆集的柱状记忆元件垂直穿越多层电极材料并利用共享外围电路。这一创新设计对未来高密度闪存记忆技术可能是一种可取技术。

  • 标签: 存贮容量 记忆 阵列 三维 日本东芝公司 研究人员
  • 简介:编织复合材料是利用编织技术,把经向、纬向及法向的纤维束(或纱线)编织成一个整体,即为预成型结构件(简称“预制体”),然后以预制体作为增强材料进行树脂浸渍固化而形成的复合材料结构。由于增强纤维在空间多向分布,阻止或减缓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使得复合材料层间性能大大提升。因此,编织复合材料较普通层合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冲击损伤容限断裂韧性。编织技术可按实际需要设计纤维数量,整体织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一次完成组合件,

  • 标签: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技术 应用 复合材料结构 冲击载荷作用 冲击损伤容限
  • 简介: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能,材料微观组织的模拟对于研究预测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材料微观组织的模拟已成为材料微观组织模拟的研究热点。总结了材料微观组织模拟的方法及其应用,提出了模拟的研究方向。

  • 标签: 三维模拟 微观组织 模拟方法
  • 简介:在水溶液体系中,利用十六烷基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模板剂,水热合成了由纳米薄片自组装成的花状薄水铝石微观结构,采用XRD、SEMTEM对其物相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花状微观结构是由厚度50mm左右的纳米薄片自组装而成,形貌规则统一,分散均匀,平均直径为1.5μm,在其形成过程中,模板剂CTAB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推断了纳米薄片自组装花状微观结构的形成机理。经过500℃焙烧得到的γ-Al2O3保持了该花状微观结构。

  • 标签: 水热合成 纳米材料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氧化铝
  • 简介:美国普渡大学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使用III-V族化合物砷化镓铟代替硅,研制出全球首款全门晶体管,可用于开发出运行速度更快、更高效的集成电路更轻便、耗电更少的手提电脑。

  • 标签: 晶体管 三维 硅基 哈佛大学 砷化镓铟 运行速度
  • 简介:采用水热法设计构筑花状二硫化钼,并利用XRD、SEM、RAMAN、TG等测试方法对产物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进而作为正极材料组装成锌离子电池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测试分析,在充放电电压区间为0.2-1.2V、电流密度为1.0A/g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63.9mAh/g,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保持在53.6mAh/g,容量保持率为83.9%。较高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使MoS2成为有前景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

  • 标签: 三维花状 MOS2 锌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储能机制
  • 简介:采用MEMS工艺制备平面微盘腔,再通过二氧化碳激光熔融其表面形成为环状结构,通过形貌微系统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分别测试了其外部尺寸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表明,锥形光纤近场耦合测得微腔品质因素为4.8×10^5,耦合效率在95%以上,因此激光回流微的方式在得到了新的结构的同时保证了光腔的性能。

  • 标签: 光学微腔 品质因素 激光处理 粗糙度
  • 简介:美国环保署拟修订关于某些化学物质重要新用途规则的提案。环保署(EPA)现根据有毒物质管理法(TSCA)第5(a)(2)条对两种须经生产前通知的化学物质提出重要新用途规则(SNURs)。这两种化学物质通常被鉴定为壁碳纳米管(P-08—177)单壁纳米碳管(P-08-328)。

  • 标签: 单壁纳米碳管 多壁碳纳米管 美国环保署 用途 修订 化学物质
  • 简介:借助于Eshelby等效包容理论及粘弹性基础假设,对随机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与刚性平面的滚动接触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短纤维长径比体积分数对滚动接触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滚动接触宽度滚动摩擦系数均随纤维长径比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等效接触应力分布不对称,最大等效接触应力随着纤维长径比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在任意纤维体积分数长径比下,滚动摩擦系数受转速影响较大,而滚动接触宽度更取决于载荷。

  • 标签: 随机短纤维 复合材料 滚动接触 纤维体积分数 纤维长径比
  • 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异质结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员谢晓明领导的研究团队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成功制备出单原子层高质量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异质结,并将其成功应用于wSe2/MoS2二光电探测器件。

  • 标签: 六方氮化硼 异质结 微系统 平面 石墨 上海
  • 简介:平面环形微腔结构为核心器件,基于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和“参量振荡不稳定”效应,结合理论计算及ANSYSBeamprop仿真,设计出基于环形微腔结构的超高灵敏度位移传感器,特别是在1.55μm的谐振波下,对所设计的位移传感器进行了ANSYS力学仿真、Beamprop传输特性仿真以及输出特性数值模拟,论证了位移传感器的可行性,并为以后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平面环形微腔 隧道效应 参量振荡不稳定 位移传感器
  • 简介:咖啡渍。有什么事比一杯热咖啡留下的棕色环形更常见呢?然而,当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时,可以解释为当液滴沉积并开始从表面蒸发时,其边缘发生的沉积、扩散蒸发更多。事实上,科学家在建立模型理解这个看似简单而日常的现象方面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努力,因为胶状液滴如何蒸发的物理模型对于绘画、印刷、DNA测序乃至纳米尺度制造都非常重要。

  • 标签: 技术进步 咖啡 利用 表面蒸发 物理模型 DNA测序
  • 简介:采用偏苯酸酐酰氯2,2-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BisAPAF)2步法直接制备了聚酰亚胺苯并恶唑。第1步,在有机溶剂中低温溶液聚合合成了聚(羟基酰胺酰胺酸)前驱体。其后.聚(羟基酰胺酰胺酸)前驱体在350℃下热环化脱水制成了相应的聚酰亚胺苯并恶唑。前驱体聚合物的特性粘度是0.22dL/g。闭环的聚酰亚胺苯并恶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29℃,在氮气中和空气中热失重5%的温度分别为530℃525℃。广角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聚酰亚胺苯并恶唑为无定型结构。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质子核磁共振光谱(^1H-NMR)表征了前驱体聚合物完全环化聚合物的结构。

  • 标签: 聚酰亚胺 前驱体 偏苯三酸酐 邻氨基苯酚 酰氯 合成
  • 简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获得了基于有机JI体系共轭分子形成的新的纳米尺度聚集态结构,并实现了可控生长。该项研究成果对于有机固体新材料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一维纳米材料 取得重要 研究取得
  • 简介:采用自制的BA-MMA-AA元共聚物四异丙氧基钛(TPT)对纳米Si3N4进行表面包覆处理,利用红外光谱分析、TEM、粒径分布、接触角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纳米Si3N4粉体的表面包覆了有机物,并与其发生了化学作用,有效地阻止了纳米Si3N4粉体的团聚;处理过的Si3N4粉体粒径明显减小,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显著增加,表面自由能明显降低,改善了纳米Si3N4粉体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

  • 标签: 纳米氮化硅粉体 三元共聚物 表面包覆处理剂 分散性 稳定性
  • 简介:全球领先的高性能聚合物供应商索尔维特种聚合物全球事业部近日在江苏常熟举行仪式,隆重庆祝其全新氟橡胶(FKM)工厂建成投产。该工厂位于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内,是索尔维特种聚合物在全球的第3个氪橡胶生产基地,它将得益于索尔在常熟工厂现有的运作和基础设施。索尔将基于常热的这一工厂向目标市场提供其Tecnoflon品牌的氟橡胶材料,该材料拥有优异的抗化学腐蚀性,可耐受超过250℃的高温,且在各种成型技术中都易操作。

  • 标签: 氟橡胶 工厂 常熟 投产 高性能聚合物 新材料产业
  • 简介:形象几何仿生信息学是通过生物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信息与控制等多学科交叉与集成的研究领域。

  • 标签: 信息学 仿生 几何 形象 高维 纳米
  • 简介: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王俊与张龙、赵全忠以及上海光机所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Wern.erBlau等人合作,首次报道了二层状MoS2纳米材料在近红外波段的优异超陕饱和吸收性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一纳米》。

  • 标签: 纳米材料 光子学材料 二维 美国化学学会 近红外波段 外国专家
  • 简介:据报道,英国Lisungwe矿产勘探公司称在马拉Mchinji地区Chimimbe山区发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镍矿资源。先期测试结果表明Chimimbe山区蕴藏含量达0.5%的镍矿

  • 标签: 公司马拉维 勘探公司 发现镍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