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30多午来收集和保存广西地方栽培的桑树种质资源250份、野生桑资源30多份;从省外、国外引进和保存桑树种质资源211份:用鲁桑、白桑等广东桑杂交选育成的中间类型种质资源71份:用82个桑树杂交组合的后代植株2万多株诱变创造桑树人工四倍体种质603份;从四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及四倍体种质二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选育出多倍体种质120多份。利用桑树种质资源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推广种植130多万亩;新育成的优良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3号”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在大面积推广。

  • 标签: 桑树 品种资源 育种
  • 简介:为了加快新蚕品种在黔南蚕区的推广应用,提高蚕区经济效益,对新蚕区品种引进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新蚕品种在贵州新蚕区——黔南蚕区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为提高新蚕品种在新蚕区的产量,可推广春秋兼用品种,春蚕期可推广多丝量春用品种提高全年产茧量;为在条件不足的蚕区能获得稳产,可选择推广夏秋用品种。

  • 标签: 桑蚕 新品种 引进 应用效果
  • 简介: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自引进以色列水果栽培技术后,番石榴产量翻了几番。这项试点工程于2008年成功引进阿拉阿巴德地区,该地区有约40户果农种植有番石榴40hm^2。这是一种密集型栽培技术,比传统栽培方式更节约土地。目前每公顷土地约种植277株树苗。种植户计划将增至400株,种植密度远远大于传统栽培模式。

  • 标签: 番石榴 新技术 产量 印度 水果栽培 节约土地
  • 简介:南宁地区发展桑蚕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在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中,突出蚕业生产,充分发挥优势,根本转变桑蚕业生产的滞后状况,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实际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改革开放的精神为指导,探索桑蚕生产发民思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出对策研究,以期桑蚕行业健康发展,为振兴南宁地区农业经济作出应有贡献。

  • 标签: 南宁地区 蚕业 现状 发展对策
  • 简介:2008年8月2日,由西南大学蚕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主持的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948)计划“十一五”重点项目“蚕桑特殊资源引进利用研究”中期总结会在重庆北碚海宇温泉大酒店召开。

  • 标签: 项目组 蚕桑 中期 资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蚕业研究所
  • 简介:对296份引进桑种质资源的产叶量、饲料品质和抗逆性等数量遗传性状及影响主成分表达的18种微效多基因遗传性状进行了系统鉴定评价,对遗传性状相对稳定、优良基因环境表现性较好的资源进行了筛选利用研究。筛选出果用资源32份、叶片大资源48份、叶肉厚资源32份、高产桑叶资源26份、叶质优资源19份、抗干旱耐寒资源28份。

  • 标签: 新疆 引进桑资源 评价 利用
  • 简介:由第19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南充市人民政府主办,南充市商务局等单位承办,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协办的“中国西部茧丝绸发展高峰论坛,2007年10月25-26日在南充举行。中国丝绸协会向论坛开讲发来贺信,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国家茧丝办和四川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负责同志向论坛致词。

  • 标签: 中国西部 高峰论坛 茧丝绸 南充市 人民政府 商品交易会
  • 简介:蚕茧质量问题是近年来丝绸行业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困扰着丝绸行业生产的发展,妨碍了外贸出口的扩大,影响了茧丝绸、贸工农生产的效益,成为丝绸外贸出口的"瓶颈".

  • 标签: 成因 四川 蚕茧 质量 对策
  • 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建所以来共获得科研成果15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项,省(部)级奖项51项,院(市)级奖项31项,其他奖项11项,通过鉴定53项。另外,获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项,7个品种通过审定,建成各级科研平台17个。

  • 标签: 中国农业科学院 科研成果 研究所 平台 柑桔 软件著作权
  • 简介:华蓉集团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洪流中应运而生。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高新和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以及科贸商贸市场的拓展。公司以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于丝绸行业为己任,汇聚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各项业务蒸蒸日上。在各个相关领域都能见到华蓉第一的英姿。

  • 标签: 丝绸行业 时代洪流 西南财经大学 八所 四川农业大学 交通大学
  • 简介:数学作为一门探索性比较强的学科,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革新教学方式,激励学生不断的进行创新,将科研的能力进行提升,文章主要是通过在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对产教融合人才进行培养,以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 标签: 地方本科院校 数学专业 人才 培养 实践
  • 简介:近几年,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成为热门专业,发展的比较快,但是依然存在课程教学模式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创新以及对学生的教育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文章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环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优化教学方案,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高职院校 环境艺术设计 创新 优化策略
  • 简介:结合高职汽车类专业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三赢”为基本平衡点,探讨了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工学结合为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分享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 简介:今年6月,由西南大学蚕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牵头组织申报的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蚕桑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建立”已获国家批准立项,项目实施年度为5年,牵头专家为向仲怀院士。

  • 标签: 产业技术 专项经费 公益性 立项 蚕桑 科研
  • 简介: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07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年度预算的通知》,为加快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的启动实施,10月28日,由农业部在中国农科院组织召开了14个园艺类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启动会,会议由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杜永臣研究员主持,农业部科教司有关领导对项目实施作了部署。

  • 标签: 农业科研 专项经费 中国园艺学会 北京 农业行业 中国农科院
  • 简介:省蚕研所省丝绸集团公司茧丝绸管理部合作完成的“桑树多倍体杂交一代育种技术”和蚕病清治疗家蚕细菌病和真菌病”二项科研成果分别于9月9日和10月15日在广州通过鉴定。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蒋宗勇研究员先后主持了这两次鉴定会。

  • 标签: 家蚕细菌病 多倍体 真菌病 杂交一代 科研成果 四倍体
  • 简介:广东省蚕学会蚕种学组根据学会的安排,于1999年8月17日至22日前往德庆、高州、化州、雷州、徐闻等地对我省现行家蚕品种的生产和新品种的试样情况进行调查,为今后我省的蚕品种选育及生产提供依据。在调查期间,我们欣喜地看到:尽管蚕业面临许多困难,各地的蚕种场、丝绸公司等部门的蚕业工作者仍在兢

  • 标签: 蚕种场 新品种 家蚕品种 粤西地区 现状调查 蚕种生产
  • 简介:我县是全省蚕茧生产重点县之一,在“丝绸热”的促进下,桑树由1987年的3200万株,增加到目前的1.4亿株;蚕茧由1987年的1.1万担上升到3万担以上,但是桑树单株产叶量和叶质一直低下,全县平均1703株桑才养一张蚕,株平产叶仅六、七两,而且叶形小,叶肉薄,叶质差,蚕茧单产低,茧质差。其原因何在呢?

  • 标签: 低产原因 蚕茧生产 叶质 产叶量 茧质 杂交桑
  • 简介:湛江地区地处我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气候环境,全年无霜期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可养蚕6~7造.其次,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旱地多,适合桑树生长,养蚕经济效益显著.近年适逢湛江市政府提出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包括蚕桑在内的热带亚热带特色示范农业,使原已有一定蚕桑生产规模的湛江市发展成为我省蚕桑主产区.桑园面积逐年增加,到2004年底已近7000hm2.蚕桑生产已向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蚕业产业化将有力地推动蚕桑业的发展.

  • 标签: 地区蚕桑 湛江地区 现状及思考
  • 简介:“老年社会”是一种国情而不仅仅是一个话题。“社会老龄化”也不是我国的“专利”,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等早就进入“老年社会”。如何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老年社会的基本国情,看清特点、明晰理念,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对策并付诸实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老年社会问题不仅事关老年群体的福祉,也事关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和人类的进步事业。

  • 标签: 老年社会 特点 理念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