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低温层积处理、光照、温度、pH等因素对大叶蚁塔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层积40~50d处理有利于打破其休眠;为明发种子,最适光照强度为1500lx,最适光周期为16h,最适萌发温度为25℃;pH最适为7,萌发最高达到80.25%。

  • 标签: 大叶蚁塔 种子萌发
  • 简介:通过分析光照、温度和沙藏时间等因素对香港四照花种子萌发的影响,提出种子萌发最适条件是采收成熟的果实,湿沙储藏90d后,最佳光照强度为1000LX,最适育苗温度为24℃和28℃.为大规模人工繁育香港四照花实生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香港四照花 种子萌发 光照 温度 沙藏时间
  • 简介:圆冠榆是新疆特有的原生性观赏乔木,因其冠型呈圆或椭圆形,故得名圆冠榆。由于在原生态环境中的圆冠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城市园林绿化苗源的需求,目前城市园林应用的圆冠榆苗木大多是以白榆为砧木的嫁接苗。然而,近年来圆冠榆苗木移植后却出现了偏冠不萌发的现象,为此吐哈油田的园林绿化工作者根据克拉玛依油田和吐哈油田圆冠榆春季萌发现状,经过3年的认真观察分析,对其发生的原因、规律有了初步认识,并摸索出一些应对的技术措施。

  • 标签: 圆冠榆 萌发 原因 偏冠 城市园林绿化 克拉玛依油田
  • 简介:在孟加拉Khulna大学森林和木材技术学科苗圃,调查了预处理的苦楝种子的萌发情况。成熟的苦楝种子采自国家植物园内的健康植株,对种子进行了5种处理(对照,冷水浸泡,热水浸泡,砂纸破皮和浓硫酸浸泡)。结果表明,除了冷水浸泡外,其它播种预处理的种子萌发显著高于对照种子。砂纸破皮处理的种子萌发最高(80%),浓硫酸浸泡和热水浸泡的种子萌发分别是74%和69%。苦楝种子在第8~11天开始萌发,萌发周期是20~21天。方差分析表明,预处理显著影响种子萌发,但对萌发周期没有显著影响。推荐用热水浸泡处理种植在孟加拉农村的苦楝种子促进萌发

  • 标签: 萌发 苦楝 播种预处理 种子
  • 简介:总结引种洛阳后萌发较晚的紫斑牡丹茎叶生长规律情况,结果表明,萌发期为3月上旬;7个品种紫斑牡丹的茎高、叶长和叶宽年平均生长量存在差异,表现出植株高矮和叶片大小的不同,但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候期比原产地提前30天。茎高生长起始时间早,速生期短,生长集中;叶生长的持续时间相对要长;叶宽生长的结束期更迟于叶长。3月12日—4月16日为这些紫斑牡丹茎生长高峰期,平均茎高生长量达23.56cm;4月24日已完成茎高全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为23.99cm。从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叶片的迅速生长期,4月16日叶片大小定形,平均叶长、叶宽分别达到28.16cm和23.80cm。花期集中在4月16—26日,培育晚开新品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洛阳地区 萌发较晚 紫斑牡丹 生长节律 分析初报
  • 简介:该试验以淹水时间分别为0.1h/d(CK)、1h/d(D4)、2h/d(D3)、4h/d(D2)、6h/d(D1)5个处理梯度对白骨壤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90d后对白骨壤进行萌发、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长、生物量及根冠比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淹水时间为4h/d、6h/d时白骨壤的种子发芽、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及总生物量均高于0.1h/d、1h/d、2h/d淹水时间处理,而淹水时间为2h/d根冠比较高。

  • 标签: 淹水胁迫 白骨壤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 简介:在孟加拉国吉大港大学林业与环境科学院苗圃内,评价了污泥对大叶相思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作用。播种前,将污泥与营养匮乏的自然林土壤按不同比率混合,分别在播种后的第1,2和3个月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和幼苗生长参数(枝条和根系的长度、直径、枝条的鲜重和干重、根和总的干物质量)。在播种前和幼苗采收后,分别测定各个处理的污泥-土壤混合物的理化参数(pH值、有机碳、氮、磷、钾),以及重金属含量(铬、镍、锰、镉、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污泥-森林土壤混合物中播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土壤-污泥按2:1混合时,种子萌发最高(90%),幼苗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最大,有机碳和氮磷钾含量也最高。混有工业污泥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要高于混有住宅污泥的土壤。在工业污泥土壤中,污泥-土壤按1:1混合时,重金属含量最高。据此推荐,在退化森林土壤中,土壤-污泥以2:1混合较适合大叶相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 标签: 大叶相思 萌发 生长参数 幼苗生长 污泥
  • 简介:对喜马拉雅长叶松种子进行24小时GA3和H2O2浸泡预处理和15d的2-3℃低温预处理后,研究了在20℃,25℃和30℃萌发条件下,21个不同种源的喜马拉雅长叶松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H2O2(1%v/v)和GA3(10mg/L)浸泡预处理,种子萌发分别是82.39%和78.19%,而未经预处理的种子平均萌发为70.79%。GA3和H2O2浸泡预处理分别使种子萌发时间缩短了8d和10d。在超过21天的20℃萌发条件下,湿冷处理提高了种子萌发和缩短了萌发时间而在25℃和30℃萌发条件下,总的萌发未受到影响。喜马拉雅长叶松种子因缺少休眠而表现出很好的萌发,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造林项目需要大量的种子,播种预处理有利于提高种子萌发萌发速率,有助于满足种子需求。

  • 标签: 种子萌发 种源 温度 GA3 H2O2 冷处理
  • 简介:2008年2—4月,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德赖地区开展了试验,该试验对6个生长基质和3个种子的重量进行了分析,以找出其对梨竹萌发和实生苗生长的影响。与其他基质相比,将50g的种子种在土壤、沙土和FYM以同一比例混合的基质中,种子萌发较好,实生苗生长更好。

  • 标签: 生长基质 种子重量 萌发 种苗生长 梨竹
  • 简介:<正>杏树在河南栽植面积不小,但由于其座果低,经济效益差,从而损伤了果农进一步发展的积极性。从1993年开始,鲁山县林业局对全县的几个大杏园进行了科学的管理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具体指施如下:一、高接换头,配制授粉枝。杏树白花授粉结果很少或不结果,而许多杏园由于果农不懂技术,造成整个杏园仅栽一个品种,造成座果极低,通过配制授粉枝,大大提高了座果。二、疏去过密枝,打开光照。杏树是喜光树种,遮光造成许多花败育,是造成座果低的另一重要原因。通过树形改造,改原来自然树形为自然开心形,座果明显提高。

  • 标签: 座果率 如何提高 树形改造 自然开心形 高接换头 杏花败育
  • 简介:在春季,科学播种已层积催芽成功的刺五加种子,13天出苗,至35天出苗结束;其中裂口露白种子出苗52.3%,未裂口露白优良种子出苗15%;至9月上旬保苗44.92%。通过实验提出了种苗损失系数值和播种当年提高出苗、保苗的措施要点。

  • 标签: 刺五加 种子 出苗率
  • 简介:背景:植物生长分析与模拟是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学科。相对增长,涉及植物生长的分析,植物的大小,有更多或更少的独立出现在不同的研究小组,在不同的时间,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用于评估植物和植物种群的生长性能和生长效率。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将这些孤立的方法可以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一致的方法建模相对增长。方法:回顾分析和建模方法,结合现有的相对生长和应用相结合的方法(piceo西加云杉(奉。)卡尔。)从北威尔士干分析数据(英国)和英国的花旗松(花旗松(pseudotsugdMIRB。)Franco)产量数据表。结果:结果表明,结合不同植物生长分析实验室的方法和使用它们的同时,我们可以推进和规范相关的植物生长的概念。特别是增长乘数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模拟相对增长。另一个有用的技术是最近推出的规模标准化的相对增长。结论:模型的相对增长主要有2个目的,1)的增长性能和效率和效率的分析,预测未来或过去的增长。这使得相对生长适合生长在树木年轮重建所需的概念,气候变化与森林衰退研究和跨学科研究项目在植物科学领域。

  • 标签: 相对增长率 建模方法 植物生长分析 相对生长率 生长性能 分析实验室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个少林的国家,森林复盖只有12%,居世界第120位。森林分布极不均匀,就以省份的森林复盖值看,高的达50%以上,少的省(区)只有0.3%。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国沙漠、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1.4%,每年毁林面积2000万亩,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气候干早,生态失调,危害国计民生。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3.5亩,降到现在的1.56亩,相当于世界平均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人口逐年增加,人均占有粮食也要增加,2000年要达到800斤,这个任务也是艰巨的。因此,农

  • 标签: 沙漠化土地面积 生态失调 国民经济基础 人均占有粮食 国土面积 土壤侵蚀模数
  • 简介:2015年7月至8月,安徽省林业厅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12个复查组,对全省2002--2005年退耕地生态林造林保存情况进行了复查验收。本次复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共抽查了29个县(市、区)2557个小班,面积抽样比为1.31%。同时成立2个监督组,对复查工作质量和廉政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 标签: 生态林 退耕地 安徽省 面积 保存 合格率
  • 简介:以不同年龄和高度的丝绵木(Euonymousbungeanus)做砧木,进行了小果卫矛(Euonymusmicrocarpus)的嫁接试验。结果表明,3~4年生、1.5~2.5m高砧木有利于枝接接穗的成活;砧木年龄和高度对芽接成活影响不大,但是对接芽越冬后存活产生了较大影响,砧木越高越有利于接芽越冬。

  • 标签: 砧木 嫁接 成活率
  • 简介:垂榆UlmuspumillaLinnevTenueSrwang。又名垂枝榆。是白榆的一个栽培品种。树干较弯,枝条纤细、柔软下垂,冠型如伞,姿态古朴。是城镇绿化、美化环境的重要树种。培育垂榆多采用枝接法,但嫁接的成活不高。因此,我们采用垂榆春季芽接技术,成活达到95%左右,不但提高了垂榆繁殖系数,而且也降低了成本。兹将垂榆芽接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成活率 垂榆嫁接 城镇绿化 栽培品种 嫁接方法 繁殖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