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11月8日,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以下简称仙湖植物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签署战略合作关系框架协议书。双方拟充分发挥各自在基因组学等前沿科学的技术优势和植物多样性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植物研究的“大协作”,

  • 标签: 中国农业科学院 仙湖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 基因组学 合作关系 协议书
  • 简介: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于2018年8月并入沈阳市园林绿化管护城市建设综合执法中心,现隶属于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园林科技植保专业委员会所在单位。连续多年荣获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沈阳市人民政府先进单位等称号。

  • 标签: 科学研究院 园林绿化 沈阳市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科学技术普及 辽宁省
  • 简介:本文基于大量的调研材料、文献等,综合了集农业、气象、环境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分析了6个方面的内容即:(1)气候变化的监测事实及科学认识;(2)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极端天气的影响;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4)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5)适应气候变化应对的研究;(6)如何提高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缓和适应,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防灾减灾,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商品粮基地建设 适应对策
  • 简介:山杏具有耐寒、耐旱和耐贫瘠的特性,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灌木树种,也是干旱荒山造林、保持土的优良树种。介绍了山杏育苗和造林技术,为今后大范围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山杏 育苗 造林
  • 简介:雨林缸生态造景,就是将热带雨林植物,有设计地种植在缸体,给它们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来模拟热带、亚热带丛林景观供人们观赏。介绍了雨林缸环境设计方法、主要植物种类及其配置。

  • 标签: 雨林缸 植物 配置
  • 简介:机载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新型数据获取手段,目前在林业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木砍伐等方面已广泛应用,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实用的林业LiDAR数据分析处理系统。通过分析已有LiDAR数据应用于林业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以目前开源LiDAR点云数据处理技术、海量点云数据可视化技术,以及GIS相关分析技术为基础,结合林业资源管理需求,设计并研发了基于LiDAR数据的林业资源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系统实现了Li-DAR点云数据的管理可视化、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数字地表模型生成、冠高模型生成、平均树高估计等功能,为基于LiDAR数据的林业资源管理提供统一的平台。

  • 标签: LIDAR 点云 林业资源管理 系统设计 CHM 平均树高
  • 简介:鹅掌楸为落叶乔木,是十分罕见的古老树种,属于著名第三纪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介绍了鹅掌楸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各种不同的育苗技术造林技术。

  • 标签: 鹅掌楸 育苗 造林
  • 简介:安徽省霍山县是毛竹天然分布的北部边缘,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使这里生产的毛竹笋具有特殊的品质。文章测定了霍山毛竹春笋、鞭笋和冬笋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霍山毛竹笋中蛋白质含量为1.78%~3.36%,可溶性糖含量为1.98%~3.20%,粗纤维含量为0.794%~0.924%;毛竹笋氨基酸总量为17.30~32.59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为20.7%~26.2%,鲜味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为34.8%~44.8%;毛竹笋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均在检测限以下。分析认为,霍山毛竹笋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污染的食品,可放心食用。

  • 标签: 毛竹笋 营养品质 分析与评价 霍山县
  • 简介:当代自然审美批评的有效展开需要观念知识两个层次的必要基础。观念层面的基础有二:一是来自美学领域的自然美肯定美学观念;二是来自环境伦理学的自然内在价值环境美德观念。自然美乃是自然对象环境自然之真自然之善的感性呈现,自然审美乃是人类主体对自然对象、环境自身之真之善的感知、理解体验,在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中区别真、善、美并无必要。当代环境哲学中自然内在价值观念生态学整体主义观念为肯定美学立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美德乃是一种全范围、无捡择地同情式肯认自然的伦理意识,具体地由尊重自然、关爱自然敬畏和感恩自然三项具体德性构成。知识层面的基础亦有二:一是由描述、分析评估三要素构成的自然审美批评理论模型;二是来自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特别是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上述理论模型为自然审美批评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路径,同时在美学基础理论层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审美判断的性质,使之从朴素、感性、主观的审美趣味表达成功地转化为专业、理性、客观的审美经验分析。自然审美批评中只有对自然对象、环境的积极性审美判断有效,自然审美批评的核心内容乃是深入、完善地揭示自然对象环境自身所具有之特性功能,深入反思社会大众肤浅、主观的不恰当自然审美经验,提倡客观、严肃的自然审美欣赏,开拓当代自然审美新境界,培育环境美德。

  • 标签: 肯定美学 自然内在价值 描述 分析与评估 尊重自然 关爱自然
  • 简介: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竹林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转向多用途、综合性利用,对竹林实现复合经营。文章详细阐述了竹林复合经营概念的内涵,综述了竹林复合经营研究实践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竹林 复合经营 研究现状 建议
  • 简介:云南是世界上木本竹子资源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文章从竹类资源分布、竹种多样性及竹林类型3个方面对云南省竹类植物分布资源区划进行了研究。根据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将云南竹类资源划分为滇中暖性中小型混合竹类区,滇东、滇东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等6个区;分别论述了各分区地理位置、竹类植物区系特征等。此外,文章初步总结了云南省竹亚科植物资源,截至2017年底共记载竹种41属389种。依据竹类植物分布区气候特点,将云南省竹林分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寒温性竹林3个植被亚型以及41个竹林类型。

  • 标签: 竹种 分布 资源区划 竹林类型 云南
  • 简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贸易自由化趋势不可逆转,高新技术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特别是随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林业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和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促使人类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重新审视森林,重新思考世界林业的发展之路.

  • 标签: 林业发展 世界 环境保护运动 经济全球化 贸易自由化 新技术革命
  • 简介:你走了留下了一片丛林林森大爱,生态当先消费指南,中国品牌在一生培育中弘扬静美的木头会唱歌真善美中吟家常用心用爱

  • 标签: 森林 中国品牌 真善美
  • 简介: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相融合的城市营建案例越来越需要总结和借鉴。镇江城市营建遵循自然环境特征,是典型的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格局。文章通过对镇江城市发展历史的研究,总结镇江历史城市山-水-城-林一体的营建模式,为当今城市格局营建、城市生态规划带来启示,也为保护镇江当今"城市山林"的风景特征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自然风景体系 城市山林 城市经验 镇江
  • 简介:一个城市历史地段的风格就是这个城市的主格调,体现城市特色文化艺术价值,因此,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本文以哈尔滨为例,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特色创新问题。

  • 标签: 城市设计 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 创新
  • 简介:从建国伊始到现今,海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发生了诸多结构、政策以及资质要求等变化,海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亦会有较大的变化,该文略作归纳和推测,以资探讨。

  • 标签: 海南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历史 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近些年来,蛀干害虫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园林绿化成果构成严重威胁和破坏,防控是园林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结合多年防控实践和调研,总结出林木蛀干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和经验,为北京地区的林木蛀干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园林蛀干 调查监测 有效防控 树干高压注射
  • 简介:为探讨毛竹春笋生长状况笋芽地下分布深度的关系,对山地毛竹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笋芽地下分布的土层深度对出笋直径有显著影响,笋芽分布越深,出笋直径越大;分布在10~20cm深土层的笋芽出笋数量最多;分布在土层深20cm以上的笋芽长出的笋最易出笋成竹,而分布在0~10cm浅层土壤的笋芽最容易退笋。因此,在毛竹林经营中,应探索引导笋芽向深层土壤分布的技术措施,以实现多出笋、出大笋的生产目标。

  • 标签: 毛竹林 春笋 笋芽 地下分布
  • 简介:通过走访海南部分市县林业工作岗,访谈基层林业工作人员,梳理总结了海南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管理能力现状,剖析了基层林业站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管理模式,为优化海南基层林业工作站管理体制和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 标签: 林业工作站 建设管理能力 现状 建议
  • 简介:吕梁山区自然地理环境多变复杂。介绍了吕梁山西侧黄河流域和东侧汾河流域以及桑干河上游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概况,提出了吕梁山地生态功能区植被修复重建的建议。

  • 标签: 吕梁山 汾河流域 植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