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金秋十月,有幸跟随总社团组赴英国参加国际合作社联盟在曼彻斯特举办的"2012年贸易展览会",其间顺访比利时和法国,使我得以切身实地的考察了解所到各国的饮茶习俗和当地茶叶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现将沿途见闻和考察心得与众茶友一同分享:一、英、茶俗概览自十七世纪初,茶叶被荷兰人远渡重洋引入欧洲之后,饮茶之风随即在欧洲各国间传播盛行开来。

  • 标签: 茶叶 饮茶习俗 贸易展览会 曼彻斯特 消费市场 合作社
  • 简介:茶黄素类是构成红茶色素的一类重要化合物,简称TF,目前在红茶中已发现的茶黄素有九种,主要是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F2),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3)、茶黄素(TF1)和茶黄酸(TF4)。茶黄素与红茶品质的关系非常密切,优质红茶往往含有较高的茶黄素,目前世界茶叶贸易市场卖价较高的肯尼亚红茶和印度红茶都具有较高的茶黄素含量。1982年日内瓦召开的联合

  • 标签: 茶黄素 没食子酸酯 定量法 茶色素 红碎茶 茶叶贸易
  • 简介:(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新月修订的《食品安全》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被誉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典的实施,必将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重树我国食品安全公信力,开启食品安全监管新阶段发挥积极作用.本刊将将《食品安全》分类解读以连载的形式刊登,以便各位读者进行了解和执行.

  • 标签: 《食品安全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修订 解读 分类 生产经营活动
  • 简介:本文在潮州红茶发酵工艺参数研究中,分别设置3个温度参数和3个时间参数,正交设计。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发酵温度和时间对红茶的品质影响不同,并得出发酵温度和时间的最佳参数,即发酵温度30℃,时间6h。

  • 标签: 潮州红茶 发酵 温度 时间
  • 简介:以“福云6号”单芽茶青为试材,经相同的萎凋、揉捻,然后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发酵处理,设置三个发酵时间梯度3h、4h及5h,和三个发酵温度梯度24℃、26℃及28℃,后经相同干燥工序,得到成茶。对其成茶的化学组分进行测定,再对成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探讨不同的发酵处理对单芽红茶品质的影响。

  • 标签: 福云6号 单芽红茶 发酵 生化成分 品质
  • 简介:随着人们保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工与物料成本的上涨,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成为现代茶叶加工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广东和福建乌龙茶连续自动化初制生产线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对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乌龙茶连续自动化初制生产线的完善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乌龙茶 连续自动化 初制 生产线
  • 简介:系统阐述了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激素种类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同时初步分析了外界因素对激素水平及对茶树生长状况的影响。

  • 标签: 茶树 激素 研究 进展
  • 简介: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铜仁市野生、古茶树茶的感官、理化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茶树绿茶、红茶和野生绿茶感官品质有一定差异。古茶树绿茶外形呈兰花形、扁平,香气有板栗香,滋味较浓带苦涩:野生绿茶外形条索疏松、卷曲,香气是高火香,滋味尚浓醇:古茶树红茶外形乌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高甜香,口感醇和。三种茶叶感官品质正常,外形及内质较好。野生茶和古茶树茶的化学成分分析,水分、水浸出物含量符合国标,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较符合要求。结论:野生与古茶树茶叶品质各有特色,野生茶树茶滋味甘甜鲜爽,口感平和:古茶树茶滋味浓烈,口感较涩。本研究为选育我市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野生茶树茶 古茶树茶 品质研究
  • 简介: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具有许多比较优势,在一国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茶叶行业以小企业为主,但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却不尽人意。本文分析了茶叶企业发展不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中小企业 茶叶企业
  • 简介: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为我国民间药食两用的水生植物资源。本文介绍了荷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综述了荷叶茶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标签: 荷叶 研究进展
  • 简介:拓展普洱茶的应用领域,有助于刺激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乳饼是一种含乳酪蛋白的奶酪类食品,添加适量的普洱茶,可以形成特色鲜明的风味型食品,提供了一种进入休闲食品行列的方式.这种方式方法已经获得发明专利的授权,现就如何将普洱茶与传统乳饼加以结合作一综述.

  • 标签: 普洱茶 添加量 普洱茶乳饼 质构化分析
  • 简介:目前茶叶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低档茶产大于销,供过于求,市场疲软:高档的名、特、优、新茶非常紧俏,售价很高,发展特种绿茶前景广阔。本文主要通过综述和总结特种绿茶制作技术的现状,以期对特种绿茶的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特种绿茶 制作 名优 工艺 采制 造型
  • 简介: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充分利用苦荞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带动苦荞产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苦荞 降血糖 抗氧化 抗衰老
  • 简介:目的:探明茶窗蛾的生活史及其习性,为防控此虫提供依据.方法:于茶园剪回有茶窗蛾幼虫的筒形叶苞枝梢,插在细口瓶中水培,置于有机玻璃器中饲养观察.结果:茶窗蛾在江西婺源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表土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第一代散产在茶芽或初展嫩叶尖端,2~6代产在叶正面(含叶边缘).1~6代幼虫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发生.幼虫卷筒形叶苞潜藏为害,每虫一生一般害嫩叶4~6片.各虫态历期为:卵5.0~13.7d、幼虫9.1~27.9d、预蛹1.6~3.7d、蛹8.3~13.9d、越冬蛹135.0~155.0d.成虫寿命3.3~10.3d.结论:茶窗蛾以幼虫卷叶苞为害,一年发生6代.

  • 标签: 茶窗蛾 生活史 生活习性 卷叶
  • 简介:由于香气的独特性,香气的分析测定一直是茶叶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目前茶叶香气的提取方法集中于: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减压蒸馏萃取法(VDE)、顶空吸附(HAS)、过柱吸附(TLA)、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SFE)、固相微萃取(SPME)等。对于茶叶香气组分的分析常用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 标签: 茶叶香气 提取 检测
  • 简介:以有机茶鲜叶为原料,用常规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红、绿茶铜、铅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常规茶叶加工机械可生产有机烘青绿茶而不宜生产红茶,因红茶样的铜含量已超过有机茶限量标准;铜质揉捻机、铜芯转子揉切机是导致红茶铜含量超有机茶限量标准的主要机具,开发生产有机红茶,建议更换这两款设备的铜材料。

  • 标签: 有机茶 茶叶加工机械 铜含量 铅含量 限量标准 技术要求
  • 简介:本文把近年来红茶加工中主要酶类活性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把红茶加工中主要的酶类、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酶活性变化对品质的影响以及酶活性的调控进行了总结,为直观了解红茶加工中主要酶的情况提供参考。

  • 标签: 红茶 酶活性 变化 影响
  • 简介:乌龙茶是我国的传统茶类,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旨在论述近30年的做青工艺发展。通过探讨青叶在做青过程中主要的生理生化变化对成茶品质影响,进而总结出我国乌龙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工艺的演变和发展。比较现代清香型乌龙茶和传统浓香型乌龙茶的工艺差异,进一步深入对做青环境条件的控制研究。传统的乌龙茶加工,受天气影响颇大,夏暑茶制茶环境尤为严苛。现代做青新工艺采用空调做青技术,打破传统制茶困境。本文整理出对做青有影响的可能环境因素和主要环境因子参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乌龙茶做青工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设想。

  • 标签: 乌龙茶 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