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是江西马尾松、湿地松等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为更好地保护该区域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当前吉安市松材线虫病传播风险,松材线虫病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吉安市松材线虫病防对策与措施

  • 标签: 吉安市 松材线虫病 松褐天牛 传播风险 防控对策
  • 简介:根据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生危害现状、传播规律和枯死松树分布等,按照合理区划、分类施策的原则,将全省松材线虫病防区域划分为发生除治区、重点防区和一般预防区,并针对各防类型区提出相应的防对策与措施

  • 标签: 松材线虫病 类型区划 对策措施
  • 简介:茶尺蠖是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杀虫剂对茶园尺蠖的防效果,确定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法,以4.5%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茶尺蠖进行了2年4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33.3~1500mL/hm^2剂量对茶尺蠖防效果都较高,且对茶树及其他非靶标生物安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短稳杆菌 茶尺蠖 防控效果
  • 简介:对高淳区稻纵卷叶测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表明,近11年来稻纵卷叶螟呈现暴发频率增加,危害严重;迁入早,迁入峰次多,峰期长;次害代发生重,重发世代增多等新特点;其原因在于迁入量大、气候适宜、寄主品种有利、抗药性增强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虫情监测,调整防治策略,选用正确药剂等防对策。

  • 标签: 稻纵卷叶螟 灾变规律 防治对策
  • 简介:毛竹产业不仅是大余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精准扶贫中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模式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毛竹林抚育由原来的毛竹林混交型向纯毛竹林方面的改变,其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毛竹资源构成很大威胁,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给林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对大余县毛竹病虫害的种类、组成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统计,系统分析了毛竹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探讨了毛竹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对策,旨在为该县毛竹林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毛竹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 标签: 毛竹 病虫害 种类组成 防控对策 大余县
  • 简介:浙江黑松叶蜂在福建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危害,通过对其危害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危害症状隐蔽性,发生具有暴发性,幼虫危害历期长,根治难度大等特点。同时,经过风险分析评估表明,该虫种为福建省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和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对全省松林已构成了很大威胁,建议应将其列入福建省林业主要虫害进行管理,加强对其的综合治理,防止其继续扩散蔓延。

  • 标签: 浙江黑松叶蜂 危害特征 风险评估
  • 简介:稻曲病是修水县中稻穗期主要病害。通过选用拿敌稳、爱苗、富力库和井冈霉素等药剂开展稻曲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减少病害损失,实现水稻低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稻曲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拿敌稳、爱苗、富力库和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63.60%、52.66%、60.52%、43.46%;增产幅度分别为13.99%、10.62%、12.38%、4.99%;增收幅度分别为8.45%、5.95%、8.44%和2.90%;增产收益分别为121.9元、82.8元、117.5元和40.4元。通过试验得出:药剂防效与增产量、增收效益呈正相关,防效越好,增产幅度和增收幅度越大。采用以上药剂适时防治稻曲病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 标签: 稻曲病 药剂防治 效益评估
  • 简介:扶桑绵粉蚧是近几年入侵我国的一种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2009年9月,在富宁县城街道绿化带扶桑上首次发现。通过对富宁县扶桑绵粉蚧发生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扶桑绵粉蚧监测和综合防治等防对策。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发生现状 检测 防控对策
  • 简介:芒麦草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随时间推移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对文献、网络资料的整理并结合实地调查案例,汇总了芒麦草目前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芒麦草已经在我国10个省(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22个市有自然分布。芒麦草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容易在入侵生境中建植、扩繁、归化,进而发展成为入侵植物。通过对芒麦草入侵地和原产地生境类型的比较发现,芒麦草容易在受到人为干扰或者人为活动频繁的生境中建植,结合芒麦草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特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欧洲风险评估体系(WG-WRA)中,芒麦草的入侵风险评估分值为28分,入侵等级为高度入侵风险Ⅲ;澳大利亚风险评估体系(WRA)中,其入侵风险评估分值为21分,对农业和环境的分值分别为13分和10分,是一种具有高度入侵风险的植物,需要加强预警工作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 标签: 芒麦草 外来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入侵防控
  • 简介: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对寒地温室4种常见害虫防治效果。通过平板计数法确定球孢白僵菌菌种的菌含量,将球孢白僵菌制备成5种浓度梯度的菌悬液,分别命名为G_1到G_5,以半致死剂量LD_(50)为实验测定标准,筛选出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温室4种害虫致死效果显著,其中G_1的致死率高达62%;G_3的致死率为50%;G_5的致死率最低,为34%。在寒地温室害虫的防治过程中,浓度在G_1到G_5之间的球孢白僵菌均可配制成生物农药,用于防治温室病虫害,但考虑到防治效果和生物农药使用剂量等诸多因素,本实验得出浓度为G_3的球孢白僵菌菌悬液较为合适。

  • 标签: 球孢白僵菌 菌悬液 LD50 致死率 生物农药
  • 简介:横峰县主要示范推广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技术包括稻田耕沤灭螟技术,抗病、抗虫品种推广使用技术;生物农药防病虫技术,灯光诱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技术及"三高三低"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采取的示范推广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领导、技术培训和宣传、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和确保项目实施经费的到位。项目实施以来,示范区单位面积内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比非示范区为害损失率降低2.5%~5.3%,平均降低3.9%,示范区比非示范区每季防治次数减少1.5~2.5次,平均减少2次,单位面积内节约防治成本15.32元,单位面积内增收稻谷22.9kg,增收节支82.32元。2009—2013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4万hm2,增收稻谷1374万kg,增收节支4939.2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 标签: 水稻病虫 绿色防控技术 示范推广 经济效益
  • 简介: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二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二代二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在了解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生影响因素等病害生物学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防治原则、防治目标、防治适期、病情监测、预测方法及综合防技术,阐明了综合防技术规程的具体细则和技术指标,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规范化、标准化和绿色防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病情监测 综合防控 技术规程
  • 简介:通过对江西省和湖南省百合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及其土壤中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1)鲜品百合上农药残留检出率为56.7%,共检出6种农药残留:腐霉利、甲霜灵、多菌灵、恶霜灵、毒死蜱和甲氰菊酯;(2)鲜品百合样品中存在农药多残留现象,单个样品检出3种及以上农药残留的样品占10%;(3)百合鳞茎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都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土壤重金属具有很强的伴生性。

  • 标签: 百合 风险性 评估
  • 简介:为了解遵义市主要特色经济林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发生情况、分布范围,累计调查全市主要特色经济林品种23种,有害生物种类48种,其中病害22种,虫害26种(食叶害虫21种、蛀干害虫3种、果实害虫2种)。针对遵义市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与主要特色经济林的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建议措施,为特色经济林的健康生长和发展提供指导。

  • 标签: 经济林 遵义市 有害生物种类 防控建议
  • 简介:撑绿竹是赤水市重点栽培竹种之一,近年来,撑绿竹茎腐病成为危害撑绿竹最严重的病害。为了明确赤水市撑绿竹茎腐病的风险等级,调查了赤水市撑绿竹茎腐病的发生情况,并根据风险评估方法对赤水市撑绿竹茎腐病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赤水市撑绿竹茎腐病的风险等级值R=1.71,属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调查结果为赤水市撑绿竹茎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撑绿竹 茎腐病 风险评估
  • 简介: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系统测定了烯啶虫胺对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成虫持效性、抗性风险评估和不同施药方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烟粉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均表现出较高毒力,对成虫也有一定毒力,而对卵效果较差。烯啶虫胺水剂100mg/L处理时对烟粉虱成虫1~15d的校正死亡率在80.18%~92.13%之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烯啶虫胺对烟粉虱的防效降低。烯啶虫胺喷雾和灌根方法效果较好,从速效性来说,喷雾好于灌根,从持效性来说,灌根优于喷雾,两种方法均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法。经过8代6次选育,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抗性发展缓慢,与选育前相比敏感性降低2.653倍,烟粉虱对烯啶虫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5,在50%~90%的筛选压力下,要获得10倍抗性,需要9~21代,表明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有产生抗性的风险

  • 标签: 烟粉虱 烯啶虫胺 生物活性测定 使用技术 风险评估
  • 简介:以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为试验菌株,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抑制效应,并将其应用于水产养殖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蓝藻水华的生态控制。结果表明,侧孢芽孢杆菌可以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使其叶绿素a的含量显著下降,从而抑制了其光合作用的活性,达到限制铜绿微囊藻细胞增殖的目的。这种抑制作用与侧孢芽孢杆菌的细菌含量成正比,初始接种的菌体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且这种限制作用在菌藻接触后的8~10d较为显著。将活菌数≥108个/mL的侧孢芽孢杆菌按0.50、1.00mg/L的用量加入淡水池塘养殖的富营养水体,在60d内不仅可使养殖水体中的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同时还可显著抑制藻类的数量,增加藻类的种类,提高养殖水体中藻类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好地调节藻类群落结构。研究显示,侧孢芽孢杆菌因具有较强的抑藻能力,在生物修复养殖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侧孢芽孢杆菌 铜绿微囊藻 抑制 养殖水体 水华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在特定空间内,测定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对两种蚜虫荻草谷网蚜和禾谷缢蚜不同密度值下的捕食量。结果表明,荻草谷网蚜和禾谷缢蚜种群数量同步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是从1到∞,EI值是在0到+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喜好捕食荻草谷网蚜明显高于禾谷缢蚜;荻草谷网蚜数量不变,禾谷缢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是从+1到0,EI值从-1到0范围内依次减少,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禾谷缢蚜;禾谷缢蚜数量不变,荻草谷网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从+1到∞,EI值在0到+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明显喜好捕食荻草谷网蚜。捕食量结果同选择指数。

  • 标签: 异色瓢虫显明变种 荻草谷网蚜 禾谷缢管蚜 选择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