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二化螟越冬场所复杂,除稻田禾蔸外,田埂杂草,春熟作物茎杆,室内外稻草等均发现大量越冬幼虫。由于各种越冬场所食料及温湿度不同,虫量不,二化螟发育进度差异较大。目前各地仅以调查稻田禾蔸虫量发育进度为依据,进行代二化螟发生预报,常常预测不准。有经验植保干部往往根据历史资料及气候等条件综合进行分析来加以修正,以提高预测准确性。本文以

  • 标签: 发育进度 越冬场所 虫量 模糊综合评判 历史资料 越冬幼虫
  • 简介:节粉蚧壳虫(SaccharicoccussacchariGockell)近年来我县已上升为甘蔗主要害虫,并有逐年加重为害趋势,严重威胁甘蔗高产稳产品质提高。为了摸清该虫发生危害规律有效防治方法,笔者于1985~1987年进行了初步调查试验,现将所获结果报道如后。材料方法1.越冬调查在丘陵蔗区选择有代表性调查基点3个,每年3月中旬基点蔗窖中调查蔗种,宿根蔗田蔗蔸以及蔗田中枯蔗茎叶及田周围杂草,仔细观察蚧虫越冬情况。

  • 标签: 粉蚧 宿根蔗 蔗种 蔗区 高产稳产 蚧壳虫
  • 简介:利用潮州市农业气象站1980—2009年资料潮州市气象观测站1971—2009年均气温、降水等资料,挑选主要影响潮州市早稻产量气象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了潮州市早稻产量模型,并通过验证分析发现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良好;选定CMIP3对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做出三种气候预估,结果表明:潮州市21世纪总体预估是有显著变暖变湿趋势;将对未来气候预估得到相关数据带入早稻产量模型发现在三种排放情景下降趋势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低排放B1情景下潮州市早稻单产降幅最小。

  • 标签: 早稻产量 气候变化 气候预估 潮州市
  • 简介:关于水稻二化螟为害后补偿能力,国内外已有些研究报道。这些报道指出,水稻受二化螟为害后补偿能力依地区、品种施肥水平不同而变。为明确我省大面积种植几个主要水稻品种(或杂交稻组合)对二化螟为害补偿能力,

  • 标签: 水稻分蘖期 补偿能力 杂交稻组合 杂交早稻 补偿率 防治指标
  • 简介:通过对杭州市萧山区星天牛红花檵木上生活规律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萧山区星天牛红花檵木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干基部或根部越冬。在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开始陆续羽化,6月初至7月中旬为成虫盛发,7月下旬逐渐减少。成虫羽化后不久即可产卵,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幼虫孵化后开始为害,幼虫期约10个月。星天牛防治以6月初至7月上旬防治成虫为宜。

  • 标签: 星天牛 发生规律 红花檵木 萧山区
  • 简介:本文采用逐次回归方法筛选有关因子组建多元回归预测式,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80.9912,预测水稻吸汁害虫大发生盛期数量,准确率可达86%。稻叶蝉七月份数量(N7)与各项相关因子回归预测式:log=-6.385112+0.29046692logN6+1.102265logT2+4.0605263logHR2+2.6268521logTs2+3.7651113logTs5+0.83517715logTs6………………………(1)稻飞虱九月份数量(N9)与相关因子回归预测式:log=2.8586319+0.62605404logN3+11.625595logHR5+2.4688661logHWp10-5.0346517logTs2+0.25011289logR1+0.31216437logHAp9…………………(2)

  • 标签: 稻叶蝉 盛发期 发生盛期 预测式 相关因子 回归方法
  • 简介:鄱阳湖平原直播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与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播种、移栽)影响水稻危险生育(分蘖、孕穗至抽穗)与二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季晚稻播栽推后,二代二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对赣州市信丰县地区不同林分湿地松上松褐天牛成虫进行羽化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来源湿地松木段松褐天牛羽化起始时间、羽化历均无明显差异,但羽化高峰规律及羽化出孔率差异明显。

  • 标签: 松褐天牛 湿地松 不同林分 羽化规律
  • 简介:对全省盆地区22个农气观测站小麦各生育观测资料、各地海拔经纬度及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速度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小麦生育预报模式,根据所建立模型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报,可实现实时动态预报小麦生育

  • 标签: 四川盆地 小麦 生育期 预报模式
  • 简介: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湿地松上松褐天牛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上松褐天牛幼虫、成虫分布型都为聚集分布。松褐天牛蛀入孔、羽化孔分布与树高有关,(5.1±2-3)m树干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最多,羽化数量最多部位在(5.3±2.3)m。

  • 标签: 松褐天牛 湿地松 分布
  • 简介:对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马尾松家系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针叶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高感马尾松家系(439、469、458),不同抗性马尾松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抗性马尾松家系,其受害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与未受害相比,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差异较大;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增加幅度达100%以上,极显著高于高感马尾松家系。说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含量高低与马尾松家系抗虫性有定关系。

  • 标签: 松突圆蚧 马尾松家系 抗性 次生物质
  • 简介: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scutellata(Hendel)]是我国对外重要检疫害虫,地理分布广,危害程度重,使我国果蔬生产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具实蝇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寄主范围、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动态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标签: 具条实蝇 生物学 遗传标记 展望
  • 简介:茶尺蠖是茶叶上重要食叶性害虫,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为了解茶尺蠖发生规律,2011—2013连续3年应用佳多牌虫情测报灯对婺源县茶尺蠖类害虫发生种类、数量、发生及种群动态等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茶尺蠖发生在婺源1年内可以发生4~5代、发生长且世代重叠,主发生每年6~9月。

  • 标签: 婺源 茶尺蠖 佳多牌虫情测报灯 发生规律
  • 简介:试验结果表明:同在分蘖接相同二化螟虫量,杂交早稻威优49枯心丛枯心株以及产量损失显著多于杂交晚稻汕优63,杂交早稻枯心丛产量损失主要原因是有效穗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对产量损失作用很小,杂交晚稻枯心从产景损失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减少,稻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损失作用很小。

  • 标签: 杂交早稻 粒数 心丛 直接通径系数 分孽 虫量
  • 简介:采用活体生测法对前期工作中离体初筛出5株水稻细菌性斑病生防菌5株水稻纹枯病生防菌分别进行复筛、温室防效测定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株GN233、GN222GN223菌悬液对水稻苗期细菌性斑病有防治效果,其中菌株GN233对细菌性斑病温室防效最好,达到28.90%,而药剂"稻丰TM多·福"可湿性粉剂温室防效为34.20%;5株生防菌对水稻纹枯病均有不同防治效果,其中菌株GN222GN211菌悬液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44.4%27.8%,而药剂"稻丰"可湿性粉剂防效为33.3%;此外,筛选出生防菌株GN222、GN233GN211均对水稻生长具有促生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细菌性斑病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 标签: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纹枯病 生防细菌 活体筛选 防治效果
  • 简介:通过黏胶型性诱捕器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雌蛾发蛾高峰相吻合,可作为性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大螟发生重要依据,具有较强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7d分别作为雌蛾发蛾高峰、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产卵前期卵历,就可对第1代大螟卵孵高峰、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螟 黏胶型性诱捕器 监测效果 发生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