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植物受体蛋白激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抗病防御反应、细胞分化、在宿主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花生上蛋白激酶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前期多态性SNP标记开发和QTL定位,获得了一个抗青枯病候选蛋白激酶基因;通过RT-PCR克隆技术获得了一段长为2154bpORF序列,暂命名为AhLRPK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AhLRPK1基因编码蛋白质常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进化分析和高级结构等。结果表明AhLRPK1基因编码717个氨基酸为稳定亲水性蛋白,含有一个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多个LRR基序以及一个激酶结构域;与拟南芥LRR亚家族进化同源性分析显示AhLRPK1属于LRRⅤ亚家族,与拟南芥AT3G13065蛋白亲缘关系最近;AhLRPK1基因在花生基因芯片中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茎和花中表达量最大,在青枯菌诱导情况下,AhLRPK1基因在抗感花生品种中都表现出下调表达趋势,AhLRPK1基因受乙烯利表达下调。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验证其生物功能。

  • 标签: AhLRPK1 受体蛋白激酶 抗病防御 生物信息预测 表达分析
  • 简介:谷氧还蛋白(glutaredoxin,GRX)是一类小分子氧化还原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及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拟对玉米MS22基因生物信息及玉米中GRX基因家族亲缘进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MS22基因生物信息分析,发现MS22基因全长881bp,编码159个氨基酸,属于CC型谷氧还蛋白。玉米基因组中共鉴定出22个GRX类基因,其中有6个基因为GRX-subⅠ,7个基因属于GRX-subⅡ,9个基因属于GRX-subⅢ。通过聚类分析发现MS22属于GRX-subⅢ类型,该蛋白与不同来源CC型谷氧还蛋白氨基酸序列保守性较高,一致率介于61%-87%之间。通过该研究对玉米中该类型基因进一步研究具有较好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玉米 MS22 谷氧还蛋白家族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本研究从水芹中克隆得到一个HSP基因OjHSP9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水芹OjHSP90基因全长2100bp,编码699个氨基酸;OjHSP90蛋白理论分子量为80.3kD,等电点为5.01,是一种亲水性稳定蛋白;OjHSP90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52.93%,延伸链占16.74%,β-折叠占5.87%,无规则卷曲占24.46%;该蛋白N端含有1个HSP90超家族蛋白保守结构域YSNKEIFLRE,能够与ATP结合;进化树分析表明,OjHSP90蛋白与拟南芥AtHSP90蛋白和烟草NtHSP90相似度最高,分别为91.99%和92.13%。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HSP90基因功能以及研究水芹耐高温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OjHSP90 水芹
  • 简介:类黄酮(Flavonoids)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它以结合态(黄酮苷)或自由态(黄酮苷元)形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等许多植物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调节作用。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synthase,CHS,EC2.3.1.74)是植物类黄酮合成途径第一个关键酶,在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以及类黄酮成分起着决定作用。本研究基于番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内含子一外显子结构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序列结构保守性以及染色体上分布。研究表明:查尔酮合成酶(S1CHS)是含有8个成员多家族基因,蛋白质序列编码位于160(S1CHS05)~438(S1CHS08)个氨基酸之间;相似性在33.7%(S1CHS02和S1CHS06)~92.0%(S1CHS04和S1CHS07)之间,表明这些序列之间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此外,结构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均含有较少内含子(0~2个);序列比对表明这些基因具有较高保守性;它们不均匀分布在番茄1、5、6、9和12号染色体上。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未来了解该基因家族进化起源提供参考,而且可为我们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家族成员功能奠定基础。

  • 标签: 番茄 查尔酮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 简介:UXS基因参与植物细胞壁合成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玉米全基因组中全部UXS结构基因,对其命名和检测相关属性,并对玉米中UXS结构基因家族进行构建进化树和染色体定位。通过对进化树分析可清晰地看出基因相似程度和基因之间亲缘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图分析可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为进一步了解UXS结构域基因家族在玉米植株中作用及功能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玉米 UXS基因 木糖 生物信息学 进化树
  • 简介:PUBs蛋白调控了作物生长发育及响应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过程。为探讨棉花中U-box类型泛素连接酶家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二倍体雷蒙德氏棉中PUBs数目、进化、基因结构、结构域分布及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雷蒙德氏棉中有93个GrPUBs基因家族成员,基因长度为1101~11191bp。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GrPUBs编码产物大部分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少数定位在胞外基质线粒体中。根据除U-box以外所含结构域将该家族成员分为7类,分别含有UFD2结构域、ARM结构域、激酶结构域、只含U-box、WD-40、TPR以及异构酶结构域。GrPUBs基因家族染色体定位显示,基因在13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但分布不均匀。在第5条染色体最多,有11条基因序列,第4、第12和Scaffold染色体上基因最少,仅有2条。基因结构分析表明,基因内含子数目变化较大,在0~17之间,且具有相似结构基因,其编码蛋白聚为一类。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几乎1/3基因在花中优势表达,个别基因在开花后10d、20d、30d和40d种子中表达量高于在叶和花中表达,如Gorai.006G251300。本试验为深入研究U-box类型泛素连接酶在棉花生长发育及抗逆机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 标签: 雷蒙德氏棉 U-BOX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家族
  • 简介:为丰富太子参分子标记库、开发太子参SSR标记、寻找有效太子参种源鉴定方法。本研究运用MISA、Primer3等分子生物学分析工具,从太子参转录组中搜索获得11297个SSR位点,其出现频率为8.87%,分布距离为平均每10kb有1.47个SSR位点,其中主要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11297个SSR位点中不同核苷酸基序类型SSR有259种,主要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序A/T为主,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基序AAT/ATT。在此基础上设计、筛选得到16821对特异性引物,其中针对高多态性SSR序列引物有8706对,随机挑选其中20对引物对来源于贵州、江苏、福建6个太子参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其扩增成功率达70%~80%。太子参转录组SSR分布密度大、类型丰富、多态性潜能高、通用性好,可为开发太子参功能性标记提供前期基础,在太子参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质种源筛选等方面具有极大开发价值和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太子参 SSR 转录组 位点信息
  • 简介:蓖麻花序生长发育状态是影响蓖麻单产因素之一,PLC基因调节花粉管极性生长。通过RT-qPCR对Lm型蓖麻花序中PLC基因家族表达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LC基因表达量与蓖麻花序轴发育时期相关。蓖麻基因组中共有6个PLC基因,其编码蛋白是一个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导肽亲水性蛋白,α-螺旋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具有PLCXc、PLCYc和C2三个特征结构域。此外,蓖麻PLC2、PLC2M、PLC4、PLC4X2、PLC6蛋白定位在其他细胞器;PLC2N定位在线粒体,预测剪切位点序列长度为23个氨基酸。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LC基因家族对蓖麻花序发育过程影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蓖麻 PLC基因 RT-Q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紫外线B(UV-B)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UVRESISTANCELOCUS8蛋白作为UV-B光受体在植物响应UV-B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草莓是一种重要经济果树,目前关于草莓UV-B光受体报道较少。为研究草莓中UV-B受体蛋白,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丰香’草莓中编码UV-B光受体蛋白cDNA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分析并构建了原核生物表达载体pET32a-UVR8,利用中心点响应面法优化了重组蛋白诱导条件(包括诱导温度,IPTG浓度,菌液浓度和诱导时间)。结果表明:克隆得到了编码草莓UVR8蛋白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FaUVR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长1317bp,编码43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7.28kD,等电点pI为5.85,重建蛋白质三维结构表明该蛋白包含7个β-片状螺旋结构;原核表达得到69.7kD融合蛋白,对四个诱导条件优化表明将工程菌培养至菌液OD600=0.7,加入浓度为0.55mmol/LIPTG,在27.72℃下诱导9h,可获得最大量重组蛋白79μg/mL。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寻找与FaUVR8蛋白互作下游蛋白,以及进一步开展其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草莓 FaUVR8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 简介: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金属氧化酶,对机体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系统地了解水稻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基本情况,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成员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研究发现,以拟南芥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基因At5g21105为靶序列,利用BlastP为工具在水稻基因组中共搜索到38个同源基因;这些基因蛋白产物都依次含有Cu-oxidase3、Cu-oxidase和Cu-oxidase2三种结构域,各结构域中含有铜离子结合位点,二级结构具有α-螺旋和β-转角等基本特征,特推断它们都属于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家族成员;进一步地,根据同源性程度将水稻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亚家族,其中ClassⅠ包含31个基因,ClassⅡ包含7个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水稻 多铜氧化酶 基因家族 结构域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作为贵州道地药材,其次生代谢产物,如类黄酮、艾纳香素等具有重要药理作用。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是艾纳香类黄酮代谢途径中一个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对艾纳香转录组进行测序,借助引物PCR成功克隆得到其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发现,艾纳香UFGT基因cDNA全长1527bp,共编码508个氨基酸,所编码蛋白分子量为56.155kD,等电点为5.30,属于疏水性蛋白,可能定位于微体中。此外,艾纳香UFGT蛋白二级结构中0l螺旋占33.07%,延伸链占10.83%,无规则卷曲56.10%,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对于探究黔产艾纳香类黄酮物质生物合成分子机制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为将来类黄酮生物合成提供帮助。

  • 标签: 艾纳香 UFGT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 简介:糖基转移酶(GTs)是花色苷合成过程中最重要修饰酶之一,其在花色苷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日本蛇根草为材料,依据其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成功克隆得到OjGT1基因完整cDNA序列,随后对OjGT1功能结构域、生理和化学参数、亲/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OjGT1基因完整CDS长度为1413bp,翻译形成蛋白分子量为52.087kD,等电点为5.12,编码形成亲水性蛋白质,不含信号肽。同时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分析显示,OjGT1蛋白结构主要以不规则卷曲为主,其次是α螺旋,延伸链所占比重最小。OjGT1基因成功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将为后续研究茜草目其它植物糖基转移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日本蛇根草花色苷生物合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日本蛇根草 OjGT1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在植物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是将特定DNA序列定位在染色体或染色质上一门新兴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该技术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并且安全、直观。本文简单介绍了该技术基本原理,重点从染色体制片、探针标记技术、染色质凝缩程度、与分带技术相结合和单拷贝或低拷贝基因检测等方面,阐述了近些年该技术发展状况,最后本文概述了该技术在基因工程育种中应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基因工程
  • 简介:据报道,酵母中HOPS复合体参与囊泡融合及运输。本研究分别以酿酒酵母HOPS复合体各亚基氨基酸序列,通过BLASTp在稻瘟病菌数据库中搜索得到了6个酿酒酵母HOPS复合体各亚基同源蛋白,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稻瘟病菌6个HOPS复合体亚基同源蛋白理化特性、蛋白质结构域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基于稻瘟病菌98-06菌丝阶段和孢子侵染水稻CO39不同阶段转录组测序数据,分别选取稻瘟病菌内吞和外泌途径相关基因,制作了表达模式图。此外,MoYpt7蛋白在其假定下游效应因子ΔMoVps41突变体中定位研究表明MoVps41可能影响了液泡融合。

  • 标签: 稻瘟病菌 内吞 外泌 MoYpt7 MoVps41
  • 简介:转基因菊花在生产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而未知环境安全性严重制约其发展。对转Vgb基因菊花开展连续两年中间试验,在栽培管理条件一致、安全防护措施严格前提下,转基因菊花T0代,T1代外源标记基因PMI和目的Vgb经PCR技术检测均稳定存在,周边杂草及非转基因菊花尚无基因漂移现象发生,越冬越夏能力相对对照不显著。本实验说明试验地内转基因菊花外源基因在两年内仍稳定存在于基因组中,而且尚未发生基因漂移可能,其微弱生长竞争力转变为杂草可能性极低。

  • 标签: 转基因菊花 中间试验 稳定性 安全性
  • 简介: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杂草化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杂草化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生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化可能性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或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超级杂草”,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几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作物风险性也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结论;2)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多数观点认为转基因作物会通过基因漂移,外来基因在农家品种或野生种中固定及其竞争优势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乃至丧失,也有观点认为,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会增加作物生产力,从而少用农田,少用农药,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正反两方面的报道均有,有待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研究分析方法亟待规范;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仍在研究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环境安全 杂草化 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 简介:生物芯片技术自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在生物科研方面该技术起到了越来越重要作用并且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本研究先对生物芯片各个主要分类进行详细介绍,说明相关原理,结合国内外近年来最新科研报道进行总结,根据该技术在测序,基因表达,抗病机理等研究中巨大作用,对生物芯片技术在植物分子生物研究中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实验技术方法以及研究策略上进行阐述。

  • 标签: 生物芯片 实验技术方法 植物分子生物研究
  • 简介:近年来,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简述了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发展历史以及除草剂作用机理,分别介绍了抗EPSPS抑制剂基因、抗ALS抑制剂基因、乙酰CoA转移酶基因、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基因和原卟啉原氧化酶基因这6类抗除草剂基因来源,抗性机理以及目前它们在转基因水稻上应用。最后,对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性,转基因释放、飘移对生态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转基因水稻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抗除草剂基因 研究进展 安全性与风险
  • 简介:基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考虑,在用于转化表达载体上除了含有目的基因以及控制该目的基因表达启动子和终止子外,最好不存在其它有可能存在安全性争议DNA序列,由此培育转基因植物可能将更易于被消费者所接受。本研究以pCAMBIA1300载体为基础,基因操作去除pCAMBIA1300质粒上潮霉素抗性基因和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序列,构建了两种只含有水稻蜡质基因启动子引导蜡质基因反义片段表达载体,p13AWY-1和p13AWY-2。其中p13AWY-1表达载体含有一个由水稻蜡质基因启动子、第一内含子、反义蜡质基因(Waxypro+intron1+anti-Waxy)融合基因单元;而p13AWY-2表达载体含有两个正向排列Waxypro+intron1+anti-Waxy融合基因单元。我们通过构建水稻反义蜡质基因安全性表达载体,试图为植物安全性表达载体构建提供一种思路,为今后大规模商业化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遗传特性提供安全转基因方法。

  • 标签: 转基因植物 植物表达载体 生物安全性 35S启动子 抗生素标记 水稻
  • 简介:鲜切果蔬因其新鲜营养、方便而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由微生物引起腐败变质及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鲜切果蔬质量与安全重要因素,控制鲜切果蔬微生物污染能够促进鲜切果蔬加工业健康稳定发展,适当气调包装(MAP)技术能有效控制致病微生物繁殖,延长其货架期寿命。本综述介绍了气调包装技术以及气调包装对鲜切果蔬主要病原菌控制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MAP技术在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发展趋势,为今后鲜切产业包装及贮藏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气调包装 鲜切果蔬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