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4 个结果
  • 简介:常规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阶段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需求。为探索高效、精准、高质量水土流失数据采集技术,作者以山东沂蒙山泰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蒙阴县为例,以小流域或公里网格为调查单元,通过分析奥维地图技术优势,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监测野外调查工作中导航找点难、信息采集过程繁琐、拍照定位精准度低等系列问题,探索奥维地图与GIS结合在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工作应用,包括基础数据源处理与导入、路线导航、点位查找、信息采集、位置共享以及内业成果处理等;提出了较为系统高效"无纸化"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与方法,并结合应用实践,对奥维地图应用存在不足提出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监督管理等野外调查环节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区域水土流失监测 奥维地图 GIS 野外调查单元
  • 简介:本文就作物残茬还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应用作了总结,分析作物残茬覆盖和作物根茬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和生物量影响,以及作物残茬还田中应注意问题,以期能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作物残茬 土壤 改良 物理性质 微生物
  • 简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中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存在错误,该公式至今未修订,这从侧面反映我国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文件编制质量不高,应加大基层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建立较为健全基层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点体系。

  • 标签: 规范 公式 基层 水土保持
  • 简介:大地一位伟大母亲,她孕育着世界上生灵万物和全体人类;她拥抱着壮丽山川和宁静湖泊;大地一位历史巨人,她见证着生命起源,人类诞生和人世间沧桑巨变;

  • 标签: 土地利用 人类 生态安全 安全管理
  • 简介:长期从事土壤和水土保持事业土壤人,深感珍惜土壤,保护土壤重要性。值今年”国际土壤年”之际,特撰本文,以兹纪念!

  • 标签: 土壤 人类 水土保持事业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年来丰硕成果,重点分析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水”和“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自然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与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可持续 基础工程
  • 简介:本文就植物篱坡耕地水土保持应用作了总结,分析了如何选择植物篱模式,植物篱对恢复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篱技术应用前景。

  • 标签: 植物篱 水土保持 坡耕地
  • 简介:农村生活污水农村面源污染重要来源。通过为期1农村污水水质监测,研究松花坝水源区建立池塘系统对农村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池塘系统对铵氮、总氮、总磷输出具有较好控制效果,最高去除速率分别为3.78、4.20、1.06g/(m^2·d),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8.35%、79.28%、86.49%;2)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同时存在,硝态氮含量变化不能准确地反映池塘对硝态氮去除效果;3)池塘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与污染物输入速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松华坝水源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池塘系统 农村面源污染 控制 松花坝水源区 昆明市
  • 简介:从行业自身发展情况出发,本文对遥感(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及其集成技术包括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调度和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以及现代化农田水利建设等水利领域中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 标签: 信息技术 水利领域 应用 分析与展望
  • 简介:充分了解自然界河流深潭成因和功能,选取山东诸河部分河段,对河流深潭水量状况、底质、水生动物调查进行,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深潭形成主要原因,阐述深潭在生态、经济、景观方面的功能.考虑到城市河流现状,认为人为地城市河道修建深潭方式,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河流水质和景观有着积极作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深潭构建5条原则,以及“浅滩-深潭”和“跌水-深潭”2种构建形式,旨在为城市河道生态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深潭 城市河道 构建原则 生态改造
  • 简介:福州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于1983年。现有机关事业编制11名。全市各县(市)区设有水土保持办公室.各多镇均配有专(兼)职水土保持监督员。全市共有水土保持干部136名。

  • 标签: 福州市 福建 水土保持 水土资源 生态环境
  • 简介:我国荒漠化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加上人为乱耕滥伐,导致生态恶化。当前,除了加强荒漠化地区天然植被保护外,选种不同类型植被,不失为改善该地区生态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效益有效途径。

  • 标签: 植被类型 荒漠化防治 生态修复
  • 简介:基于GIS技术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核心有两个方面:一应用GIS技术建立准确区域基础、专题数据库,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二针对不同地域特点而进行评价因子选择,以及各因子权重和隶属度的确定。本文主要针对前者,就GIS技术新罗区耕地地力评价中所发挥作用,做一些初步探讨。

  • 标签: GIS 耕地 地力评价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盐池县1991年以来不同时期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进行半干旱沙地草场植被特征及其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封育,群落组成发生了规律性变化,随着封育年限增加,群落多样性逐渐增加;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植物种盖度、高度和生物量上差异并不显著,老封育区植被则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从3种措施植被饲用价值来看,新封育区植被饲用价值高于老封育区,表明长期封育不利于提高草场放牧利用价值。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沙地草场 封育 半干旱区
  • 简介:土壤侵蚀定量研究一直土壤侵蚀学科热点和难点问题,GIS我国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已有20年之久,回顾和总结过去研究成果对于今后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GIS我国土壤侵蚀信息管理、土壤侵蚀测报和土壤侵蚀模型等定量化研究应用现状与进展,针对目前研究存在问题,探讨了GIS我国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和应用工作展望。

  • 标签: GIS 土壤侵蚀 定量研究
  • 简介:采用LFA(LandscapeFunctionAnalysis)方法,通过调查7种地类35组样本,评价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对林地景观功能和土壤性能影响,并验证LFA方法黄土区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渗透性能、养分循环性能影响显著,其中,天然次生林改良土壤结构稳定性、渗透性和养分循环性能作用最好,其次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荒草坡最差;人类活动对人工林地景观功能和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LFA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植被类型对林地土壤性能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人工林地景观功能和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影响,黄土残塬沟壑区有较好适用性。

  • 标签: LFA方法 植被 景观评价 黄土区
  • 简介:山洪灾害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以湖南湘江武水流域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水文模型集成系统为山洪预报提供思路,解译研究流域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础上,采用HEC-HMS水文模型对武水流域各场次洪水进行模拟预报,利用DEM及流域出口信息划分子流域计算单元,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流域信息,采用SCS径流曲线法进行产流计算,采用SCS单位线法计算直接径流,利用马斯京根法进行河道汇流演进,运用指数退水模型模拟流域基流,并以2000—2008年17场实测洪水数据进行参数率定,用2009—2014年10场典型洪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率定期17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绝对值均〈20%,模拟合格率达到100%,峰现时差均≤1h,绝对平均Nash效率系数为0.816,率定出水文参数准确有效;验证期10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合格率达90%,峰现时差均〈1h,Nash效率系数均〉0.7。HEC-HMS水文模型武水流域模拟效果较好,可应用于该流域山洪预报工作,相较于多峰洪水,单峰洪水模拟效果更佳。

  • 标签: HEC-HMS模型 GIS 山洪预报 武水流域
  • 简介:为了了解坝系工程新疆小流域治理应用效果,考察阿勒泰将军沟以坝系工程措施为主小流域治理模式效果和问题。结果表明:坝系工程在短期内能有效地降低洪水流速,拦挡泥沙;但将军沟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季节性洪水冲刷,导致坝系损毁严重,单纯坝系工程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造成投资浪费。提出在新疆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必须以生态修复为主,坝系工程为辅助措施,因害设防,才能达到减轻水土流失目的。

  • 标签: 坝系工程 小流域治理 治理模式
  • 简介:为解决现行水平截流沟设计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问题,从理论分析入手,给出坡地水平截流沟系统设计方法和具体计算公式。用植被或树木耗水量结合当地一定保证率下降雨量作为主要因素确定水平沟距离;用当地设计保证率下最大一次可能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土壤入渗速率等参数确定水平沟断面尺寸——当量宽度与深度。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说明利用文中给出方法和公式进行坡地水平截流沟设计可行。与以往经验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 标签: 坡地 水平截流沟 水平沟 水土保持工程 工程设计
  • 简介:高速铁路为建设类线型工程,因空间跨度大、占地面积多、土石方量大、渣土场多等特点,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较重。本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设计特点、项目组成、占地性质等,结合最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要求,总结近年来高速铁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存在问题,提出基于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下高速铁路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建议。

  • 标签: 高速铁路 水土保持 自主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