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具体体现,对我国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意识领域有着影响深远。因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度指标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

  • 标签: 人与自然 指标评价体系 和谐社会
  • 简介:2012年12月2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创刊十年纪念座谈会暨第三届编委会第次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主编王礼先教授作了"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纪念《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创刊十年"报告。

  • 标签: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编委会 创刊 三亚 海南 第四届理事会
  • 简介:将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主要评价指标组成模糊物元,同时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对象,以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运用层级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其欧化距离相似贴近度。通过雷州半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科学性有效性。

  • 标签: 模糊物元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欧氏贴近度 层次分析法
  • 简介:为定量研究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安全影响,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土流失状况,构建江西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江西省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1996到2000年,江西省生态安全水平好转,但全省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只有Ⅱ级,生态安全压力仍然很大;2)江西省生态安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空间分布格局绝对数值差异上;3)江西省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关系密切,随着整体生态安全水平提高,水土流失对生态安全影响越来越大。

  • 标签: 水土流失 生态安全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江西省
  • 简介:运用荷兰开发PEARL(PesticideEmissionAssessmentofRegionalandLocalArea)模型,模拟农药在作物-土壤中运动情况,评价在不同浓度标准要求下,哪些农药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哪些地下水是安全.针对我国农药施用现状,提出了关于农药污染地下水研究,在农药登记中加入农药在地下水中限量指标等建议.

  • 标签: 农药登记 作物 农药施用 利用 土壤 地下水
  • 简介:基于GIS技术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核心有两个方面:是应用GIS技术建立准确区域基础、专题数据库,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是针对不同地域特点而进行评价因子选择,以及各因子权重隶属度的确定。本文主要针对前者,GIS技术在新罗区耕地地力评价中所发挥作用,做些初步探讨。

  • 标签: GIS 耕地 地力评价
  • 简介:依据对福建诏安县东溪水质监测结果流域污染源调查,分析并评价河口水质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东溪河口水质基本符合三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但宫口湾海域潜在形成富营养化因素,应加强污水排放治理海域环境保护。

  • 标签: 诏安东溪 河口 海域 水质调查 评价
  • 简介:采用LFA(LandscapeFunctionAnalysis)方法,通过调查7种地类35组样本,评价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对林地景观功能土壤性能影响,并验证LFA方法在黄土区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渗透性能、养分循环性能影响显著,其中,天然次生林改良土壤结构稳定性、渗透性养分循环性能作用最好,其次是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荒草坡最差;人类活动对人工林地景观功能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LFA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植被类型对林地土壤性能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人工林地景观功能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影响,在黄土残塬沟壑区有较好适用性。

  • 标签: LFA方法 植被 景观评价 黄土区
  • 简介:随着岩溶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展,公路建设已成为对岩溶区自然植被产生破坏影响重要因素,公路建设对岩溶植被影响预测评价已尤显其重要。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岩溶自然植被及其生境综合代表—地貌植被组合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中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以及同植被类型不同小生境条件下,自然植被对公路建设干扰承受能力以及其自我恢复能力都有较大差异。

  • 标签: 植被恢复 稳定性评价 岩溶地区
  • 简介:大地是位伟大母亲,她孕育着世界上生灵万物全体人类;她拥抱着壮丽山川宁静湖泊;大地是位历史巨人,她见证着生命起源,人类诞生人世间沧桑巨变;

  • 标签: 土地利用 人类 生态安全 安全管理
  • 简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有景观生态学基础。将景观生态学中干扰与稳定思想引入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中,以漳州各县(市、区)为参评区域,从干扰度、生产力、稳定度三个方面构建蔓延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20个指标,采用均方差权重赋值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弹性检验。说明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确实可行

  • 标签: 景观生态评价 可持续利用 弹性指数 漳州市
  • 简介:利用成本收益法计算辽东地区5个主要树种1个轮伐期内各林龄价值,以及辽东地区公益林总价值单位面积价值,并以此为依据,得出辽东地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结果表明:辽东地区公益林总价值为1146.2752亿元,折合成单位面积公益林价值为9.314万元/hm^2;辽东地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合理标准为158.85元/(hm^2·a)。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地区森林资源评估及其生态效益补偿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公益林 经济评价 补偿 辽东地区
  • 简介:浅沟侵蚀是土壤水蚀种重要形态。卷尺法是测量浅沟体积重要方法。在使用卷尺法测量垄作耕地中浅沟时会遇到个难题,即:浅沟深度测量位置只能选在垄台垄沟,但无论选在哪里,所测得浅沟深度都不能直接用来计算浅沟体积,而是需要先将其换算成无垄状态下浅沟深度;而如何进行这种换算,尚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1个可以将在垄台处测得浅沟深度(测量深度)换算为无垄状态下浅沟深度(换算深度)换算公式,以辅助今后浅沟测量工作;并结合该换算公式东北黑土区实测浅沟数据,计算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浅沟体积)情况下误差,以探讨换算必要性。为此,本研究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建立换算公式,并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2号小流域加以应用。结果表明:1)换算深度是1个以测量深度垄台形态(高度、上宽、下宽)为自变量函数。2)如果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浅沟体积),会造成高估。垄作影响到浅沟深度测量,但只要知道垄台形态,就可以将测量深度换算为换算深度。研究结果可以辅助今后浅沟测量工作,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土壤侵蚀 浅沟深度 换算 形态 垄作 垄台
  • 简介:摘要岩溶区开发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展,是对岩溶区土地产生破坏影响重要因素。本文以贵州省典型岩溶地貌类型为代表,从岩溶地区土地生态脆弱性对环境影响敏感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峰丛峰林类土地比较容易产生退化,溶丘溶原类土地脆弱可能性比峰丛峰林类小;岩溶地区各土地类型均比较敏感。从而揭示对这类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时容易产生问题敏感程度,提醒土地使用者加以注意并进行防范处理。

  • 标签: 土地敏感性 评价方法 岩溶地区
  • 简介:通过对红竹林、云南甜竹林、混交林裸露地定点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裸露地地表径流最大,土壤侵蚀模数达20094.572t/kim^2·a,为剧烈侵蚀,而其他3种林地土壤侵蚀量都在允许侵蚀范围内,不同林分类型具有“上拦下蓄,层层防护”水土保持功能。在统计期内,不同林分类型增加涵养水源效益值为0.790—0.932万元/hm^2不等;红竹林、云南甜竹混交林保肥效益分别为1.470万元/hm^2、0.863万元/hm^21.725万元/hm^2;3种林分固持土壤效益值为0.216万元/hm^2左右,其综合效益分别为2.477万元/hm^2、1.877万元/hm^22.874万元/hm^2.

  • 标签: 水土保持功能 效益评价 固土保肥 水源涵养
  • 简介:根据莆田市土壤侵蚀特点,在GIS软件支持下,采用土壤抗蚀年限法有效地实现莆田市水蚀区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分级评价,并通过分析不同坡度、高程下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情况,探讨了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在空间上分布特点,评价分析结果可为今后莆田市土壤侵蚀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文中所采用评价方法也可为今后省内其他水蚀区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调查评价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GIS) 水蚀区 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 评价
  • 简介:以加快水土保持步伐、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生态脆弱区典型流域为例,以航片为基本信息源,通过实地调查,获得1990年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根据统计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计算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采用限制性影响因素法,评价研究区土地资源,并与2002年土地利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90-2002年,基本农田、林草地类增加,坡旱地减少.1990年,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为0.55,2002年为0.67.2002年,农地类土地资源呈两级趋势,具备灌溉条件水浇地为Ⅰ等适宜性,旱梯田与坡旱地为Ⅲ等适宜性.林地类土地资源有90.32%属Ⅱ等适宜性.牧草地类土地资源属于Ⅰ等适宜性Ⅱ等适宜性.通过分析,Ⅲ等适宜性农地更适合草类生长.保持现有水浇地旱梯田面积,将Ⅲ等适宜性农地退为草场,研究区农林牧用地结构将达到1.0∶2.5∶4.8.

  • 标签: 地类 适宜性 旱地 水浇地 梯田 牧草地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年来丰硕成果,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中“水”“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自然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提高环境容量与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可持续 基础工程
  • 简介:通过多年采对类芦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观察及绿化治理实践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类芦适应恶劣生境生长抗逆特性,从而为类芦这个优良乡土草种在我国南方水蚀荒漠化矿山废弃物地区绿化治理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类芦 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 抗逆性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