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医学界已经从疾病治疗模式走出来。向预防医学的模式演进,在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趋向整体,疾病的控制策略趋向系统的科学积累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卫生工作的第一关口。而在这个过程中,“4P”医学模式逐渐被重视,“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

  • 标签: 医学模式 需求分析 管理人才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健康 路径
  • 简介:结合药学专业本科人才的供需矛盾,为提高药学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对本校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三导向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药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社会需求 培养模式
  • 简介:质量是学科建设永恒的主题。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1],原国家卫生部于2012年下发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其中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第4.15.4条明确了血涂片复检要求。在既往的工作中,一般医院也是仅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或血小板特别高与低的情况时进行血涂片复审,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复审规则 显微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病患儿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15例心肌病患儿临床手术麻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全部安全度过手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在麻醉过程中要保持正常的窦性心律。小心使用正性肌力药。慎用硝酸酯类和外周血管扩张药。

  • 标签: 心肌病 儿童 肥厚型心肌病 麻醉
  •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的质量和用药情况,促进处方书写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3年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门诊处方共382605张,对其进行点评与分析,采取图表方式进行分类统计,解析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结果:382605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86张,占0.07%。286张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不适宜处方所占比例最大,共191张,占66.78%。高、中级职称医师处方合理率相当,均高于初级职称医师;肿瘤科处方合理率较低,为99.19%(2923/2947)。结论: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较多问题,根据情况应加大《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加强对处方的监督、检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白芷镇痛的主要化学成分。大鼠足底注射甲醛致痛造模,腹腔灌注白芷精油和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疼痛反应,然后腹主动脉取血,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大鼠血清。结果显示:白芷水煎液低剂量组镇痛不明显外,其余各组对模型大鼠都有镇痛作用。24.941、25.755、29.854、32.761和33.928min的色谱峰是各组模型大鼠血清的公共峰,它们来自白芷精油和水煎液吲。白芷镇痛成分可能是色谱峰24.941、25.755、29.854、32.761和33.928min所示化合物,及其一些微量成分和代谢产物。

  • 标签: 精油 水煎液 血清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红花岩黄芪根在民间不仅作为一种草药入药,同时在我国某些地区还作为药典品种红芪的代用品入药。本文首先建立了红花岩黄芪根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采用建立的方法对不同批次的红花岩黄芪根进行了化学指纹分析,确定了22个共有指纹峰,指认了其中8个特征指纹峰的化学结构。结果显示尽管不同产地红花岩黄芪根的化学指纹稍有差异,但主要成分基本一致?而红花岩黄芪根和红芪的化学指纹谱图则完全不同,因此至少从化学角度表明红花岩黄芪根不宜作为红芪代用品入药。

  • 标签: 红花岩黄芪 岩黄芪属 HPLC指纹图谱 质量分析 品种鉴别
  • 简介: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2012年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与2011年相比增长58.2%,因此如何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方法2000例留观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对输液患儿头部固定方法、输液贴粘贴方法进行改进,并对如何保护输液部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仍沿用传统的输液贴粘贴方法,对输液部位保护不予干预,顺其家属自然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成功的原因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失败者23例,对照组62例;对输液部位保护不利致输液失败者,观察组9例,对照组37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固定患儿头部,改进输液贴粘贴方法及加强对输液部位的保护,可减少静脉穿刺失败及输液过程中因穿刺针完全或部分穿透血管壁、移位,而导致的药液渗漏和脱针,顺利完成输液。

  • 标签: 小儿 穿刺输液 输液贴 |
  • 简介:目的:总结2014年6月至9月我院住院医嘱问题用药的构成.并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并总结药师干预的医嘱,归纳用药不合理类型.分析其中原因。结果:在所有不合理医嘱中.药品的溶媒选择错误和用法用量错误的医嘱占所有不合理医嘱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6.89%和41.30%。结论:药品的溶媒选择和用法用量非常容易出现错误.药品的相互作用、重复用药和配伍禁忌问题更不容忽视,值得临床注意。

  • 标签: 住院医嘱 不合理用药 溶媒选择 用法用量
  • 简介:对我院2014年7-12月门诊中超说明书用药处方184张进行统计,涉及超给药频次、超剂量、超适应症给药这三类主要情况.其中超适应症给药的有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放疗后溃疡;醋酸甲羟孕酮片激发癌症晚期患者食欲;奥氮平治疗化疗中呕吐.超剂量给药有白介素-2治疗恶性黑色素瘤;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肿瘤化疗后红细胞低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减少肺癌术后并发症.超给药频次的有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钙尔奇增频治疗甲状腺癌术后钙、维生素缺少症.超说明书用药均有一定科学理论和临床循证医学的支持,但考虑其药品不良反应和使用风险,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

  • 标签: 超说明书用药 处方分析 超适应症 超剂量 超给药频次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相关因素,总结提高凝血检验项目准确性的操作对策,为临床手术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行凝血检验患者187例。每位患者各取3份标准检验用血量所需血液,通过控制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控制样本离心时间、分析样本溶血情况的方式观察可能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结果的因素,包括凝血酶时间(TT)检验、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纤维蛋白原(FIB)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进而分析解决对策。结果不同血液样本存放时间下,PT基本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h后TT和FIB数值呈明显下降趋势,APTT数值则呈明显上升趋势,3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时间对TT、FIB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T、APTT影响则较为明显,即PT时间及APTT测定时间会随离心时间的增加而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溶血后,TT、PT、FIB、APTT数值对比标准血液数值均出现明显变化,溶血使PT、APTT和FIB数值上升,使TT数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本放置过久、离心时间过长或溶血均会对凝血检验项目结果造成影响,故为确保凝血检验结果准确性,检验工作需依照标准要求操作,以充分实现其在临床手术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凝血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安康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2015年我院收集的190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及使用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0例ADR中,男性116例,女性74例,男女之比为1.6∶1.0;〉60岁患者46例(占24.21%);静脉给药引发ADR127例(占66.84%),口服给药引发ADR40例(占26.32%);抗感染药引发ADR62例次(占合计195例次的31.79%),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5例次,占合计255例次的33.33%)。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氯氮平药物中毒的临床情况,探讨儿童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血液灌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防范和抢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2例服用氯氮平儿童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对患者年龄、误服剂量、血液灌流疗效等进行统汁分析。结果22例儿童经过治疗,治愈13.6%,好转86.4%。血液灌流前后比较,氯氮平的浓度平均下降(280.8±180.2)ng·mL-1,前后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灌流组与非灌流组的清醒所需时间分别为(25.8±1.5)h和(34.8±4.1)h,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氯氮平中毒均为误服,临床药师应及时宣讲贮藏药物安全知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根据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及时进行血液灌流,能有效减少患儿清醒所需时间。

  • 标签: 氯氮平 中毒 血液灌流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并从中总结出规律,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对38例经腹腔镜证实的输卵管结核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Ⅰ型:病灶局部的周边呈现环状增强,病灶的内部无增强,呈腊肠样,共12例(31.6%)患者为Ⅰ型;Ⅱ型:病灶的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呈分隔样增强信号,共10例(26.3%)患者为Ⅱ型;Ⅲ型:病灶局部呈不均匀增强,内部不规则无增强,共12例(31.6%)患者为Ⅲ型;Ⅳ型:病灶局部不均匀增强,内部呈现结节样增强,共4例(10.5%)患者为Ⅳ型。结论周边环状增强是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的常见表现,超声造影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输卵管结核病灶的增强情况,为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输卵管 结核
  • 简介: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国超重与肥胖日趋普遍与严重,我国体检人群常见疾病检出率提示肥胖总检出率为11.86%,而且肥胖是引发全身多种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卒中、脂肪肝、乳腺癌、直肠癌等,其患病率在老年人中达到高峰,势必严重影响其健康和生命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肥胖 管理效果 健康 超重 疾病检出率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应用合理用药监测(PASS)系统提取2013年11月医院65岁及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的医嘱,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监测、统计、分析。结果PASS系统共检出监测医嘱14660条,其中提示不合理用药的医嘱1866条,占所有医嘱的12.73%,包括绝对禁止医嘱0.64%、高度警惕医嘱7.93%、一般警示医嘱4.15%。结论该院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老年人用药的关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 标签: 老年人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合理用药
  • 简介:结合药物分析教学中遇到的语言沟通障碍、西药知识匮乏、化学基础薄弱、仪器原理模糊、操作生疏等实际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采取相应改革举措。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药品质量监控意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藏西药结合专业 药物分析 教学研究与探索
  • 简介:目的:探讨碘普罗胺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年1月-2013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碘普罗胺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碘普罗胺所致不良反应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当,年龄分布以40-59岁组最多,发生在1h内占87.72%,临床表现多样、过敏性休克最多、最为严重,死亡3例。结论为确保用药安全,用药前后应注意观察,对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做到早识别、早干预,应严格遵循SFDA建议。

  • 标签: 碘普罗胺注射液 不良反应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