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48例2糖尿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探究对其急诊治疗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48例2013年6月1日~2015年6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糖尿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给予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4例)采用常规的降血糖治疗以及综合治疗;试验组患者(24例)在对照组急诊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下降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相关临床治疗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共23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综合治疗有效率高达95.83%;而对照组仅有18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仅为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另外,在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等方面的比较上,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2糖尿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时,在采用常规降血糖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以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也能明显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急诊治疗 奥扎格雷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胍类降糖药物在2糖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200例2糖尿患者从我院随机抽选,按就诊编号分成不同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疗法,100例研究组实施双胍类降糖疗法(二甲双胍),统计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预后病症缓解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缓解率的80.0%,统计有区别,P<0.05;研究组预后空腹、饭后血糖指标少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临床借助双胍类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2糖尿患者,可改善血糖指标,预防并发症,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 标签: 双胍类降糖药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清Visfat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糖尿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非合并下肢动脉斑块、狭窄的患者作为A组,伴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B组。另匹配性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Visfatin,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患者是否合并下肢血管病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Visfatin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B组与A组比较,前者BMI及血清TC、TG、LDL-C、FBG及Visfatin均高于后者(t=4.19~5.30,P<0.05),而前者血清HDL-C低于后者(t=3.95~6.12,P<0.05或P<0.01)。降脂治疗是2糖尿下肢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血清Visfatin、吸烟、年龄是2糖尿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Visfatin与2糖尿下肢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是2糖尿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脂肪因子 Visfati
  • 简介:目的研究2糖尿对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QOL量表C30(EORTCQLQ-C30)分析5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和50例2糖尿合并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生命质量,调查5年内的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EORTCQLQ-C30评分可知,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相应评分(P〈0.05)。观察组5年内的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糖尿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应采取慢性病综合管理措施以提高糖尿合并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乳腺癌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心通脉片对2糖尿胰岛素抵抗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T2DM胰岛素抵抗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吡格列酮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养心通脉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hPG和GHbA1C较之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更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FINS、HOMA-IR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ISI和HOMA-β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养心通脉片能有效降低2糖尿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控制血糖治疗效果。方法将500例2糖尿患者(都经过OGTT及胰岛素C肽测定确诊的)随机分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Ⅱ组与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组MSⅡ两组,对2组患者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平均血糖达标时间和平均胰岛素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少、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胰岛素用量均优于MSⅡ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生理状态胰岛素的分泌方式,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控制血糖更安全、平稳、迅速。

  • 标签: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利拉鲁肽和阿必鲁泰是治疗2糖尿的新靶点药物,较已有的口服降糖药降糖效果好、副作用较小,而且可以减轻体质量,因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新一代降糖新药,利拉鲁肽是一种短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阿必鲁泰是一种长效GLP-1类似物,两者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总结这二种抗糖尿新药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利拉鲁肽 阿必鲁泰
  • 简介:目的:探讨2糖尿(T2DM)伴睡眠障碍患者的血糖波动与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T2DM患者睡眠障碍患者100例,并随机选取同期100例未伴有睡眠障碍的单纯T2DM患者作为对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两组患者血糖,计算、比较两组的血糖波动指标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观察组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肽、HOMA-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S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I及HOMA-β与SDBG、MAGE、MODD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程、HOMA-β、SDBG与糖尿伴睡眠障碍有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伴睡眠障碍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密切相关,血糖高波动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严重,促进糖尿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标签: 2 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睡眠障碍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2糖尿住院患糖脂代谢、慢性并发症及临床用药的现状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并已经确诊2糖尿(年龄大于60岁)480例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根据体质指数的大小平均分为三组,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群体共480例编为正常组,选取小于60岁的2糖尿患者340例编为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静脉抽血,对患者血液中的HbA1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水平进行测定。对患者的留尿样本检测其BUN、UA以及尿总蛋白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三组和观察组组内的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体质指数、HbA1C、甘油三脂、低压、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BUN、肾小球透过率等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UA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的HbA1C、血肌酐、BUN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高压、低压、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UA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观察A组的高压、UA显著低于肥胖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观察B组(P<0.05),观察B组的UA水平显著低于观察C组(P<0.05)。察组所有的480例2糖尿患者中,合并症状出现最多的为心血管类疾病患者,共有437例(91.0%),甲状腺结节患者312例(65%),高血压患者326例(68.0%),骨量减少211(45%)。结论2糖尿的诊断主要根据健康体检和并发症的表现确定,且可以看出主要的因素和肥胖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UA。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慢性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短期胰岛素泵在2糖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2糖尿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短期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h的血糖值、平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糖尿患者的治疗中,短期胰岛素泵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短期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
  • 简介:目的:综合分析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糖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2糖尿患者临床资料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6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HbA1c、2hFBG、FBG、BM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HbA1c、2hFBG、FBG、B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1%(55/5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3%(47/5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7/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8/56),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糖尿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糖尿(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2糖尿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6)及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采用诺和灵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加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2.22%;观察组FBG、2hPG、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2糖尿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甘精胰岛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行α-硫辛酸、甲钴胺疗法治疗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从我院2011年3月-2015年5月所接收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抽选,80例患者分成两组后借助不同疗法治疗,即甲钴胺疗法治疗对照组,α-硫辛酸疗法治疗研究组,临床预后评估疾病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疾病治疗缓解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存在差异(P<0.05);研究组临床预后正中、腓总神经速度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α-硫辛酸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改善临床指标,值得借鉴。

  • 标签: &alpha -硫辛酸 甲钴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2糖尿住院患者中的实证研究,探讨目标导向式健康教育模式运用的效果。方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抽查我院2014-2015年共100例2糖尿住院患者,先随机抽取2014年10-12月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2糖尿患者作为对照组(n=50),再随机抽取2015年1-3月采用目标导向式健康教育模式的2糖尿患者作为干预组(n=50),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在出院当天糖尿相关知识知晓率,并评估患者出院当天的自我效能和1年内再住院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糖尿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自我效能提高,1年内再住院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标导向式健康教育模式比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更能提高2糖尿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控制疾病复发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目标导向 健康教育 糖尿病,2型
  • 简介:目的探讨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气阴两虚2糖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志丹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气阴两虚2糖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消渴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气短懒言、惓息乏力、盗汗、自汗、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及便秘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消渴丸治疗气阴两虚2糖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消渴丸 六味地黄丸 气阴两虚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糖尿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糖尿患者120例,中医学诊断为气阴两虚,表现为消谷善饥、口渴喜饮、畏寒肢冷、舌红少津等。根据随机数学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消渴丸口服,并同时给予六味地黄丸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消渴丸口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均在饭前用温开水服用。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糖尿的效果明显,且可减少西药治疗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消渴丸 六味地黄丸 2型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2糖尿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96例2糖尿患者,按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A组[35例,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NDR)患者]、B组[31例,非增生性的糖尿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C组[30例,增生性的糖尿视网膜病变(PDR)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C反应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分析各组差异。结果A、B、C组C反应蛋白[(6.86±1.97)、(7.15±2.01)、(9.02±1.74)mg/L]及糖化血红蛋白[(7.35±2.09)%、(8.58±2.42)%、(9.67±2.17)%]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4.31±1.59)mg/L、(4.98±1.01)%(P〈0.05),且A、B、C组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依次升高(P〈0.05);通过线性分析,2糖尿患者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可预示糖尿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在预防和治疗2糖尿视网膜病变时可以从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入手。

  • 标签: C反应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在20世纪70、80年代,关于糖尿手部表现国外学者有很多讨论,但在国内学术界则鲜见涉猎。本次综述是为了重温糖尿手并探讨手的病理可能对于糖尿患者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严格意义上来说,糖尿手主要有三个临床表现,关节活动收限、掌腱膜挛缩症和扳机手。有证据表明,糖尿患者出现这些症状的几率更高,其发病率可能与糖尿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微血管的并发症有关。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虽然有其他因素影响手部的病变,但是糖尿会使其发生几率更高。从临床角度来看,对神经性病变导致的手溃疡和糖尿手感染提高警觉是非常有必要的。最近,手的力量减少也被确认为糖尿的并发症。因此,手部表现在糖尿中有可能揭示实质性的病理过程,临床检查不应忽视。

  • 标签: 并发症 糖尿病手 糖尿病 微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善睡眠质量对伴睡眠障碍女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存在睡眠障碍的女性2糖尿患者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的降糖治疗,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接受睡眠教育及安眠药物治疗,经3个月干预后,与对照组进行相关代谢指标的比较。结果研究结束时,干预组睡眠障碍得到改善,PSQI评分明显减低(12.55±2.91比8.55±2.06);干预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23±0.85mmol/L比7.70±0.88mmol/L;7.09±0.64%比7.51±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值较对照组有所降低(3.43±1.24mg/L比3.53±1.26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睡眠障碍的女性2糖尿患者经积极改善睡眠障碍,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

  • 标签: []睡眠障碍 糖尿病 2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