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40岁,以“右侧胸痛、胸闷3天”为主诉入院。查体:T38℃,P102次·min-1,R28次·min-1,BP105/75mmHg。神志清,精神差,右侧叩诊呈浊音,语颤,触觉及呼吸音消失,心音有力,各辨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血沉88mm·h-1,结核抗体(+),胸片及B超均示:右侧胸腔积液,入院后按“右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给以抽胸水,利福平0.45g,qd,po,雷米封0.3g,qd,po,乙胺丁醇0.75g,qd,po,吡嗪酰胺0.5g,tid,po,治疗一周后,体温降到正常,半月后胸

  • 标签: 乙胺丁醇 药物热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美国因炭疽的出现而陷入了一片恐慌。炭疽检测正致力于解决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是如何快速确定某人接触的是炭疽菌还是其他无害细菌;第二则是如何快速诊断出有可能致命的吸人性炭疽感染,以挽救病人生命。目前调查人员最常用的是使用快速“现场检测法”来探测炭疽感染,但这些测试并不十分准确,还需6到48小时来进一步检测验证。这段等待的时间对于那些忧虑中的被测者真算得上是一种折磨。即使检测结果呈阴性反应,因检测而导致的混乱与恐慌也已达到恐怖主义者所希望的效果。

  • 标签: 炭疽热 炭疽感染 恐慌 性反应 阴性 病人
  • 简介:炭疽是一种靠孢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野生或家养低级脊椎动物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在中南美、东欧、南欧、亚洲、非洲、加勒比海及中东等地区传播。炭疽可通过已感染的动物或动物组织传播给人类,其感染形式通常有三种:皮肤感染、吸人感染和肠胃感染,但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几率非常低。人类炭疽的感染一般是由于职业性接近受感染动物或动物产品(如皮革、羊毛)从而接触或吸人炭疽孢子,或食用受感染但没有彻底煮熟的动物食品,从而患上肠胃感染。

  • 标签: 炭疽热 皮肤感染 生化 急性传染病 人类 传播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45岁,全身经滚桶辗4小时伴腹痛于1998-05-15入院。检查:血压测不到,B超检查示腹腔内积液深4.7cm。即快速静脉输液2000ml,血压回升至11/7kPa,全麻下急诊剖腹探查。腹壁皮下脂肪与肌层分离,范围约10cm×10cm,腹内有暗红色污血2000ml,屈氏韧带下1cm处空肠粉碎状横断,伤段长约10cm,系膜断开约10cm,胰头下缘肠系膜上静脉一分支撕断,致肠系膜上静脉有一纵裂破,破口长1

  • 标签: 滚桶 辗压 多发伤 抢救成功 肠系膜上静脉 肺挫伤
  • 简介:目的:探讨对抗菌药物产生药物的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1998年6月~1999年9月间住院病人抗感染治疗中出现持续高热,经临床证实为药物的12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12例患者分别对氧哌嗪青霉素等9种抗生素产生了药物,其中,6例对多种抗菌素产生药物.9例经停用抗菌素,测体温于停药后的第2~3天降至正常,3例经改用乳酸环丙沙星后,则体现很快下降.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素如氧哌嗪青霉素产生药物较多见.有时较难鉴别易误诊故请临床医生加以注意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抗菌药物
  • 简介:目前临床上治疗症状性内痔混合痔的方法较多,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是很重要的环节。我院自2002年6月开始,应用扩式硬化疗法治疗症状性内痔混合痔2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扩压式硬化疗法 治疗 内痔 混合痔 护理
  • 简介:本文报道用指法摄医治疗分娩过程中宮颈水肿160例,探讨其临床意义如下。一、临床资料自1991年3月~1993年7月,在我院分娩并有宫颈水肿者采160例年龄24岁~36岁,平均27岁。本组病例均产道无异常、无头盆不称,具备经阴道分娩条件,产程中发现宫颈扩张缓慢、有宫颈水肿者。

  • 标签: 宫颈水肿 阴道分娩 宫颈扩张 产时 持续性枕后位 子宫颈前唇
  • 简介:流行性出血(EHF)并发斑秃少见,我院自1984年至1992年共收治EHF300例,其中1例并发斑秃,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1岁、未婚,农民。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3天于1986年1月20日入院。查体:T38℃,P120次/分,R40次/分,BP8/6kPa。表情淡漠,皮肤可见簇状出血点。双肺未闻及罗音。心率120次/分,律整,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 标签: 出血点 少尿期 头发脱落 免疫荧光试验 休克期 尿蛋白
  • 简介:目的:优选沙棘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最佳回流提取工艺条件为AlB3C1D3,即加药材10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1.5h,共提取3次。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未显示出某一个因素对总黄酮的溶出率有显著的影响。但从极差分析结果看,不可忽视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 标签: 沙棘 蒙药材 胡颓子科 黄酮类 提取工艺 热回流
  • 简介:目的:测定维静片中利血平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硅烷键合硅胶柱(5μm,4.6×200nm);流动相为甲醇-0.01mol/L醋酸-氯仿(80:20:1),用10%三乙胺调节pH至8.80.流速:1ml@min-1;进样量:20μl;荧光检测器,灵敏度为SENS=L,RANGE=2,λem=360nm,λex=280nm.结果: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78%,n=9,RSD为0.52%.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于维静片中利血平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维压静片 抗高血压药 利血平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