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中采用 C 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输血且出现了溶血性不良反应的病患,其中出现溶血性发热病患 30 例设为 A 组,出现溶血性过敏病患 30 例设为 B 组,另外选取无不良反应病患 30 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病患的 C 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 结果 三组病患输血前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A 、 B 组输血前后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A 、 B 组输血后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当输血病患出现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时,病患的 C 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提示,其可较好诊断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非溶血性 C 反应蛋白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近年来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射用辅料引发的类过敏反应是导致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可用于评价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临床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 标签: 补体激活 组胺释放 注射用辅料 类过敏反应
  • 简介:自1998年3月在美国批准上市以来.西地那(sildenafil)作为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的口服药,已在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ED.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广泛的确认。但是.作为使用方便的治疗ED的口服药.其安全性一直是广大医生和患者关注的问题.尤其是ED和心血管疾病有很多共同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等.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西地那是5型磷酸二酯酶(PDE5)的选择性抑制剂,通过对一氧化氮一环磷酸鸟苷通路的作用而具有血管活性效应.因此.西地那给男性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如何避免严重危害性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自身安全性的评估和监测.一直受到医药管理部门和医患的重视。本文回顾了西地那自上市以来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性监测的文献资料.加以综述.以有助于西地那的安全应用.

  • 标签: 安全性监测 西地那非 不良反应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5型磷酸二酯酶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归纳总结碘海醇、碘普罗胺、碘帕醇、碘佛醇、碘克沙醇等5种离子型含碘对比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以上5种离子型含碘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种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共检索到111例不良反应,重度过敏反应最多(50.4%)。大多数反应发生于给药10min内。111例不良反应中,36例(32.4%)事前曾行碘过敏试验,6例(5.4%)曾用过碘对比剂,仍然发生了过敏反应。结论:使用离子型碘对比剂时,在用药前询问过敏史、用药中和停药后密切观察的意义大于行碘过敏试验。对于既往有使用碘对比剂所致过敏史的患者,建议采用预先给药方案预防复发。

  • 标签: 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晚期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将46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靶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控制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控制率为95.6%,有效率为60.8%,对照组患者控制率为73.9%,有效率为30.4%,两组患者的控制率和有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消化道出现问题,1例皮疹,1例发热,1例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研究组中有1例消化道出现问题,1例皮疹,2例发热,2例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靶向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控制疾病发展,缓解病情,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晚期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将46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靶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控制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控制率为95.6%,有效率为60.8%,对照组患者控制率为73.9%,有效率为30.4%,两组患者的控制率和有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消化道出现问题,1例皮疹,1例发热,1例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研究组中有1例消化道出现问题,1例皮疹,2例发热,2例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靶向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控制疾病发展,缓解病情,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确定米司酮衍生物制备过程中格氏反应一步的副产物的结构,并分析反应机理.方法通过一维及二维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副产物的结构.结果证实了副产物是11,17位双加成的格氏反应的产物.结论这是首次对此步副产物用光谱进行C,H的详细归属.

  • 标签: 米非司酮 衍生物 制备工艺 格氏反应 副产物 结构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小细胞肺癌采用吉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为研究时段,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治疗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落实对患者相关资料的分析,按不同的治疗形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样本均为32例,对照组采纳化疗治疗,基于此,治疗组增加吉替尼,针对2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做对比。结果: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经对比发现,治疗组较低,P0.05)。治疗效果经统计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高,P

  • 标签: 吉非替尼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反应停联合E—CHOP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型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难治性复发型NHL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E—CHOP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反应停联合E—CHOP方案治疗,以21d为1个周期,对完成4个周期以上者进行疗效评价及随访其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23例中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6例,无变化(ND)4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为73.91%;对照组23例中CR6例,PR3例,ND8例,PD6例,总有效率为39.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6.96%(20/23)和56.52%(13/23),对照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8.26%(18/23)和39.13%(9/23),较之对照组,治疗组1年生存率有增加趋势,但统计学比较无差异,而2年生存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应停联合E—CHOP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型NHL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难治性复发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反应停 化学治疗 疗效
  • 简介:奥氮平(olanzapine)是噻酚苯二氮类衍生物,由氯氮平的分子结构改造发展而来。1996年上市,1999年引进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新型非典型精神病药。临床上除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外,已开始广泛用于双相情感障碍、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精神障碍、强迫障碍、躯体化障碍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 标签: 奥氮平 双相情感障碍 非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康复灵对体部伽玛刀治疗小细胞肺癌急性放射反应的防护作用。方法选取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后给予复方康复灵口服,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的急性放射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21.2%(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6.4%,对照组为15.4%(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5.5%,对照组为28.8%(P〉0.05)。结论复方康复灵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体部伽玛刀 急性放射反应:复方康复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PD-1抑制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的护理及健康宣教。方法:选择在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时间内,住院的小细胞肺癌病人行免疫治疗的80例,进行常规护理与全程管理护理对比研究评价了病人所发生的3或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3级或4级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是12.5%,实验组为7.5%,资料相当有研究价值(P

  • 标签: PD-1抑制剂 肺癌 不良反应 全程管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与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将142例脑梗塞(发病了天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测定并行头颅CT检查,分析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与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的hs-CRP高于糖尿病性脑梗塞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的防治中控制糖尿病能降低血管损伤.

  • 标签: 脑梗塞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糖尿病
  • 简介:目的:从制剂稳定性角度对替罗班致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的机制提出新的假说。方法:对接受替罗班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监测大血小板比率,结合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关于替罗班注射剂制剂稳定性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替罗班所致血小板减少与其存储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增加可能存在相关性。结论:替罗班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点监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医院药剂科应针对其保质期短的特点,在流通和使用环节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 标签: 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症 不溶性微粒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目的调查男性对西地那、伐地那和他达拉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男性ED患者70人,采用自行设计表格,主要调查PDE,抑制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和结论男性知道西地那,但几乎不知道伐地那和他达拉;大多数男性不知道这些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甚至使ED的药物治疗失败,今后应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

  • 标签: 西地那非 伐地那非 他达拉非 用药指导
  • 作者: 吴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吴伟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而产生交感神经的兴奋和下丘脑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一种防御性的行为。科学家一般将应激反应看作是人体代谢的一个特殊过程,它包括情绪和肢体语言上的双重反应行为。在人们进行像手术这种治疗活动时,应激反应就会表现得异常剧烈,因为患者往往面对的是未知的恐惧,这种迷茫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导致患者在手术前无法自主地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的准备事宜。这时,麻醉前的镇定药物使用就尤其重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来帮助患者保持镇定,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手术前的紧张感,为提高手术后的愈合效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案摘要例1.患者女,12岁,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阵发性惊厥,在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予入院诊治。经吸氧、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青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用量不详),住院20天,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脑脊液检测结果正常而出院。出院后自行停药。1周后患者出现阵发性烦躁、哭泣、心慌,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4~5次,伴低热,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酸痛、乏力,

  • 标签: 地塞米松 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