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中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受off-pump CABG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术后并发严重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的患者作为事件组,另外50例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收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标本,并测定其血清hs-CRP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事件组患者的术前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血清hs-CRP水平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结局预测指标,高水平的hs-CRP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通过监测血清hs-CRP水平,可以提前评估患者的术后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改善手术后的预后结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血清hs-CRP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脑梗死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韦伦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方法:将本院定期复诊艾滋病患者共60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依据患者治疗用药方案差异分组,二联组30例、三联组30例。分析治疗期间患者CD4+T、HIV病毒载量变化及安全性预后差异。结果:用药1周时,两组CD4+T、HIV病毒载量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用药12月、24月时观察组CD4+T(394.56±15.41pg/ml,459.08±17.25pg/ml)均提升、血HIV病毒载量(12.85±2.95×103/ml,10.16±3.85×103/ml)下降,较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艾滋病治疗中采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韦伦三联治疗法,可在积极抑制患者病毒载量水平同时,促进自身免疫机能恢复,效果显著,且具备临床安全性。

  • 标签: 拉米夫定 替诺福韦 依非韦伦 艾滋病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常规凝血项目检查,对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为患者提供临床治疗的技术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异位妊娠大出血,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在分组选取上,则根据实际情况,有33例为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1例为输血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对这些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后的凝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从输血治疗上看,两组患者在凝血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随后的FIB治疗中,不良反应组患者的指标较低,但是在APTT和TT指标上则高于正常组。从血常规指标上看,在输血前后则未发生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实施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十分重要,通过专业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能够更好地对不良反应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治疗医师对患者开展双向治疗,提供有效地策略支持。

  • 标签: 凝血检验项目 异位妊娠 大出血 输血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期间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收集其常规凝血检验数据,并分析其与输血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例(13.04%)。这3例患者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计数降低等凝血功能异常。而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只有1例(4.17%)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统计分析显示,输血不良反应与PT、APTT、血小板计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

  • 标签: 异位妊娠 大出血 输血 凝血功能 不良反应监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肌筋膜经线理论手法治疗联合关节松动术在巨大肩袖修补术后康复疗效观察,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的疗效,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为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7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76例明确诊断为巨大肩袖撕裂关节镜下修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均保持均衡。采用疼痛视觉模糊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在术后康复前和治疗后进行评估检查。结果 在术后治疗两个疗程,每周3次,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肌筋膜经线 关节松动术 非巨大肩袖修补术后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吡尼酮联合尼达尼布治疗应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时间段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共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25例使用吡尼酮予以治疗,实验组25例则增加尼达尼布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炎症因子等情况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探究是否可以降低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TV、RV、FVC)、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炎症因子(CRP、IL-6、TNF-α)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吡非尼酮 尼达尼布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参数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CT检查的150例冠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57例)、中度狭窄组(50例)及重度狭窄组(43例),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及CTA 参数,并分析CTA参数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CTA检测冠脉狭窄准确率为96.67%。与轻度狭窄组比较,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管腔直径(MLD)均显著降低,狭窄面积百分比(AS%)、狭窄直径百分比 (DS%)均显著升高;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MLA、MLD均显著降低,AS%、DS%均显著升高(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S%、DS%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2、0.81,P<0.01)。结论:CTA对冠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CTA
  • 简介:摘要 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中最为常规的全身反应,也称热原反应。只要我们熟练掌握静脉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对的治疗措施,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输液时多巡视、多观察,大多数的输液反应是可避免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8月贫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45例,检验人员将抗凝剂与血标本充分混合均匀后进行检测与诊断,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结果 观察组血红蛋白( 71.36±2.84) g/L,红细胞数量( 2.31±2.27) ×1012,红细胞平均体积( 67.36±1.54) fl,血红蛋白浓度( 23.72±1.26) p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9.45±2.35)%,与对照组相比, P< 0.05。结论 通过进行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贫血类型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方法观察和分析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9年3月接诊治疗的晚期小细胞患者76例,将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均38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给予研究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对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疾病能有效得到控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较为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替罗班治疗。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通过将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对比,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观察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在血小板水平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替罗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贫血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一时间段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血红细胞分析仪对所有研究对象开展血液红细胞检查,并对其红细胞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对患者的血液参数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中缺铁性贫血有16例,其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计数(RBC)均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却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各有19例、15例,其Hb、RBC低于对照组,MCV、MCH、RDW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的红细胞参数可判断患者是否贫血,并可帮助医生进行贫血类型的判断,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鉴别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提高门诊用药合理性。方法:于2020年02月--2020年11月,对本院门诊纳入的680例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观察,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表现。结果:680例门诊药物治疗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00例,占比29.4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60岁占比高于其他年龄阶段;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给药;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循环以及消化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特点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门诊用药治疗患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确保合理、正确用药,以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门诊 药品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