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因炭疽热的出现而陷入了一片恐慌。炭疽检测正致力于解决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是如何快速确定某人接触的是炭疽还是其他无害细菌;第二则是如何快速诊断出有可能致命的吸人性炭疽感染,以挽救病人生命。目前调查人员最常用的是使用快速“现场检测法”来探测炭疽感染,但这些测试并不十分准确,还需6到48小时来进一步检测验证。这段等待的时间对于那些忧虑中的被测者真算得上是一种折磨。即使检测结果呈阴性反应,因检测而导致的混乱与恐慌也已达到恐怖主义者所希望的效果。

  • 标签: 炭疽热 炭疽感染 恐慌 性反应 阴性 病人
  • 简介:炭疽热是一种靠孢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野生或家养低级脊椎动物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在中南美、东欧、南欧、亚洲、非洲、加勒比海及中东等地区传播。炭疽热可通过已感染的动物或动物组织传播给人类,其感染形式通常有三种:皮肤感染、吸人感染和肠胃感染,但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几率非常低。人类炭疽热的感染一般是由于职业性接近受感染动物或动物产品(如皮革、羊毛)从而接触或吸人炭疽热孢子,或食用受感染但没有彻底煮熟的动物食品,从而患上肠胃感染。

  • 标签: 炭疽热 皮肤感染 生化 急性传染病 人类 传播
  • 简介:摘要:在开展生猪养殖中,炭疽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疫病,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流行性,一旦在养殖场内爆发,会造成快速传播,并且危害养殖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想要有效防范炭疽病,则要做好相关检疫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检疫猪炭疽病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生猪养殖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生猪养殖 炭疽病 检疫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皮肤炭疽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20例皮肤炭疽患者,均行对症治疗,“双盲法”分基础组(常规护理)、科研组(综合护理)各10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较基础组,科研组SF-36值更高;满意率高,P

  • 标签: 皮肤炭疽 对症治疗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长沙高新开发区吉本妆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日本JBC株式会社共同研制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植物性高纯度乳酸,其活数可高达1×10^12个·g^-1,具有耐强酸(pH3.7)、在固体状态60℃2年内存活率高达95%的特性。为尽快应用于临床,现寻求国内有乳酸制剂“国药准字号”批件的企业合作,合作形式为:联合生产或直接收购。

  • 标签: 乳酸菌活 制剂项目 寻求乳酸菌
  • 简介:——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的首个食材就是松茸,一种被称为“天赋宝藏”的美味菇。无独有偶,2007年11月23日,世界最大的白松露茵在意大利比萨附近的一棵橡树下被发现,发现者克里斯蒂亚诺·萨维尼称,他和父亲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其完整挖出。

  • 标签: 食用菌 饮食健康 营养学 肿瘤
  • 简介:辣椒是一种在湖南、四川等地区广泛使用的药食两用植物。中医认为:辣椒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寒、开胃健胃、补肝明目、温中下气、抑止痒和防腐驱虫的保健作用,被称为“红色药材”。辣椒素(capsaicinoids)是辣椒中的主要辛辣成分,可特异性作用于辣椒素敏感C类纤维的辣椒素受体(vanilloidreceptor,VR1),继而配体操纵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引起一些活性物质释放,具有多种生物及药理活性,如止痛、减肥、降脂、扩张血管等作用。

  • 标签: 辣椒素 抗疲劳
  • 简介:目的:分析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浏览湖北省房县人民医院1010年1月至1011年11月检验科计算机系统中全部临床科室标本资料,筛选出分离得到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的标本资料。记录菌株来源、送检科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分离出大肠埃希菌株359株,肺炎克雷伯菌株196株;前者主要来源于尿液[111株(33.7%)],后者主要来源于痰液[165株(55.7%)]。大肠埃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88株(14.5%)]、普外科[69株(19.1%)]和神经外科[56株(15.6%)];肺炎克雷伯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69株(13.3%)]、呼吸内科[50株(16.9%)]和神经外科[36株(11.1%)]。359株大肠埃希菌株检出产ESBL菌株175株,检出率为48.7%;196株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产ESBL菌株116株,检出率为39.1%。产ESBL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产ESBL大肠埃希对上述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1.3%、3.4%、5.1%和8.6%,产ESBL肺炎克雷伯耐药率分别为1.6%、3.4%、1.1%和1.8%。结论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治疗时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与ESBL检测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 肺炎 耐药性 抗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随着广谱抗生索、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引起病人院内感染日益增多,而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应用,使其耐药现象也日趋增多,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增加了难度,对我院2002年至2003年临床标本进行了常规培养分离,共分离出410株念珠。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病原分类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道如下:

  • 标签: 念珠菌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免疫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桦褐孔醇自问世以来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评价,介绍了桦褐孔醇的发现过程、结构研究、药理活性、结构修饰和半合成,以及菌丝体的体外培养等,为桦褐孔醇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桦褐孔菌 桦褐孔菌醇 化学成分 抗肿瘤药 综述
  • 简介:目的:制备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考察其溶解度。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包合物,用正交设计优化包合物形成的最佳条件,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包合物的表观溶解度和包合稳定常数。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优条件为包合时间6h,搅拌强度70rpm,包合温度70℃,辣椒碱与β-环糊精质量比为1:21,溶液pH值为11。在25、37、45℃条件下包合物中辣椒碱的溶解度极大值分别为0.32、0.60、1.08mg·mL^-1。结论辣椒碱与β-环糊精能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制成包合物后辣椒碱的溶解度增加。

  • 标签: 辣椒碱 β- 环糊精 包合物 包合常数
  • 简介:目前,市场上“甜甜的、酸酸的”酸奶不下十几种,全国年消费量高达百亿瓶。然而假如发问:“乳酸奶和乳酸奶区别何在?”对此问题,绝大多数人是回答不清的。还得让我细细道来才见分晓。

  • 标签: 乳酸奶 乳酸菌奶 营养成分 吸收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胃肠复元膏需氧总数、霉菌和酵母的检测方法。方法: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制成1:10的供试液,取10ml供试液置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注入15~20ml温度不超过45℃熔化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混匀,凝固,倒置培养。同时做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结果:检查用培养基及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符合要求,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有效检出需氧、霉菌和酵母,阴性对照未检出。结论:该检测方法可行,能有效控制产品的需氧、霉菌和酵母

  • 标签: 胃肠复元膏 需氧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酸组成对白念珠与光滑念珠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盐酸甲醇法提取5株白念珠和4株光滑念珠的脂肪酸,以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配以计算机分析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光滑念珠与白念珠在脂肪酸的成份与含量上明显不同,光滑念珠不含亚麻酸(C18:3),且不饱和脂肪棕榈油酸(C16:1)与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比值不同(白念珠皆小于1.3,光滑念珠除1例为1.2外,余皆大于3.9);C16:0与硬脂酸(C18:0)的比值(白念珠皆大于2.7,光滑念珠皆小于1.1);C16:1和油酸(C18:1)的比值(白念珠皆小于0.5,光滑念珠大于0.7)。结论:气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白念球菌与光滑念珠化学分类鉴定。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鉴定 光滑念珠菌 白念珠菌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病原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我院20838份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3262株病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262株病原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0%,革兰阳性球菌占27.7%,真菌占3.3%。大肠埃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439株,肺炎克雷伯产ESBLs252株;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14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为69.1%~96.1%,对呋喃妥因、利福平、氯霉素的耐药率为8.9%~29.0%。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屎肠球菌显著降低为45.5%~78.8%,但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与屎肠球菌相近。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4.2%和88.1%。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铜绿假单胞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保持在70.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除多粘菌素B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结论细菌耐药有一定地域性和时间性,定期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目的探究了酵母茵与乳酸混合发酵培养的工艺参数。从茵的生长动态、还原糖变化动态、pH值变化动态等方面对所选条件进行中试验证。结论从实验中可得在酵母茵与乳酸混合发酵培养48小时还原糖含量最少,酵母数量不再增加,并且乳酸数量也达到一个高峰期,此时pH值达到3.8,适宜此时终止酵母与乳酸的混合培养。

  • 标签: 酸奶 乳酸菌 酵母茵 还原糖 pH值
  • 简介:摘要:随着制药科技的不断发展,除过滤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该领域,尤其在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除过滤是无菌保障的关键因素,故本文将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除过滤(液体)的原理、滤器选型、验证、完整性检测及其在无菌液体生产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除菌过滤 微生物 兼容性 溶出物 完整性 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