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阿福韦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特点及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山东省ADR数据库中160例涉及阿福韦酯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良反应表现的时间分布等进行了探讨,重点对骨骼系统损害和低磷血症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阿福韦酯的ADR主要累及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ADR主要累及骨骼肌肉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多于长时间用药后发生。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是用药半年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血磷降低可于用药半年以上出现,骨骼肌肉损害可于用药1年以上出现,骨软化症可于用药4年以上出现。结论阿福韦酯的ADR的具有时间关联性,长期用药产生肾毒性而导致血磷降低和骨软化症,高龄和肝硬化患者可能更易发生严重ADR,应加强用药期间的肝肾功能及血磷的定期监测,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药品不良反应 时间效应关系 骨骼系统损害
  • 简介:目的:评价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对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问收治的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100μg/d,30min/次)的布地奈吸入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高剂量(800μg/d,30min/次)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值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儿日间评分值为(0.49±0.19)分和夜间评分值为(0.69±0.2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26±0.33)分和(1.41±0。32)分(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对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疗效较为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重度哮喘急性发作
  • 简介:福韦酯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目前已广泛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口服后转化为阿福韦,其对肾脏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肾小管细胞凋亡。本文报道1例因长期服用阿福韦酯常规治疗剂量抗乙肝病毒治疗导致的范可尼综合征。患者男,36岁,因"渐进性全身疼痛2.5年"于2014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约2.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肋骨疼痛,深呼吸、咳嗽时加重.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范可尼综合征 肾损害
  • 简介:目的观察布地奈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7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7例给予布地奈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照组37例单纯给予布地奈雾化吸入,2次/d,5-7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咳嗽、气喘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能显著临床症状和肺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 硫酸特布他林 雾化吸入
  • 简介:目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150株洋葱伯克霍尔菌的耐药性及其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测定洋葱伯克霍尔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分离出该致病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株洋葱伯克霍尔菌中,126株来自痰标本,6例来自血液标本,2例来自中心静脉置管,10例来自引流液及分泌物,来自尿液、粪便和咽拭子各2例;洋葱伯克霍尔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唑、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63.22%、14.3%、75.82%、65.47%、76.00%。150株洋葱伯克霍尔菌来自112例患者,均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合并其他细菌感染89例,留置导管92例;在培养出该致病菌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61例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培养出该致病菌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1.38±24.56)d;112例患者中,治愈17例(占15.18%),好转65例(占58.04%),死亡22例(占19.64%),放弃治疗8例(占7.14%)。结论: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留置导管、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过高及疗程过长等为洋葱伯克霍尔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可首选复方磺胺甲唑、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 标签: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阿福韦/恩替卡韦经治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育龄女性患者治疗方案的持续疗效性、病毒学耐药率/突破率、胎儿安全性等优劣性,为临床医师为该群体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充实的理论数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拉米夫定/阿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且有意愿生育的年轻女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在原来的抗病毒药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照组患者停用原来的抗病毒药,改用替比夫定,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后对各组随诊1次,每次复查并记录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定量、乙肝病毒YMDD变异等。若患者日后妊娠,则统计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时的一般情况以及HBsAg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第12周时HBVDNA定量低于检出限、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24周和第48周的HBVDNA低于检出限、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的病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8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生的新生儿在胎龄、胎儿体质量及Apge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扰素强化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后进行妊娠,可以减轻患者长期服药的费用支出以及克服服药妊娠的心理负担,�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育龄妇女 治疗方式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