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柠檬醛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的新适应证。方法:行大鼠胆管插管手术,引流胆汁,测量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用致饲料致小鼠胆石形成模型,评价柠檬醛抑制胆石形成的作用;用人胆石体外试验柠檬醛的溶作用;用常规的疼痛模型和炎症模型,观察柠檬醛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柠檬醛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反复给予柠檬醛仍有显著和持续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在利胆的同时降低胆汁中的总胆固醇、胆红素、黏液的含量;将柠檬醛予小鼠灌胃给药可抑制其胆囊结石的形成,体外实验可溶解人混合型胆石,并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结论:柠檬醛具有强而持久的促进低含量胆固醇、胆红素和黏蛋白胆汁的分泌,以及抑制胆石的形成和溶解胆石的作用,因此柠檬醛可望成为治疗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的新药,而其镇痛抗炎、广谱抗菌的作用有助于消除胆道炎症和症状。

  • 标签: 柠檬醛 利胆药 胆石症 胆囊炎 胆管炎 镇痛
  • 简介:目的:比较2种不同灌注方式的经皮肾镜取术后发热情况,探讨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纳入142例经皮肾镜取术患者,术中采用腔镜灌注泵灌注68例,采用自然重力灌注74例.对2组患者术后发热、灌注时间、灌注液量、高热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术后发热、灌注时间、灌注液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高热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保持术中的低压灌注以及术后维持低肾盂压力措施可有效降低经皮肾镜取术的术后发热率.

  • 标签: 肾镜 腔道镜 灌注泵 结石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合计3725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按合理用药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3年的整治,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基本达到卫生部整治方案的要求,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持续提高。结论: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促进作用明显。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输尿管切开取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2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开放术式,观察组给予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医疗费用、下床活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量和卡氏评分显著提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术式相比,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术取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显著,结石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切开取石 腹腔镜
  • 简介: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酪酸梭菌组和胃蛋白酶组各65例,胃蛋白酶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散联合蒙脱散治疗,酪酸梭菌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散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酪酸梭菌组的总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胃蛋白酶组的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蒙脱散能清除肠道内过多水分和黏液,酪酸梭菌活菌散修复肠道黏膜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两药协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散 蒙脱石散 复方胃蛋白酶散 小儿迁延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