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5岁。因左眼球突出半个月入院。于半月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左眼球突出,但无视物不清、复视及其他不适感,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行CT检查发现“左右侧壁囊性骨肿瘤”。查体:左眼球外突18mm,右眼球14mm,眼球各方向活动正常,无其他任何阳性体征。CT示:

  • 标签: 左眼球突出 后壁 异常增生 查体 囊性 眼科门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在高位肛脓肿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高位肛脓肿患者共82例,均在2022年01月-2023年10月期间入我院治疗。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即1-82号,前41号归入参照组并实施常规治疗,后41号归入观察组并实施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评析、处理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的预后恢复情况好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用于高位肛脓肿患者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有效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 高位肛周脓肿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外侧开摘除眼眶肿瘤患者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收治确诊需要实施外侧开摘除眼眶肿瘤手术的患者 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改良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数据术后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改良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情绪,正视疾病,规避不良因素,利于患者治疗效果,拉近与患者及家属距离,和谐医患医护关系,提升好感。

  • 标签: 改良 外侧开眶 摘除眼眶肿瘤 护理
  • 简介:笔者1978~1987年应用维生素B痛点封闭治疗上神经痛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例均系门诊病人,男2例,女5例,年龄38~51岁,左侧4例,右侧3例,病程1~9年。曾各自先后服用过大仑丁、菸酸、地巴唑、中药煎剂及针灸理疗等,有的还使用过普鲁卡因加无水酒精痛点封闭,疗效均不理想。

  • 标签: 眶上神经痛 痛点封闭 大仑丁 菸酸 针灸理疗 地巴唑
  • 简介: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7例。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我们注重了预防,仅发生3例。我们体会大部分切日脂肪液化是可以预防的,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切口脂肪液化 防治 外科手术后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用于海绵窦尖肿瘤患者的脑神经保护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海绵窦尖肿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额颞颧入路进行肿瘤切除。对患者的病理情况、眼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的行为能力、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脑膜瘤(8例)是临床病理中最常见类型,眼肌运动神经功能1级者(12例)显著多于治疗前1级者(4例);Karnofsky表现评分,90分者(10例)和80分者(8例)显著多于术前90分者(0例)和80分者(2例);10例肿瘤全部切除,8例肿瘤近似全部切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未出现1种以上;术后随访期出现复发2例,死亡1例,死因在于肺衰竭。结论海绵窦尖肿瘤的治疗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脑神经,为了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 海绵窦眶尖肿瘤 脑神经保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眼袋整形中,应用改良肌皮瓣法联合隔固定术,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时段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实施眼袋整形的患者,回顾患者的相关资料,以不同的治疗形式作为分组依据,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用改良肌皮瓣法联合隔固定术治疗(实验组),随后对两组治疗时间、恢复时间、眼部皮肤美观程度、治疗效果、并发症率进行对比。结果:(1)治疗时间、恢复时间相对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再次对眼部皮肤美观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眼袋整形 改良肌皮瓣法 眶隔固定术 治疗时间 恢复时间 眼部皮肤美观程度 治疗效果 并发症率
  • 简介:目的:评价五水头孢唑林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0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费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药物治疗后,均未出现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感染现象,预防的总有效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药物费用,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切口感染方面,五水头孢唑林和头孢唑林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是头孢唑林比五水头孢唑林具有更高的经济性。

  • 标签: 五水头孢唑林 头孢唑林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预防感染
  • 简介:在本次论坛的媒体座谈交流会上,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耀平接受了媒体提问,对我国在经方制剂上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经方产业今后的规划等问题作出了解答.

  • 标签: 交流会 董事长 媒体 经方 周耀平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47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试产、在手术过程中应用高频电刀、孕妇腹壁脂肪较厚、水肿、贫血、手术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机率。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术后腹部切口管理,及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征象,尽早处理,局部彻底清创,扩开抗生素或稀碘伏纱条引流,每天坚持换药,待切口新鲜后蝶形胶布拉拢切口或二期缝合切口,尽早促使切口愈合。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部切口 愈合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患者 7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方式)和观察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每组 3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手术。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胃功能恢复时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胆囊结石 小切口胆囊切除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从1994年7月~1994年12月,我们采用腹部切口立“8”字缝合,临床观察97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1994年7月至1994年12月,在我们妇科经腹部手术97例,平均年龄42岁,体重<65kg13例;占13.4%,65~75kg79例;占81.44%,>75kg5例;占5.15%。对照组:1994年1月至1994年6月经腹部手术

  • 标签: 立“8”字缝合 临床观察 腹部切口 腹部手术 脂肪层 1994年6月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形成的危险因素,总结其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73例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切口引流或局部持续负压吸引,间断换药,切口局部微波理疗等方法,术后12~16d切口愈合,患者术后13~21d痊愈出院。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高渗盐水纱条引流,或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可促进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问,进一步提高手术的质量和成功率。

  • 标签: 切口脂肪液化 老年患者 预防 治疗
  • 作者: 蒋忆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四川现代医院蒋忆君切口愈合不良症状,属于妇产科手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在接受妇产科手术之后,其手术切口发生的愈合不良情况不但会让患者感受到的痛苦增加,也会对患者的心理起到影响,让其感到较大的压力,让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身心受到二次伤害。因此对于患者而言,及时对其切口愈合不良进行治疗拥有着巨大的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方法。方法:随机将病人分成两观察组(小切口手术组)与对照组(传统手术组),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恢复明显加快(P〈0.01),切口愈合情况差异不大(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较传统手术有美观、恢复快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小切口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