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泽泻行情波动频繁,历史上有过1.5元(千克价,下同)的低价烂市行情,也有过25元的辉煌价位。近几年泽泻行情更是大起大落,其变化幅度之大,引起多商关注,并成为多数药商追随的对象。

  • 标签: 泽泻 波动 品种 行情
  • 简介:现代医药学认为:药物大多能产生两种效应:一为药物的生理效应,即药物本身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状、给药方式、药理和药化作用,以及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遗传基因和个体差异等等;二为药物的心理效应,还可通过其非生理作用,在病人的心理上产生良好的感觉,加速疾病的康复。此两种效应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积极的心理效应和良好的心情可增强药物的生理效应,而消极的心理效应可削弱药物的生理效应。心理效应可促使药物取得更好的疗效,为心理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心理效应 生理效应 药物 现代医药学 药理作用 化学性状
  • 简介:众所周知,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糖化血红蛋白仅反映最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却不能反映血糖波动情况.其实,除了高血糖,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糖波动,糖尿病病友对此要引起重视.

  • 标签: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血糖波动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并发症 防控 血红蛋白水平
  • 简介:“涨三年、落三年,不涨不落,又三年。”小的行情波动几乎年年都在发生,大的药市周期规律变化,的确需要经过这么一个漫长过程。尤其,近二十年以来,表现更为活跃和明显。每一轮大的涨价周期都会产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天价品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两千年前后,佛手、山芋肉、八角茴香、草果、黄连等,都出现了辉煌价位。这轮大涨价周期造就的天价药材,从品种数目上和行情上,都远远超过上一次。以下列表中的高价品种多是在这轮周期中出现的。

  • 标签: 品种数 行情 波动 药市 周期规律 八角茴香
  • 简介:众所周知.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的许多研究还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血糖整体水平升高有关.而且与血糖的波动性也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性越高.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越大。控制波动性高血糖.可以降低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血糖波动 微血管并发症 波动性 危险因素 高血糖
  • 简介:所谓副作用,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药物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一种作用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平时提到的副作用,多不利于疾病治疗,需要人们在用药时注意防范。正如辩证法所谓“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医生在长期医疗宴践中发现,药物正作用和副作用的划分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对副作用,也不必总是持怀疑、否定态度:有些药物的有些作用,在某种疾病上可能是副作用,

  • 标签: 副作用 治疗剂量 长期医疗 药物 疾病 辩证法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波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分析某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依据术后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19例)和未再出血组(51例),分析2组病例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肿量,分别统计出术后再出血和未再出血病例的收缩压(SBP)〉150mmHg和〉170mmHg次数及频数百分比,进行术后血压波动与再出血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术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未见明显差异(P〉0.05),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的术后SBP〉150mmHg的频数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的术后SBP〉170mmHg的频数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较未再出血患者术后血压波动范围大且频数多,提示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术后血压波动相关。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血压波动 再出血
  • 简介:一些千里迢迢从边远地区到大城市大医院求医问药的人即使给一些普通的药物,服药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效应;而一些公费医疗者经常光顾医院,尝遍各种药物,大夫即便给开一些对症药也往往不信.

  • 标签: 药物 心理效应 心理暗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DM)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因脑卒中合并2型DM就诊于我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组在三餐前后、睡前、凌晨3点血糖波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2周、4周、12周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波动参数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糖波动 脑卒中 糖尿病
  • 简介:【摘要】:探究及比较利拉鲁肽不同时间注射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6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应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于早餐前应用利拉鲁肽,B组于晚睡前应用利拉鲁肽。比较两组血糖波动: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结果:SDBG、PPGE无统计学差异;LAGE在第3天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LAGE在第5天、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天、第5天、第7天,晚睡前应用利拉鲁肽组空腹血糖控制更好(P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注射时间 血糖波动
  • 简介:我国新医改已经发展了10年时间,药品注册审批改革也初显效应,为推动我国新医改发展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降低了社会群众医疗方面的经济压力。加强药品注册审批改革分析与研究对后续药品注册审批改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我国药品注册审批改革效应,进而分析其发展方向。

  • 标签: 药品注册审批 改革 效应 发展
  • 简介: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药学服务已成为医院药学的重要内容。药师应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应用药学专业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 标签: 药物 心理效应 药学服务 用药依从性
  • 简介:目的应用简便、无创性的心电图探讨Q波型心机梗死(MI)后T波动态变化对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住院80例有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观察异常Q波导联T波的动态变化。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彩色心室壁动力分析(CK)和超声学定量(AQ)技术检测心室壁和左心室功能。结果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即T正常化组的血浆CK峰值和心室壁运动得分指数(WMSI)明显低于T波持续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峰值排空率(PFR)和射血分数(EF)显著高于T波持续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波正常化越早左心功能趋向于恢复越好。结论心电图AMI异常Q波导联T波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评价左心功能和心肌损害程度的指标,对判定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室功能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控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昼夜眼压波动的疗效。方法将32例(6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6例(31眼)应用0.004%曲伏前列素每天1次滴眼,16例(29眼)应用0.25%噻吗心安每天2次滴眼,共治疗8周。结果用药后曲伏前列素组的夜间眼压及眼压波动值明显低于噻吗心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白天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伏前列素与噻吗心安相比,对夜间眼压及昼夜眼压波动控制效果更佳。

  • 标签: 青光眼 曲伏前列素 噻吗心安 眼压
  • 简介:1例78岁房颤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1NR值控制在1.6~2.5。入院当日测PT41.6S,INR3.53,遂停用华法林。4d后测INR1.25,低于正常水平,患者重新口服华法林。因关节疼痛加用塞来昔布,监测凝血四项显示PT、INR值分别由14.4S、1.25上升至36.7S、3.12。临床药师分析患者所用药物中,氯雷他定、塞来昔布均可加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建议停用华法林、静脉注射维生素K1,医师采纳。此后,继续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至INR值回落后恢复使用华法林。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出血及栓塞事件。

  • 标签: 华法林 INR 房颤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波动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抑郁症 综合护理 心理认知干预
  • 简介:那张黑白照片,是他们俩唯一的合影。照片上,她集聚了生命中所有的能量,绽放着如昙花般的幸福微笑,使本不漂亮的她似乎焕发出一种光彩。他穿着军装,带着一种快乐而忧郁的表情,尽管使人无法理解,但却让人十分感动。

  • 标签: 硝酸甘油 时效应 照片
  • 简介: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川芎药材中阿魏酸、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择较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83℃下,14倍量73%乙醇提取2次,每次2h,含量实际值与预测值偏差为-1.3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芎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预测性良好。

  • 标签: 川芎 阿魏酸 藁本内酯 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