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谢中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6期
  • 机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leaksyndrome,CLS)可发生于全年龄段患者,常存在明确诱因。儿童病例多继发于严重感染或创伤、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等重症病例。随着更多的病例被报道,一些非严重病例也可发生CLS,当引起全儿科医师的重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行足底毛细血管采血的新生儿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对干预效果予以评价分析。方法:将选择的80例足底毛细血管采血新生儿,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区分,每组40例,分析两组干预效果、两组新生儿的心率、SPO2及呼吸变化的情况。结果:研究组NIPS评分、采血操作时间、采血成功率以及新生儿的心率、SPO2及呼吸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时产生的疼痛反应,促进穿刺采血的成功有积极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新生儿心率、SPO2及呼吸的异常波动。

  • 标签: 新生儿 足底毛细血管采血 护理干预 疼痛
  • 简介:报道1例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引起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作为升血小板药物常被应用于肿瘤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均可消退,但在某些患者中亦可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高度警觉,一旦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保障该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重组人白介素-2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透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3月到2022年7月,研究患者共60人,均选自我院内透析室,随机分成研究组(系统护理)、对照组(基础护理),每组30人,比对透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透析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透析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透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指数。

  • 标签: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 血透护理 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期检测血脂、脂蛋白[Lp(α)]、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起始hs-CRP正常参考值3mg/L为分界点分为CRP正常组(54例)与CRP升高组(66例),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CRP升高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CR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血管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症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间的相关性,为其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患者头颅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脑血管病临床诊断标准分为脑梗死组6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62例,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结果脑梗死组、TIA组、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经方差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临床可通过降低和控制缺血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率。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简介:毛细支气管炎是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症,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亦可由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引起。该病发病急,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供的规律及介入治疗策略。材料和方法收集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210例肝外供血型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5例;女性35例。对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中晚期肝癌的肝外供分别是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75支(34.1%),右膈下动脉50支(22.7%),胃左动脉25支(11.4%),胃十二指肠动脉28支(12.7%),右肾上腺动脉30支(13.6%),右侧肋间动脉33支(15.0%),右侧腰动脉25支(11.4%),脾动脉2支(0.9%),胸廓内动脉3支(1.4%),右肾动脉1支(0.5%),中结肠动脉1支(0.5%),睾丸动脉1支(0.5%)。形成肝外动脉供的原发性肝癌的原因较多,包括肿瘤直径,肿瘤在肝内的部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次数以及栓塞技术。结论中晚期肝癌的肝外供发生率较高,了解中晚期肝癌的肝外动脉供特点和形成机制,对肝癌肝外供动脉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肝外动脉供血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下瘀血汤中大黄生熟互换对热结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ig热性中药结合sc盐酸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热结瘀大鼠模型。大鼠ig热性中药28d,第22天起sc盐酸肾上腺素,并ig相应的药物。第29天,眼眶取检测检测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股动脉取,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含生大黄(复方A)和熟大黄(复方B)下瘀血汤均具有改善热结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微循环的作用;与复方A相比,复方B各剂量组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ET、NO、PGI2、vWF因子水平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0.01)。结论含熟大黄下瘀血汤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强,可能是通过调节ET、NO、PGI2、vWF因子水平而实现的。

  • 标签: 下瘀血汤 生/熟大黄 热结血瘀模型 ET NO PGI2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病原的有效药物。方法将60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a-2b干扰素小剂量肌注和雾化吸入,对2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始疗组在病情好转时间和疾病痊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肌注和呼吸道局部用药相结合治疗毛支,既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病情好转.痊愈时间明显缩短,a-2b干扰素是治疗毛支有效药物之一。

  • 标签: 干扰素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 痊愈 A-2B干扰素 肌注 病情
  • 简介: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3年1月~6月门诊及住院的58例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X线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偏小在2岁以下,其中1~6月患儿42例,占72%。在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的发作性喘憋,X线检查大部分病例初期即出现明显肺气肿。病程1周内病毒抗体阳性39例(6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28例(48%)。临床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10天左右恢复,预后好。其胸部X线表现为:双肺阻塞性肺气肿43例(74%),肺间质浸润性病41例(71%),小叶浸润性病变20例(34%),节段浸润性病变3例(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婴幼儿哮喘相混淆。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能够及时准确作出诊断。

  • 标签: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X线
  • 简介:Q:我和先生结婚3年了。最近,我们把生孩子提上了日程。有一天,和同事聊天时,不经意提到,我是O型,先生是AB型。同事就说,那你们生孩子要小心了。小心生出溶血儿!我问她为什么,她也解释不清,就听说是“AB型”和“O型”会溶血。这是一定的吗?

  • 标签: AB型血 O型血 小孩 生孩子 小心 溶血
  • 简介:目的探讨对比血常规检验静脉和末梢的差异。方法筛选2017年2月12日~2019月1月12日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人员76例,将其平均分为静脉组38例检验者和末梢组38例检验者,静脉组采集检验者的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末梢组采集检验者的末梢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静脉组和末梢组的检验结果。结果静脉组的RBC、PLT、WBC、HGB和HCT以及MCHC与末梢组进行对比,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末梢和静脉其结果具有差异性,静脉检测的数据更加准确,并且稳定性也非常好,可作为血常规采样的主要样本。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肾病伴高尿酸症的效果及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共有研究对象58人,均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病伴高尿酸症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29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予以嘌醇治疗、观察组予以非布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析表明,血压、血清SUA、Cys-C、cTnT、D-D 均是影响患者预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临床在对肾病伴高尿酸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可以促使患者对应症状得到改善,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肾病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治疗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肿瘤的放射介入诊治中,对于常规动脉造影病灶显示不良的病例,观察先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导管远端留置到所需造影的动脉血管中,用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缓慢注射,20分钟后行DSA下动脉血管造影。结果本组56例均经B超、CT、MRI等检查提示有小病灶存在,常规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病灶,在使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均能够使病灶明确显示。结论采用缩血管药物后再秆血管造影,能显著提高肿瘤血管的显示率。

  • 标签: 动脉血管造影 药物 病灶 动脉造影 肿瘤 放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