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复方退热栓治疗高热惊厥患儿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浚县妇幼保健院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6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小儿复方退热栓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惊厥好转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好转时间为(3.7±1.6)min,短于对照组的(5.9±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复方退热栓治疗高热惊厥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惊厥症状,且安全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惊厥 发热性 小儿复方退热栓 有效性研究 病人安全
  • 简介: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作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管理治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使用历史长达100年之久,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所有的非选择NSAIDs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ARDs)。这都与它们对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和COX-2抑制作用的选择有关。为了避免与COX-1抑制相关的胃肠道副作用,罗非昔布等选择COX-2抑制剂应运而生。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一些最新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揭晓,COX-2选择抑制剂胃肠道的安全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但其非胃肠道ADRs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尤其是其心血管、肾脏以及过敏等方面的ADRs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总结近年来对选择COX-2抑制剂的有效及安全进行评价的文献,以期临床选用时有更多的参考。

  • 标签: 消炎药 非甾药 选择性COX-2抑制剂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方法20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衰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微循环积分和临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微循环积分[总积分(1.51±0.52)分、襻周积分(0.83±0.31)分、管襻积分(0.56±0.21)分、流动积分(1.32±0.09)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肉皮素1(ET)(75.42±25.07)mg/ml、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5.92±1.93)m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54.31±18.07)pg/m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95.28±31.82)m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2±0.77)、(1.46±0.50)、(1.05±0.37)、(2.01±0.27)分,(97.63±32.47)mg/ml、(9.52±3.21)mg/ml、(75.41±25.12)pg/ml、(105.83±35.31)mg/ml](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进行有效改善,降低致病细胞因子水平,对于防治慢性心衰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慢性心力衰竭 防治作用 有效性
  • 简介: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面肌痉挛患者4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常规组采用传统神经分支切断手术进行治疗,微创术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面肌痉挛治疗总有效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患者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微创术组相较于常规组面肌痉挛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微创术组相较于常规组术后1年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少,P<0.05;术前两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F-36评分相似,P>0.05;术后微创术组相较于常规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F-36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高,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卡络磺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烧伤手术患儿创面止血的有效与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烧伤手术患儿80例,按照双盲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手术创面止血效果(出血时间、单位面积出血量、出血总量、术后24h引流量)及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观察两组患儿的其他临床指征。结果试验组患者出血时间、单位面积出血量、出血总量、术后24h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FIB时间与方法间无交互作用(P>0.05);PT、APTT、TT、FIB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PT、APTT、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术后24h内生命体征、心电图无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无明显差异,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预后良好。结论卡络磺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烧伤手术患儿创面止血的止血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且安全高,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烧伤 止血 手术 卡络磺氯化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程”考核方法在药物经济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效果。方法建立药物经济学课程“过程”考核框架,在本科生教学实践和运用“过程”考核方法,并与实施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之间进行比较,评价改革效果。结果与结论“过程”考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尤其能显著降低学生之间成绩差异,降低不及格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9个月以下婴幼儿经右腋下直切口行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12年6月-2014年9月,该院对56例9个月以下婴幼儿施行右腋下直切口心脏直视手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无并发症及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半年随访无异常。结论右腋下直切口应用于9个月以下心脏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但要求手术操作精细。

  • 标签: 右腋下直切口 婴幼儿 心脏直视手术
  • 简介:人体的铁30%贮存于肝、脾和骨髓中称为贮存铁,极少量贮存于血中,当机体铁供应不足时,贮存铁可供造血所需。

  • 标签: 婴幼儿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对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共82例,随机分为单纯康复治疗组(单纯组)39例和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组(联合组)43例,治疗3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发育能力、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和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及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语言发育能力、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和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的语言发育能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比74.4%,X2=2.486,P=0.032);Gesell儿童发育量表显示发育商数DQ评分显著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4±11.3)比(53.3±10.5),t=3.127,P=0.026,正常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比20.5%,X2=3.016,P=0.029);联合组的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比单纯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可能较为有效改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语言功能及发育状况,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维生素D 康复 脑瘫 语言功能障碍 发育商数 发展指数
  • 简介:目的研究氟化泡沫应用于幼儿早期龋齿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口腔科门诊自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就诊的2995名3岁以下患早期牙釉质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氟离子含量为12300ppm的氟化泡沫进行治疗,每3个月用氟化泡沫涂布治疗1次。4年后复诊进行评估,龋洞大小无变化,洞壁光滑坚硬为有效;龋洞壁软,牙齿龋坏范围增大为无效。结果有效率为74.5%,无效率为25.5%。结论夜间喂奶、进食零食、刷牙时间及频率是影响牙齿再矿化的重要因素,局部使用氟化泡沫可以起到有效的防龋。

  • 标签: 氟化泡沫 早期龋 婴幼儿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传染科临床实践中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方法通过带教老师示范与患者如何沟通,设定6个不同的对话模式,对患者进行渐进的了解,来教会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方式。结果通过这种渐进对话模式,进行边问问题边学,即时反馈、重复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结论可使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熟练掌握与患者语言沟通的能力,对话内容比较有条理、有层次,能够将临床诊断及治疗信息及时反馈给患者,使患者产生较好的依从。被带教的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的自我评价均认为自己与患者语言沟通的能力较以往明显改善。

  • 标签: 〔〕临床实践 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 语言沟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提高药物安全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介绍了高危药品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结合我院实际开展高危药品管理的临床实践。结果与结论我院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降低了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为了减少药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建议医疗机构制定与本机构相应的高危药品目录及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安全用药教育,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

  • 标签: 高危药品 安全管理 医院
  • 简介:摘要把医院感染放入护理管理质量检测中的一项,把护理质量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结合,建立起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理想流程管理模型。从多方面做相关工作已达到增强了手术室内各级人员对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和主动,提高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能力和相关护理的工作效率,降低无菌手术所致的伤口感染率以及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流程管理 手术室 院内感染 控制
  • 简介: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和实践的重要部分,药师是药学服务的实践者。然而对于初涉医院药学工作的处于轮转阶段的年轻药师,如何在岗位工作中自发的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并在不同方面实现药师个人价值与药师职业价值,是这一群体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初涉药学工作岗位期间开展的工作实例,结合自身思考探讨上述问题,为处在相似发展阶段药师提供参考。

  • 标签: 医嘱干预系统 专项整改 微信平台 实践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法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临床应用中,成品输液分层率降低的管理方法。方法利用自制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分别调查我院2015年3~5月PDCA法实施前、2015年9~11月PDCA法实施后,由PIVAS(静配中心)调配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分层情况;通过鱼骨图分析该药成品输液分层率高的原因,进行确立主题,拟订计划、设立目标;并针对要因分析探讨对策的拟定与实施;最后对效果进行评价及措施巩固等一系列PDCA循环活动。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取得的有形成果我院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分层率明显降低,由实施前的19.1%降低到0.62%;形成了PIVAS内该药调配时及时将等待配置的治疗量药物冰箱保存,配置时严格掌握溶媒剂量和专用振荡器一定时间内振摇溶解;临床使用时医生和护士严格执行正确的药物浓度、5%GS输注前后冲管及选择普通输液器输注等规范调配和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和制度。无形成果PDCA小组成员在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对降低我院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分层率是可行的,充分发挥了医、药、护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 标签: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静配中心 安全调配 PDCA循环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紫癜肾炎的相关及抗Hp治疗对紫癜肾炎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过敏紫癜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Hp检测;对观察组Hp呈阳性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抗Hp治疗。比较两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碳13呼气试验阳性49例,Hp感染率为62.82%;对照组患者Hp感染22例,感染率为28.21%,观察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阳性患者经抗Hp治疗转阴后,肾脏损害减轻。结论紫癜肾炎与Hp存在明显相关,抗Hp治疗有助于提高紫癜肾炎患者的疗效。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幽门螺杆菌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结核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7例渗出结核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n=32)和中西医结合组(n=45)。西医组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5%,中西医结合组为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3,P〈0.05);西医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3.2)d,长于中西医结合组的(10.1±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5,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结核胸膜炎,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关于药源性进行多灶白质脑病(PML)的风险认知水平,为临床正确认识及合理防治药源性PML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以及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关于PML及药源性PML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目前国外医务人员及监管部门已经非常重视药源性PML的诊断、报告以及风险控制。但在我国,无论是从文献的数量,还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资料,均显示出对药源性PML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结论药源性PML的风险在我国持续存在,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在药源性PML的监测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好提升我国药源性PML的监测及风险控制能力,需要包括药品生产企业、临床医生及药师以及监管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不断努力和沟通协调。

  • 标签: 药源性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风险认知
  • 简介:摘要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开始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很多医学领域在对医学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都开始尝试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特别是采用中草药进行抗炎免疫治疗,收获了绝佳的效果。基于此分析中药草当中的抗炎免疫有效成分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更佳可靠的依据。本研究主要分析抗炎免疫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抗炎免疫 中药有效成分 药理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系统红斑狼疮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系统红斑狼疮肾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狼疮肾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