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上个月称体重时发现自己有78千克,至少超标5千克,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自从爸妈去年患上糖尿病,我对于自己的体重就十分在意。医生告诫我说,父母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也很高,这更让我惴惴不安。

  • 标签: 控制体重 糖尿病 保健知识 个人卫生
  • 作者: 余静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绵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余静秋辣妈圈一直流行着“长胎不长肉”的一个老话,意思就是说辣妈们在怀孕的时候,体重会有所增加,但是这些体重其实大多都是孩子的体重,在生完孩子了,辣妈的身材还是保持着从前一样的身材。爱美是女性的天性,很多孕妇都希望在生完孩子后,自己的身材还可以像生孩子之前那样美妙动人。那么如何控制好自己的体重,让自己在生孩子前后能够保持一个较好的身材呢?这就需要从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自从开始健身后,就常常跟我分享她健身方面的事情。比如私人教练的费用昂贵。一周她要去健身房三次,每次都累得跟狗一样。还有教练让她做到了很多以前她觉得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像扛着30KG杠铃做深蹲之类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说起另一位与她一起健身的小伙伴。比我的朋友胖,但是上健身房的次数却比她少。去了一次因为太累就休息了一整周。健身完就跑去大吃一顿。明明可以走路回去却要打车走。而我的这位朋友

  • 标签: 女性朋友 私人教练 小伙伴 健身教练 三十岁 告诉我
  • 简介:以前的艰难岁月里,我们吃饭要看老天是不是赏脸。后来物质丰富了,我们吃饭要看味道是不是合口。再后来,我们吃饭要看食材有没有营养。现在,我们到了吃饭要由体重做主的时候了。

  • 标签: 吃饭 体重 保健法 饮食习惯
  • 简介:随着体重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敏感,很多人在家里放置一个体重秤,以便每日"斤斤计较"。而体重秤到底怎么用?体重秤存不存在误差?正确使用体重秤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想减肥,这些你必须知道!

  • 标签: 养生 保健法 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体重对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分娩的初产妇共5355例,对胎儿体重的变化与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2014年剖宫产率分别为40.45%,43.26%,43.50%,剖宫产率逐年略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2014年胎儿平均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周≥37周,剖宫产组的胎儿体重(3604.05±425.16)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胎儿体重(3139.37±587.33);在孕周〈37周,剖宫产组的胎儿体重(2163.81±463.25)与阴道分娩组的胎儿体重(2085.11±563.16)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足月初产妇中胎儿体重的增加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升高,而未足月行剖宫产术多由于合并产科并发症,与胎儿体重未见明显关系,加强产前检查及宣教,控制胎儿体重的增长,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胎儿体重 分娩方式 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体的平衡有赖于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觉系统的维持,这三者的信息是人体姿势控制的基础。前庭感觉系统向中枢传递加速度信息,感觉头部的空间位置,再由前庭运动系统调节眼位,以保持清晰的视觉;调节有关骨骼肌的张力,以保持头位及正确的姿势。当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产生眩晕时,视线调节障碍可导致眼球震颤;姿势调节障碍产生平衡失调可导致倾倒。前者为前庭眼反射,后者为前庭脊髓反射。人体重心摆动测定是对前庭脊髓反射功能进行量化测试的手段。人体处于直立不动的状态时,实际上仍在绕自己的平衡点前后、左右不停地摆动。人体直立反射是一种姿势自控反射,将浅感觉、深在本体感觉、前庭及眼等处传来的信息传递到脑干、小脑、脊髓神经运动核及与直立有关的肌群,保持姿势自控。前庭感觉

  • 标签: 人体重心 动测 眩晕病 前庭脊髓反射 前庭感觉 动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落实先天性监测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漏报,提高出生缺陷监测的质量,并探索有效和准确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和2019年1月~2020年1月两个阶段当地医院的原始数据,按照当地妇幼保健院制定的统一质量控制要求,在辖区内与监视医院有关部门按原管理标准进行监督操作,并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进行监督操作,比较工作前后的出生缺陷漏报率。结果:出生缺陷漏报率从最初的14.3%下降到0%。结论:根据当前的质量控制要求,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来有效减少出生缺陷漏报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出生缺陷 管理 监测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部分胃肠外营养(PPN)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PN治疗,时间≥21d。在治疗组行PPN治疗结束后监测所有患儿体重、身长、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余按常规监测。结果:治疗组平均体重增长,平均身高增长,平均住院天数减少,TP差值、ALB差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TB、TG、BUN差值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N在救治VLBW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部分胃肠外营养 极低出生体重儿 治疗
  • 简介:体重异常尤其是超重和肥胖对人体健康有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正常的脂肪组织有维持体温、正常内分泌功能等重要的生理作用,但过量的脂肪将带来一些与体重相关联的疾病,包括血糖等能量物质的代谢异常、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在二甲双胍50余年的临床应用中,人们观察到它在一些人群中可带来体重的下降。由于体重相关疾病的高发病率和患病率,二甲双胍对于体重的影响在越来越多的医学领域受到关注,本文将就这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做一综述。

  • 标签: 循证医学证据 体重异常 二甲双胍 心脑血管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组织
  • 简介:慢性透析患者的透析间期体重(IDWG)增加过多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有资料显示大约有17%患者在2~3天的透析间期中体重增加了3kg,相当于体重的4.5%,由此造成下一次透析前血容量负荷过重甚至因急性肺水肿需急诊透析,体重增加过多还引起血压增高,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因需要排除过多的水分,而增加超滤,造成透析时低血压,肌肉痛性痉挛等表现。

  • 标签: 体重增加 透析间期 护理对策 原因分 慢性透析患者 肌肉痛性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应用母乳强化剂后的生长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时间段60例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强化剂治疗的实验组和非母乳强化剂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基础生长情况和血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同步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头围增加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母乳强化剂,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情况,血生化指标
  • 简介:<正>我国ADR监测报告工作近年又有了新的进展:1998年3月我国成为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的正式成员国;1999年11月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这些可喜的进展显然会促进我国ADR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完整的ADR监测报告系统(monitoring

  • 标签: ADR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监测报告 药物监测 报告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体重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四周后血糖及体重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合适的运动疗法是Ⅱ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运动疗法 Ⅱ型糖尿病 血糖 体重 饮食疗法
  • 简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包括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粒细胞减少、内分泌异常、心血管反应等。其中体重增加发生率最高,据研究,约2/3的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会产生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1]。体重增加不仅影响患者的外形,还容易产生其他疾病,如代谢性疾病、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体重 受体 神经肽 能量消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其进行随访,在出院后的半年之内,每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出院后6-12个月内,每隔2-3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之后每隔6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期间对其身长、体重、头围等进行测量,并采用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对其智能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访12个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均有所改善。结论:新生儿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随访门诊 极低出生体重儿 智能发育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其进行随访,在出院后的半年之内,每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出院后6-12个月内,每隔2-3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之后每隔6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期间对其身长、体重、头围等进行测量,并采用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对其智能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访12个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均有所改善。结论:新生儿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随访门诊 极低出生体重儿 智能发育 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