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手术中通过尿道海绵体重建覆盖新尿道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98例,均为初次手术且行TIP术式。术中重建尿道海绵体来包裹加强新尿道,使阴茎头及尿道成一整体,分析手术并发症及效果。结果手术均一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82.6min,92例治愈。阴茎伸直好,外形美观,尿道口正位裂隙样,尿流、尿线正常。6例合并尿瘘,其中2例术后6月内自愈,无阴茎头裂开。无尿道及尿道口狭窄。一期治愈率93.9%。HOSE平均分:2周15.6,3个月15.8。结论利用尿道海绵体重建覆盖新尿道的方法可简化TIP术式的步骤,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疗效。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尿道重建 海绵体
  • 简介:随着慢性肾脏病的高度流行,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病人患病率明显增加,血液透析是目前ESRD肾脏替代治疗的最主要方法。干体重是血液透析病人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临床问题之一。肾脏科医师应予以更大的关注。血液透析工作人员管理好患者干体重极其重要,然而干体重相对隐匿,需要根据临床经验、监测患者透析中不适表现、观察患者透析后的症状、血压、相关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由于当前临床上评估干体重的很多客观方法并不能常规应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仍是基于临床标准。然而确切的干体重评估仍是一个重大挑战。干体重的多种评估方法存在各自优劣,本文讨论干体重的认识过程与实验室评估方法的争议。

  • 标签: 血液透析病人 实验室检查 评估方法 干体重 血液透析患者 终末期肾衰竭
  • 简介: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其解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影响透析质量的主要因素。我院近期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人工动-静脉内瘘检查,观察内瘘血管内血流通畅情况,有无血栓形成及狭窄,并根据检查情况制定相应的临床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 动-静脉内瘘 临床价值 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管通路 动力学改变
  • 简介:目的对近3年来尿路感染的菌谱及细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从我院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828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Kirby-Bauer法),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超广谱8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近3年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4%,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6.64%),粪肠球菌(10.1)2%)、真菌(8.56%)。2004年至2006年超广谱8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占7.59%、23.2%、22.04%)。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1.4%,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23.21%,对头孢类耐药率59.38%~97.26%,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95.31%。非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0.3%,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18.14%,对头孢类耐药率从8.87%~31.1)6%不等,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72.62%。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呈上升趋势,定期监测尿路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感染 尿路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是一种异质性恶性肿瘤,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低级别Ta乳头状癌因预后良好,被归类为低危NMIBC。对NMIBC过度诊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生活质量,这种现象应该避免。对NMIBC积极监测这种新型治疗方案的初步评估至今已有10年多的时间,表明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然而,泌尿外科医生仍不熟悉这种有可能成为某些患者理想选择的治疗方案。在本篇综述中,讨论了积极监测在低危NMIBC中的应用以及该方案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依据。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预后 传统治疗 等待观察 积极监测
  • 简介:目的评价MRI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zation,FISH)和FISH、膀胱镜检查在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为完善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6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和18个月随访均行FISH、FISH联合MRI检查及膀胱镜加活组织检查。结果60例入围患者的监测,单纯采用FISH检查,阳性33例,疑似肿瘤复发占55.0%;MRI加FISH检查,阳性累计36例,疑似肿瘤复发占60.0%。所有疑似病例均采用膀胱镜加活组织检查,最终确认肿瘤复发患者35例,占全部患者的58.3%,其中单纯采用FISH检查发现肿瘤复发27例,占肿瘤复发患者的77.1%;而采用MRI联合FISH检查发现肿瘤复发累计达32例,占肿瘤复发患者的91.4%。结论MRI联合FISH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用FISH检测,MRI联合FISH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复发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本研究探讨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膜厚度(IT)、中膜厚度(MT)以及中膜内膜厚度比值(MITR)与慢性肾脏病5期(CKD5期)患者桡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40例CKD5期患者为试验组,于行首次动静脉内瘘术时取桡动脉的修剪为试验组标本;38例单纯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对照组,取其脾小梁动脉为对照组标本。用钙盐特异性染色法(vonKossa法)对动脉进行钙化染色;应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IPP6.0)对组织切片进行半定量化图像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试验组40例患者有12例(30%)有明显钙盐染色阳性,位于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层,而对照组无明显钙盐染色。试验组MITR与钙盐染色程度呈正相关,试验组IT与钙盐染色程度呈负相关。试验组MT、IMT与钙盐染色程度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MITR可以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型动脉钙化的早期标志,而IMT不能准确反应动脉的钙化程度。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中膜 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