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4周炎性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13(IL-13)以及干扰素γ(INF-γ)〕、清蛋白、24h尿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13、INF-γ、清蛋白、24h尿蛋白、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13、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24h尿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老年人 他克莫司结合蛋白质类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机制是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本实验利用大鼠皮层神经元研究钙调磷酸酶抑制剂(FK506)对Aβ产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过表达突变型APP基因,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FK506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细胞分泌Aβ40及Aβ42水平;Western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β-分泌酶(BACE1)和synaptophysin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K506显著降低Aβ40及Aβ42水平、下调BACE1的表达并上调synaptophysin的表达。结论FK506可减少大鼠皮层神经元分泌Aβ,阻止突触的丢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ACE1表达有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他克莫司 突触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共40例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后,其各项指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丁,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减少炎症,改善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重症肺炎 乌司他丁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乌丁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80例全麻大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乌丁组和常规组,各40例。乌丁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乌丁,手术过程中持续静脉泵入乌丁;常规组未给予乌丁。术前,术后1、3d检测外周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术后1、3、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测试患者神经精神功能;比较POCD发生情况。结果乌丁组和常规组CRP水平术后1d分别为(143.2±10.7)、(358.3±15.4)mg/L,术后3d分别为(58.1±9.6)、(107.4±11.5)mg/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术后1d分别为(26.5±1.0)、(23.5±1.3)分,术后3d分别为(27.2±0.9)、(26.6±1.2)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丁组术后1周内POCD发生率为10.0%,低于常规组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丁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全麻术后1周内POCD发生率,可能与其抑制炎症进而减轻脑损伤有关。

  • 标签: 乌司他丁 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非布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湿热蕴结证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非布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对照组60例予秋水仙碱、别嘌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血尿酸(UA)值及临床疗效,并进行适当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UA值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UA值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优于常规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 标签: 非布司他 痛风 高尿酸血症 中药痛风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留置鼻空肠管,灌入生大黄联合乌汀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6年5月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发病早期留置鼻空肠管,并灌入生大黄联合静点乌汀。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所需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留置鼻空肠管,灌入生大黄联合乌汀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及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鼻空肠管 生大黄 乌司他汀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奥利和非诺贝特治疗肥胖伴脂质代谢代谢紊乱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5例患者被随机分成奥利联用非诺贝特(观察组,28例)与非诺贝特(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利120mg,每日3次,非诺贝特200mg,每日1次;对照组单予非诺贝特200mg,每日1次。随访6个月,在此期间两组都进行低脂低热量饮食。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体重、BMI指数、腰围和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净变化值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体重、BMI指数、腰围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总胆固醇、LDL-C、HDL—C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以轻微的胃肠道反应为主,一般皆可耐受。结论奥利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肥胖伴脂质代谢紊乱是安全和有效的,其减重和改善血脂紊乱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非诺贝特。

  • 标签: 奥利司他 非诺贝特 肥胖 脂质代谢紊乱
  • 简介:目的观察乌汀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按照医学高等教育本科教材第8版对急性脑血管病给予规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有创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少量糖皮质激素,给予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乌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钠尿肽(BNP)水平差异。对比观察2组患者气管插管置管时间、3d内气管插管拔除率、ICU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病死率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气管插管置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d内气管插管拔除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汀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源性肺水肿可以明显降低肺功能损害,减轻心脏负荷,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乌汀降低患者血清中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源性肺水肿 乌司他汀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应用生长抑素联合乌丁的效果,以及联合方案对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在以我院诊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方案,实验组使用生长抑素联合乌丁方案,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下降,IL-10水平上升,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乌丁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炎症反应抑制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生长抑素 乌司他丁 消化道出血 炎症因子
  • 简介:1例68岁女性患者因肺癌并全身多发骨转移口服盐酸埃替尼0.125mg,3次/d。第2天患者出现少量鲜血便,约20ml,遂自行停药。第3天便血停止。第4天,遵医嘱再次按原剂量口服盐酸埃替尼。第5天,患者排鲜血便3次,出血量约100~150ml,实验室检查示PLT43×10^9/L(服药前37×10^9/L),Hb119g/L(服药前132g/L)。再次停用盐酸埃替尼,观察4d,患者未再便血。

  • 标签: 埃克替尼 便血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一曲美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优于对照组(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采用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冠心病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瑞舒伐汀与阿托伐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4名,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瑞舒伐汀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阿托伐汀治疗),每组各42名。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汀与阿托伐汀两种药物都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但瑞舒伐汀的治疗效果更明显,适合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治疗
  • 简介:1例85岁女性患者因肺癌口服埃替尼125mg、3次/d,用药前PLT为216×109/L。用药第7天PLT为107×10^9/L,第11天为81×10^9/L,第15天为73×10^9/L。考虑为埃替尼致血小板减少,停用该药,口服升血小板胶囊1.8g、2次/d,同时密切监测PLT。停药后24d,PLT为40×10^9/L;停药后42d,PLT恢复至153×10^9/L。次日恢复口服原剂量埃替尼,升血小板胶囊剂量增至1.8g、3次/d。再次用药第3天PLT为132×10^9/L。此后多次复查,PLT均正常。

  • 标签: 埃克替尼 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采用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曲美嗪治疗,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及CR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采用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治疗的临床效果好,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 简介:目的:探讨乌丁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将所有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和乌丁处理组,每组各24只。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3组大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occluden-1,ZO-1)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大鼠相比,乌丁处理组大鼠脑组织中Z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NSE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丁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减少NSE表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保护血-脑脊液屏障的机制可能与增加ZO-1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乌司他丁 血脑屏障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研制盐酸普拉索缓释骨架片,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高分子材料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骨架,制备盐酸普拉索缓释片,单因素实验考察其释药特征,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结果以HPMCK100M为骨架材料,磷酸氢钙为填充剂,缓释片直径为9mm,湿法制粒为最佳工艺。结论所制备的盐酸普拉索缓释骨架片能缓释24h,体外释放接近Higuchi模型,重现性好。

  • 标签: 盐酸普拉克索 羟丙甲纤维素 缓释骨架片 磷酸氢钙
  • 简介:目的探讨拉三嗪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4年间国内外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拉三嗪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个案报道共检索到77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死亡3例,急性肝衰竭死亡1例。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所致不良反应可能与患者性别、年龄、联合用药等有一定的关联。结论临床应用拉三嗪时,应关注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相互作用及给药剂量,高度重视其所致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拉莫三嗪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孟鲁特钠治疗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给予去除病因、对症平喘等治疗)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特钠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喘息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喘息时间(4.5±0.3)d、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4.8±0.1)d、住院时间(6.8±0.2)d及随访3个月复发率(5.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特钠治疗喘息性疾病可促使喘息消失,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喘息性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尤瑞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集中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采用计算机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林治疗,观察两组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后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72.00%),且两组急性脑梗塞患者之间对比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尤瑞林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塞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