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犬下颌骨镍钛记忆合金持续牵张成骨中表达.及HIF--1α在持续牵张成骨中作用及与局部血管生成关系。方法成年Beagle犬12只.实验组10只.双侧下颌骨制造1.5cm×1.0cm矩形缺损并在其近中形成相同大小骨传松盘(采用保留骨松质骨皮质切开术).行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持续牵张术,于术后第1、4、7、10、15天取材.每组2只:对照组2只,下颌骨相同部位行相同大小骨皮质切开术后未行骨牵张术,术后10d取材。RT-PCR法检测HIF-1α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VEGF蛋白表达,CD34标记内皮细胞检测新生微血管密度(MVD),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RT—PCR及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HIF—1αmRNA和HIF-1α蛋白在术后第4、7、10、15天呈阳性表达,两者主要在牵张区成骨细胞内表达.皆在第7d达最大值。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术后第4、7、10、15天呈阳性表达.VEGF在牵张区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内表达,从术后第4天至第10天不断增加,术后第10天达最大值.新生微血管密度在牵张期逐渐升高、术后第7天达峰值(P〈0.05)。对照组HIF—1αmRNA及蛋白和VEGF皆未见明显表达。结论HIF—1α在犬下颌骨持续牵张成骨中高效表达,牵张末期是其发挥作用关键时期.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牵张成骨局部血管生成过程。

  • 标签: 牵张成骨 HIF-1Α 血管生成 镍钛记忆合金
  • 简介:血管再生和形成对创伤愈合、缺血性疾病治疗及骨缺损修复重建等具有重要作用。小分子RNAf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作用于靶mRNA,促进降解或转录,抑制调控基因表达。目前证明miRNAs在血管再生和血管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IniRNAs在血管形成、聚集,特别是缺血后新生血管形成作用,希望为临床上miRNAs治疗缺血性疾病和骨修复重建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小分子RNA 血管形成 缺血性疾病 内皮细胞
  • 简介:前牙深覆一直是正畸医师感兴趣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与探讨。Strang〔〕最早对前牙深覆进行了定义,即上切牙盖过下切牙垂直距离超过下切牙唇面切/3则诊断为深覆。通过对澳洲土著人头颅及牙结构研究,Begg〔2〕发现原始...

  • 标签: 形成机制 深覆 下切牙 前牙 下颌骨旋转 临床意义
  • 简介:牵引成骨术(DO)中新骨形成具有胚胎骨发生和正常骨折愈合某些特征,骨形成蛋白家族(BMP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BMPs与DO生物学联系、作用调节机制、外源性BMPs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牵引成骨术 骨形成蛋白 骨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与脑血栓形成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血栓形成患者76例为脑血栓组,口腔科门诊以非牙周疾病就诊患者9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相同病史及牙周检查。比较两组牙周炎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差异。结果脑血栓组患者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栓组牙周炎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慢性牙周炎程度加重,脑血栓形成危险性递增。结论慢性牙周炎与脑血栓形成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慢性牙周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过表达MTUS1/ATIP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方法检测人舌鳞癌系UM1、SCC鄄9、SCC鄄15、Tca8113细胞株中MTUS1表达水平。应用含ATIP1片段质粒转染舌鳞癌细胞,48h后MTT检测舌鳞癌细胞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舌鳞癌细胞中MTUS1、p53、ERK1/2表达情况。结果转染MTUS1/ATIP1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其抑制率约为40%(t=0.023,P<0.05);高表达MTUS1/ATIP1可导致舌鳞癌细胞株G1期阻滞(G1期:t=0.032,G2期:t=0.036,S期:t=0.027,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5,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染MTUS1/ATIP1后ERK表达升高,磷酸化ERK表达下降,p53表达升高。结论MTUS1可抑制舌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舌鳞癌 MTUS1ATIP1 增殖 凋亡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明确生物学宽度在牙冠延长术后能否及如何重建问题。以3只成年猴为实验对象,对其上下颌右侧或左侧中、侧切牙实施牙冠延长术,以未手术对侧牙为对照。术后12周,切除组织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组织测量结果显示,生物学宽度在牙冠延长术后得以重建;结合上皮多迁移至根面平整区根方;骨嵴顶上方结缔组织纤维束距离由牙槽嵴顶发生骨吸收而产生。

  • 标签: 灵长类动物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形成
  • 简介:锶作为生物体内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骨基质形成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掺锶羟基磷灰石、掺锶磷酸钙、掺锶硅酸钙、掺锶硫酸钙、掺锶硼生物活性玻璃等复合材料在骨组织改建及诱导中应用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

  • 标签: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生物活性材料 骨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胚抗原I(UCAl)mRNA在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舌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关系。方法:采用SYBRGreenII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验方法.从6种基因中筛选出在40对舌鳞癌组织及配对正常舌组织样本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基因UCAl.扩大样本量至93例.检测UCAlmRNA在两者中表达。应用SPSSl3.0软件包分析UCAlmRNA表达量与舌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结果:UCAlmRNA在93例患者肿瘤组织中平均表达量为0.7213,在正常舌组织中为0.2756,表达量有显著差异fP〈0.001):UCAlmRNA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舌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UCAlmRNA高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对舌鳞癌诊断、判断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UCA1 肿瘤分子标志物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以骨钙素为细胞分化指标,探讨商用纯钛表面牙周韧带细胞形成特征。方法:将牙周韧带细胞和纯钛进行复合培养,分别在第8天,第16天和第24天取材,免疫荧光染色原位观察骨钙素表达,结果:第8天后,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即可形成复层生长,并持续高表达骨钙素,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有向成骨样细胞分化趋势,表现为形成高度表达骨钙素类组织。

  • 标签: 纯钛 牙周韧带细胞 骨钙素 口腔种植材料 免疫荧光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科使用高速涡轮手机时产生气溶胶传播距离和污染程度。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气溶胶采样:实验组选取使用高速手机患者8例,营养琼脂平板放置距离病人口周0.5m和1.5m处各2块,共16块。将平板打开,暴露时间为1h。8例使用其他仪器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工作人员口罩及邻近物体表面采样,进行菌落计数和细菌分型鉴定。结果:在距离病人口周0.5m处,实验组细菌菌落数为(6125.71±74.46)CFU/m^3,对照组为(5142.17±976.98)CFU/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距离病人口1.5m处,实验组细菌菌落数为(9069.23±5962.82)CFU/m^3,对照组为(4073.53±1385.68)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细菌分型鉴定常见病原菌为微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G+棒状杆菌等;实验组医生口罩与电脑显示屏细菌菌落数(CFU/m^2)分别为(891.17±116.75)、(6065.5±1942.22)CFU/m^2,高于对照组(121.67±64.62)、(50±5.77)CFU/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牙科高速手机产生气溶胶含有较高水平致病微生物,增加了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口腔治疗 高速手机 气溶胶 医院感染 职业防护
  • 简介:目的探讨人骨形成蛋白-2(BMP-2)全长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重组子构建方法。方法采用Trizol法从人髁状突骨组织中提取制备总RNA,利用逆转录技术转录出BMP-2cDNA,以其为模版,PCR扩增出BMP-2全长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真核表达重组子pcDNA3.1(+)/BMP-2.经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重组子构建情况。结果PCR扩增产物在1200000处有扩增条带.与目的基因大小相符.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后。得到5400000和1200000BMP-2条带,BMP-2基因已成功克隆且成功与pcDNA3.1(+)连接。结论成功克隆出人BMP-2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重组子pcDNA3.1/BMP-2,为进一步研究BMP-2功能、BMP-2基因在骨髓间充质细胞(hMSCs)中表达以及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骨形成蛋白-2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 简介:目的研制ZY-1加成型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支架粘结用复合偶联剂。方法在大量预试验基础上筛选了5种配方,最后配置成甲基氢硅氧烷低聚物和双官能团硅烷低聚物两种偶联剂,通过拉伸剪切实验,筛选最终配方。结果使用双官能团硅烷低聚物偶联剂可以大大提高硅橡胶和丙烯酸树脂粘结,其增粘效果明显优于甲基氢硅氧烷低聚物偶联剂,最高粘结强度为1.98MPa。结论研制出偶联剂ZA-1,其主要成分为γ—MPS和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 标签: ZY-1加成型硅橡胶 丙烯酸树脂 偶联剂
  • 简介:目的:探寻小鼠牙乳头来源MDPC-23细胞自发形成体外破牙细胞培养方法。方法MDPC-23细胞常规培养6d,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与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破骨细胞相比较;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EM)观察牙本质片上细胞形态及吸收陷窝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细胞骨架结构;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或)ELISA法检测破牙细胞形成相关蛋白RANKL、RANK、TRAF6以及破牙细胞标志蛋白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K)表达情况。CathepsinK和TRAP蛋白表达灰度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0、2、4、6d四个时间点RANKL分泌水平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DPC-23细胞常规培养6d可自发形成少量TRAP染色阳性多核巨细胞,其形态有别于RAW264.7细胞形成破骨细胞;自发形成多核巨细胞仅能在牙本质片上形成少量较浅吸收陷窝;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自发形成类破牙细胞具有破牙细胞特征性丝状肌动蛋白环结构;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或)ELISA结果表明,MDPC-23细胞体外常规培养下表达RANK、TRAF6蛋白并自分泌RANKL,第0、2、4、6天RANKL分泌水平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3,P=0.026),第2天RANKL分泌水平较第0天增加(P=0.007);第6天TRAP及CathepsinK蛋白表达上调(tTRAP=5.033,PTRAP=0.0024;tCathepsinK=12.95,PCathepsinK=0.0002)。结论MDPC-23细胞体外常规培养下可自发形成少量吸收能力较弱TRAP染色阳性多核巨细胞,具有特征性肌动蛋白环结构,同时能上调破牙细胞特征性蛋白TRAP和CathepsinK表达,自分泌RANKL并表达RANK、TRAF6蛋白,是与成熟破牙细胞形态、结构及蛋白表达相似的类破牙细胞。

  • 标签: 牙根吸收 破牙细胞 MDPC-23细胞 破牙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比浊法检测20mmol/L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生长影响;体外构建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模型,通过MTT法评价5、10、20mmol/L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D-亮氨酸处理后生物膜形态结构。结果:20mmol/LD-亮氨酸不影响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生长趋势,从3h左右进入其对数生长期,在12h到达平台期。MTT法结果表明浓度为5、10、20mmol/L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D-亮氨酸浓度增加,变异链球菌形成生物膜量明显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作用后,其生物膜结构整体分布稀疏,厚度减少。结论: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D-亮氨酸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促进颗粒骨移植同期牙种植形成骨结合可行性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预成直径为2.0mm螺纹状钛种植体48颗。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4组。每只随机选择一侧胫骨钻4个孔,孔直径为6mm。近端2孔为实验组,远端2孔为对照组。取自体髂松质骨粉碎后与rhBMP-2/透明质酸钠复合物结合后植入实验组2孔,同时植入种植体。对照组植入颗粒状髂松质骨和透明质酸钠复合物。分别于术后4、8、12和16周处死1组动物,制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标本,观察移植骨及种植体-骨界面变化情况及分析每一时期Ca、P、S元素含量。结果实验组每个时期移植骨成熟度均好于同时期对照组,16周时实验组移植骨和受区骨基本一致,而对照组移植骨和受区骨界限明显。实验组每个时期种植体-骨界面Ca和P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16周时种植体与移植骨形成较为完善骨结合。结论rhBMP-2可以加速颗粒状移植松质骨成熟过程,并可促进种植体-骨界面早期形成完善骨结合。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牙种植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 简介:牙根内吸收是指根管内发生进行性病理性吸收,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表现为膨出于根管圆形或卵圆形透射影.有时是根管影像整体性增宽,严重牙根内吸收可导致牙齿丧失。

  • 标签: 牙根内吸收 根管内出血 外伤牙
  • 简介:目的:探讨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早期形成影响。方法:将体外合成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按终浓度10、100μmol/L分别配制于含变异链球菌牛心脑浸液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24h,形成生物膜后,用生物膜定量分析仪检测生物膜形成量。结果:100μmol/L呋喃C-30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受到显著抑制,磁珠成像开始减弱和完全消失时间均迟于对照组;生物膜开始形成后,其生物膜形成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喃C-30在100μmol/L浓度时能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其应用可能为龋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呋喃C-30
  • 简介:窦道是慢性根尖疾病或根纵裂一种结果。通常依据常规临床检查或患者主诉伴随偶尔溢脓及肿胀等症状对它作出诊断。本文报告一个不常见病例:上颌尖牙出现多发性窦道开口。在根管显微镜下去除根管充填物后,确认患牙为根纵裂。当临床上发现1颗牙齿出现多个窦道时.医师应该考虑到根纵裂可能性。

  • 标签: 多发性 窦道 示踪 根纵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