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合垫舌簧矫治矫治反合刘鸿翎对多数乳牙,替牙期反的矫治,临床上常使用上颌垫舌簧矫正器。笔者在临床中注意到上颌垫的作用,并进行了73例上颌垫舌簧矫正器矫治反的临床观察分析。1.临床资料73例使用上颌垫舌簧矫正器矫治反的病例,年龄4—12岁。均为乳牙或替...

  • 标签: 矫治器 矫正器 替牙期 矫治效果 支抗 正畸科
  • 简介:应用前方牵引矫治矫治19例安氏Ⅲ类骨性错的患者,治疗最短6个月,最长15个月,平均10.5个月。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表明,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效果,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矫治后有比较好的面形,为二期牙齿矫治打下基础

  • 标签: 前方牵引 X线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比较自锁矫治器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用于拔牙矫治病例的矫治效率。方法从2006—2010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并完成治疗的错畸形病例中选择使用Damon3MX自锁矫治器(自锁组)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结扎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各15例,分别记录其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整平排齐时间:自锁组为(5.8±2.10)个月,结扎组为(4.5±0.71)个月;关闭拔牙间隙时间:自锁组为(8.3±3.65)个月,结扎组为(6.6±2.99)个月;总体治疗时间:自锁组为(20.4±5.04)个月,结扎组为(16.8±2.66)个月;有效复诊次数:自锁组为(19.0±4.83)次,结扎组为(16.4±3.41)次。自锁组的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均较结扎组多,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拔牙矫治中,Damon3MX自锁矫治器并未表现出比传统结扎式矫治器更高的矫治效率。

  • 标签: 自锁矫治器 传统矫治器 Damon 3MX 矫治效率
  • 简介:目的研究DamonⅢ矫治器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研究治疗前后牙验结构及软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或上牙弓前突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20人,平均年龄16.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应用美国Ormco公司DamonⅢ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18个项目的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上下切牙切缘分别向后移动7.47mm、4.93mm,根尖分别向后移动1.15mm、3.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磨牙分别向前移动1.82mm、1.9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1/SN、U1/PP角在治疗后分别减小了16.70°和15.91°,L1/MP角、上下唇——审美平面距在治疗后也明显减小,Z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NA、SNB、ANB、MP/SN角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DamonⅢ矫治矫治双牙弓前突患者,在没有借助口外力及其它附加装置的条件下,仍可以进行很好的支抗控制,上下前牙回收明显,软组织侧貌改善显著,但上前牙的转矩控制可能不足。

  • 标签: Damon Ⅲ矫治器 自锁托槽 头影测量分析
  • 简介:替牙期矫治张晓芸译李巍然袁虹校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我刊新开辟了这个栏目,旨在将国外最新、最优秀、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论文全文译出并刊登,希望为广大正畸医师提供更多的信息。从本期开始我刊首先刊出从"Seminarsinorthodontics"杂志上译出...

  • 标签: 替牙期 正畸治疗 临床研究 设计模式 早期矫治 正畸学
  • 简介:目的探讨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2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Forsus矫治器可刺激下颌骨生长,下前牙唇倾,前牙覆盖减小,磨牙关系改善。结论Forsus推杆矫治器用于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治疗,可起到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 标签: Forsus推杆矫治器 Ⅱ类错 固定功能矫治器 骨性畸形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可摘式磁力矫治器设计,试用于替牙期功能性AngleⅢ类错 的矫治,取得肯定疗效,该设计不同于普通舌簧 垫矫治器,不通过改变切牙唇舌倾斜度以矫治前牙反 ,而是利用磁力使下颌后退以改善颌间关系,上下颌矫治器的分体设计可增加矫治器戴用时间,较少影响口腔功能,克服了某些连体设计的功能性矫治器的缺点。

  • 标签: 磁力矫治器 功能性Angle Ⅲ类错合
  • 简介:在正畸治疗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在选择拔牙不拔牙或手术不手术治疗方案时模棱两可的病例,称为临界病例。临界病例矫治方案的制定困扰着很多正畸医生。本文从原则、实质出发,探讨影响拔牙决策的诸多因素以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定性、定量指征,并对一些两难病例及其治疗中的挑战、陷阱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口腔正畸 拔牙 矫治 正颌外科
  • 简介:七十年代,随着成人正畸治疗工作的开展,某些成人患者由于职业或社交活动的原因,希望得到“美观正畸”方法的治疗,为此,一些正畸学者便开始尝试对方丝托槽进行改良并将其粘于牙齿舌面进行正畸治疗,以满足成人正畸患者“美观正畸”治疗的要求。日本学者藤田欣也(Fu...

  • 标签: 舌侧正畸 舌侧矫治器 舌侧矫治技术 正畸矫治器 正畸治疗 关闭间隙
  • 简介: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下两种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后下颌牙列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采用亚历山大技术矫治完成的拔牙病例52例,分为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组(A组)和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组(B组),测量矫治前后下颌数字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Spee曲深度及前牙不齐指数,并通过头影测量获取下切牙唇倾度.采用配对及成组f检验分别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病例的尖牙间宽度稍增大,第一磨牙间宽度、牙弓长度、Spee曲深度、IRR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下前牙唇倾度显著减小(P<0.05),B组变化不显著(P>0.05).B组治疗前后第一磨牙间宽度、Spee曲深度减小量均比A组大,下前牙倾斜度减少量较A组小(P<0.05).两组尖牙间宽度、牙弓长度及IRR等变化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历山大矫治技术有利于维持原有牙弓宽度的大小.下颌减数第一前磨牙有利于维持磨牙间宽度及回收下前牙;减数下颌第二前磨牙则更有利于磨牙前移调整磨牙关系并维持下切牙唇倾度.

  • 标签: 亚历山大矫治技术 拔牙矫治 数字化三维模型 头影测量
  • 简介:牙列中线偏移或不对称在正畸临床病例中比较常见,严重者明显影响颜面美观。本文介绍了几种矫治牙列中线偏移或不对称的方法,并对其矫治时机、矫治方法选择以及矫治时是否需拔牙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 标签: 牙列中线 偏移 矫治方法 矫治时机
  • 简介:为了了解下颌联冠斜面导板与固定矫正器(Edgewise技术)联合应用于早期前牙反的疗效及对颅面生长、颞下颌关节等方面的影响,对42名以该法矫治的前牙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固定矫治技术中应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具有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托槽脱落、有利于前牙反颅面生长型向正常方向转化、且不会对TMJ和牙齿松动产生不良影响的优点,能够产生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下颌联冠斜面导板 固定矫技治技术
  • 简介:儿童口腔临床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儿童保持完整的乳牙列,进而建立正常的恒牙列。儿童期的咬合紊乱不仅可影响儿童的口腔功能,妨碍牙齿及牙周组织的健康,还可影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正常发育、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因此,目前对儿童时期咬合异常的早期矫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及儿童牙医的重视,本文就儿童期常见的乳牙列前牙反、乳牙列后牙反及混合牙列期的个别恒牙反早期矫治的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 标签: 咬合紊乱 反 异位萌出 早期矫治
  • 简介:埋伏牙的矫治是正畸矫治中的难点,作者根据埋伏牙的萌出能力及埋伏位置的不同,对12例病例分别采用了通过获得有效间隙而有助于埋伏牙自然萌出的助萌矫治法(6例),及需口腔外科、口腔内科辅助治疗的导萌矫治法(6例)。本文就这两种矫治方法的适应是、注意事项及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 标签: 埋伏牙 EDGEWISE技术 助萌 导萌
  • 简介:目的探讨Damon自锁矫治器非拔牙矫治后牙列拥挤的软组织变化,为预测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因错畸形就诊的牙列拥挤患者15例,采用DamonMX或DamonⅢ自锁矫治器进行非拔牙矫治,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上唇倾角、颏唇沟角、面角、Z角和面突角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经过平均16个月的矫治后,牙弓内无间隙或拥挤存在;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磨牙关系及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牙齿位置及咬合关系精细调整至正常。矫治后上唇倾角和面突角均较矫治前略增大,而颏唇沟角、面角和Z角均较矫治前略减小,但各测量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amon自锁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矫治,不会使患者面部软组织发生明显的前突。

  • 标签: Damon自锁托槽 非拔牙 头影测量 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