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衰老是人体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的不可逆现象。营养对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有显著的影响。宏量营养素比例的改变和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补充剂可延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对营养因素影响衰老主要集中在IIS、TOR、Sirtuin和AMPK信号通路。本文就关于营养素摄入与人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研究做一总结和综述,探讨通过营养干预措施延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营养 营养素 衰老 年龄相关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一个有20多年时间跨度的流行病学样本中,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和体征的发展变化,并分析这些症状和体征以及其它相关变量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35名15的研究对象,经过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后入选本研究。入选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经过5年、10年和20年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查。20年后共追查到124个(92%)研究对象,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在这124个研究对象中有114个(92%)完成并返还了调查问卷,有100个(81%)研究对象参加了临床检查。结果:在20年期间,患者反映的症状和临床记录的体征都存在一些起伏波动,但是很少发展到咀嚼系统严重的疼痛和功能紊乱。在15和35组的研究对象中,有13%的研究对象报告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颞下颌关节病症状.根据Helkimo指数,在35的研究对象中,只有3个研究对象(3%)可以被认为临床症状是重度或中度的功能紊乱,这些以前报告的要少。女性人群比男性人群报告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头痛、肌肉紧张、关节弹响的更多。被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当弱,只在紧咬牙、磨牙、颞下颌关节响声、肌肉疲劳这些症状之间有很高相关性(rs=0.4)。结论:本研究追踪的从15到35的流行病学样本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颞下颌关节病的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但是极少发展到严重的疼痛和功能紊乱。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病 症状 体征 纵向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研究Demirjian法(下文简称"D法")推断南京地区儿童自然年龄的适用性。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年龄在3~16患者的全口曲面断层片共644例,其中男性378例,女性266例。按照D法进行牙龄推断,所得牙龄与自然年龄进行配对t检验,通过建立单因素数学模型探索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直接运用D法对南京地区儿童进行牙龄推断,所得出的结果与实际年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南京地区儿童牙齿成熟度与自然年龄间的数学模型,得到自然年龄与牙总成熟度的拟合曲线方程:男子组Y=43.37SIN(0.02579X-1.138)+30.6SIN(0.04275X+0.9984)+3.019SIN(0.08706X+1.649),女子组Y=55.93SIN(0.04001X-1.642)+90.97SIN(0.05389X+0.7095)+44.25SIN(0.06254X+3.384)。将其推断的年龄与实际自然年龄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儿童牙齿成熟度与自然年龄间的数学模型,可以利用牙齿发育程度较为准确推断南京地区3~16儿童的自然年龄

  • 标签: 牙龄 DEMIRJIAN法 自然年龄
  • 简介:中国历史上第1位牙科女博士、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系教授张琼仙,于2013年2月20日凌晨仙逝,享年103。因为老人一生低调,其家属特别提出不举行告别仪式、不设灵堂、不接受花圈、一切从简的意愿。张琼仙四川省简阳人,出生于1910年。1929年,考入当时的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师从我国现代口腔医学之父林则等名师,接受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牙科学教育。1936年张琼仙毕业,取得当时华西协合大学口腔牙科博士学位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口腔牙科博士学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1位牙科女博士。毕业后,张琼仙便留校任教。

  • 标签: 中国历史 女博士 牙科 华西口腔医学院 口腔修复学 现代口腔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南宁民办幼儿园儿童龋活跃性(CA)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于2008年、2009年对南宁市3所民办幼儿园184名3~6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和有关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家庭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新增乳牙龋失补牙面数(dmfs)。采用×z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新增dmfs的影响因素。结果184名受调查幼儿2次调查患龋率分别为57.1%和76.1%.dmfs分别为5.02±7.49和12.05±13.00。受试幼儿园儿童1年之中的患龋率增长,经x: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fs增长较明显,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均接受检查的儿童1年中新增dmfs的比例7.08±8.30。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试者基线dmfs、睡前进食、牛奶或饮用水加糖是1年中新增dmf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幼儿CA与受试者龋坏程度、既往龋坏情况、睡前进食、牛奶或饮用水加糖有关,提示幼儿龋病预防工作从这几方面干预的可能性。

  • 标签: 乳牙 龋活跃性 龋失补牙面数
  • 简介:目的:探讨80以上患者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处理。方法:84例80以上患者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治疗,手术前详细检查和充分准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完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81例接受手术治疗,全麻下手术49例,局麻下手术32例。2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8例进行不同类型的联合根治术。全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呼吸或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超高龄不是外科禁忌证,超高龄患者并存病多,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强化围手术期处理。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颌面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少年(12~〈18)和成年(18~30)错患者正畸治疗合作度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配戴固定矫治器治疗的72例青少年错患者与50例成年错患者,各自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正畸治疗及简单交待注意事项,干预组由从事正畸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根据自制患者合作行为评估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青少年错患者,干预组治疗过程中的合作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成年错患者,干预组治疗过程中的合作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青少年错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合作度,对于成年错患者影响较小。

  • 标签: 心理干预 错 正畸治疗 青少年 成年人 合作度
  • 简介:目的:探讨6~18正常人群的元音声学特点,腭裂患者语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初诊的6~18正常人60名(男、女各30名),按年龄段分为3组(A组:6~12;B组:13~15;C组:16~18),每组男、女各10名。采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各组研究对象发单元音/a:/、/i:/、/u:/时进行录音,并对其前3个共振峰(F1、F2、F3)及基频(F0)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组间比较,发单元音/a:/、/i:/、/u:/时,F1、F2、F3及F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内不同性别间比较,A组发各元音时的F1、F2、F3及F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除F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F1、F2、F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间相同性别比较,女性发各元音时的F1、F2、F3及F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F1、F2、F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单元音/a:/、/i:/、/u:/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F1、F2、F3及F0无明显变化;男性的F1、F2、F3无明显变化,但青春期前后,F0变化明显。我们对腭裂语音进行评估时,可考虑建立共同的F1、F2、F3参考值体系,但应根据年龄、性别而使用不同的F0参考值。

  • 标签: 正常人群 共振峰 基频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牙釉质酸蚀后的超微结构。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拔除的牙齿24颗,分为乳牙组(9~12)、年轻恒牙组(10~14)、青年恒牙组(25~40)、老年恒牙组(60以上)。用酸蚀剂处理不同年龄组牙齿的颊侧牙釉质表面,各实验样本分别冲洗、固定、脱水、干燥、喷金,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被处理表面的超微结构形态。结果乳牙组釉质表面较粗糙,釉柱排列形态不规则.相同的酸蚀时间乳牙组的牙釉质脱矿比恒牙明显。年轻恒牙组可见明显的釉柱端凹陷,釉柱表层排列松散;青年恒牙组牙釉质表面排列规整、致密,未见釉柱端凹陷;老年恒牙组牙釉质成不规则的点隙、裂沟,原有的釉质结构部分消失,蜂窝状结构明显。结论不同年龄组牙釉质抗酸能力及脱矿形式不同。

  • 标签: 牙釉质 酸蚀 扫描电镜
  • 简介:目的了解大庆市12学生龋病患病情况及发展趋势,大庆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及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大庆市所属的5个行政区,每个区1所中学,每所中学2个班级,采用分层、等容量、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10名12学生,进行连续2年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庆市12学生2年患龋率分别为27.06%和32.11%,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充填率分别为9.5%和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和2011年龋均分别为0.58和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男女患龋率分别为21.43%和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男女患龋率分别23.33和39.1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2年男性患龋率分别为21.43%和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女性患龋率分别为30.43%和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大庆市12学生患龋率不高,随年龄的增长成上升趋势;女性患龋率增长的速度大于男性。龋齿充填率低。

  • 标签: 龋病 患龋率 龋均 龋病充填率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地区13~18无明显下颌偏斜青少年的颌面部软组织对称性情况,探讨形成颌面部不对称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13~18青少年,通过肉眼观察以及软件测量对其正面照进行评估,分析影响颌面部软组织对称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对称组及不对称组在性别构成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角点Go'与口角点Ch到中线距离的比值在对称组(1.036±0.015和1.049±0.075)及非对称组(1.067±0.037和1.137±0.122)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角点Go'与口角点Ch的非对称率在对称组与非对称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深圳市青少年的颌面部软组织的不对称发生率未见性别差异.Go'、Ch非对称率均值分别达到了6.1%和11.1%之后,面部的不对称能为肉眼所识别.软组织下颌角点Go'面部不对称的主要影响因素,正畸临床医师应谨慎评价生长发育期青少年正畸患者的颜面部对称性情况.

  • 标签: 颌面部 对称性 软组织 青少年
  •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12学生龋病流行状况,开展学生龋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城区小学12学生进行龋病状况抽样调查750例。结果:12学生恒牙患龋率25.60%,龋均0.503;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最高,其中殆面及颊/腭侧面,分别占第一恒磨牙龋的61.33%、36.40%;仅有46颗(1.53%)第一恒磨牙做过窝沟封闭;龋齿充填率仅为14.06%。结论:南京市城区小学12学生患龋水平略有下降,但充填率低,仍应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工作。

  • 标签: 12岁学生 龋病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患者烤瓷冠修复后龈沟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需进行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100名作为受试对象,其中男、女性各50名,年龄20-59,按年龄段分成20-29组,30-39组,40-49组,50-59组,每组25名。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单冠进行修复,分别在修复前及修复后1个月检测基牙龈沟液的分泌量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结果:修复后1个月基牙龈沟液分泌量以及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修复前。但随着年龄增加,龈沟液分泌量及炎性因子升高的量越少。龈沟液分泌量,在20-29组,30-39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在40-49组,50-59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介素1β,各组治疗后1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各组治疗后1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在20-29组,30-39,40-49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在50-59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钴铬合金烤瓷单冠修复可使各年龄组患者龈沟液分泌量增加,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增高。但年龄越大,升高的量越少。

  • 标签: 钴铬合金 烤瓷冠 龈沟液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厚度、骨开窗及骨开裂等根周牙槽骨特征,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骨性Ⅱ类高角患者46例,其中青少年组26例,年龄(12.9±1.2);成人组20例,年龄(22.3±3.2)。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拍摄的CBCT三维影像数据,独立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两组患者右侧上下颌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特征,卡方检验两组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结果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切牙区唇舌(腭)侧牙槽骨附着高度低于青少年患者(P<0.05);成人组切牙区唇舌(腭)侧釉牙骨质界下2mm处及根尖部牙槽骨厚度薄于青少年组(P<0.05);成人组切牙区唇舌(腭)侧牙槽骨面积少于青少年组(P<0.05)。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正畸治疗前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32.50%;青少年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3.37%和14.90%;成人组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青少年组(χ^2骨开窗=6.794,P骨开窗=0.009;χ^2骨开裂=16.030,P骨开裂<0.001)。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切牙区根周牙槽骨量少于青少年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青少年患者。

  • 标签: 骨性Ⅱ类 高角 年龄组 骨开窗 骨开裂
  •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12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和态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城区小学12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37例,调查有关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来源和对口腔卫生保健的态度。结果12学生半数以上知道细菌是引起龋病和牙周疾病的原因,84.4%的学生认为吃糖能导致龋齿,只有17.6%的学生对牙菌斑有正确认识,62.7%的学生认识到刷牙出血不正常。获取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最多是来源于学校,占69.3%。绝大多数学生对口腔卫生保健持积极态度。结论南京市城区12学生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尚不普及,应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

  • 标签: 口腔卫生知识 态度 12岁学生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患者下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上颌全口义齿修复时是否会出现类似联合症侯群的情况。材料和方法在悉尼联合牙科医院种植中心选择11名符合要求的无牙颌患者,按临床的标准测量步骤对其义齿的适合度、咬合的完整性及上颌前部牙槽骨的丢失进行测量。结果上颌前部牙槽嵴年均骨丢失量0.17mm,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5)。然而,所有患者均出现在咬合时前部牙槽嵴的压力增加,在后退位时单侧或双侧后牙有脱离咬合接触的情况。结论后牙咬合的丧失可能与上颌前部牙槽骨的丢失无关。然而,保持修复体的完整性,维持支持组织的健康,定期的咬合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下颌 种植 固定 修复 上颌总义齿 颌骨
  • 简介:目的:评估迈索尔市13-19学生错骀畸形与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横向研究基于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法,共纳入了900名13-I9的学生。采用预制问卷来记录样本的详细社会信息、口腔卫生状况、个人习惯、错耠畸形及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首先采用牙齿美学指数(DAI)来评价错耠畸形,再采用13腔健康影响程度14号量表(OHIP-14)来评价生活质量,最后综合评估错胎畸形与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79,2%(n=713)的调查对象咬合正常或仅有轻微的错骀畸形,12,8%的人有明确的错耠畸形,5,7%的人有重度错殆畸形,23%的人有产生不利影响的错耠畸形。研究发现,错耠畸形的总患病率208%。在900名研究对象中,466%(n=419)调查对象的错殆畸形对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错耠畸形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性(OR=1607,C1=9,17~28,17)。结论:在迈索尔市13-19的学生中,错耠畸形会影响与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青少年 牙齿美学指数 牙齿美观 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
  • 简介:目标: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阐明按年龄和性别分层的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生存预测因子的差异。方法:SEER用于计算1973年至2012年间OTSCC患者的生存趋势。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流行病学 监测 性别 年龄 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