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上颌骨外科纤毛可发生于上颌窦手术后的6个月~50a,本文报告2例病例,分别发生于手术后4a和9a,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对此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外科纤毛囊肿 手术后上颌骨囊肿 Caldwell-Lue手术
  • 简介:喉气囊肿是由于喉囊的异常扩张或疝出所导致的喉部病变,其发病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喉囊的先天性发育不良、喉内压升高以及炎症或肿瘤堵塞喉室开口有关.喉气囊肿按发生部位与甲状舌骨膜的关系分为喉内型、喉外型与混合型.喉内型喉气囊肿的主要症状为声嘶、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喘鸣、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突然窒息:喉外型与混合型喉气囊肿的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颈侧部可压缩性的软组织包块,受感染后形成喉脓囊肿,以及颈部不明原因的反复感染与肿痛.根据体征、触诊、穿刺和影像学检查可对颈部发生的喉气囊肿做出正确诊断,同时应注意与颈部的腮裂囊肿、神经鞘瘤、甲状舌管囊肿、颌下囊肿及颈静脉畸形等软质包块相鉴别.手术切除是治疗喉外型与混合型喉气囊肿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喉气囊肿 颈部疾病 鉴别诊断 头颈外科
  • 简介:目的分析毛囊区神经嵴干细胞(neuralcreststemcells,NCSCs)体外成骨分化能力及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探讨其用于骨再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比较分析,在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成骨诱导液,进行成骨分化诱导,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及茜素红染色,观察NCSCs成骨分化能力;在成骨诱导1、2、4、7周不同时段,RT-PCR方法分别检测Runx2、Osterix、转录活化因子4(activatingtranscriptionfactor4,Atf4)、骨桥素(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相关成骨分化调控基因的表达特点。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成骨特异性标记物Runx2、OPN、OCN均为阳性,但成骨分化能力低于MC3T3-E1细胞。RT-PCR结果发现,不同诱导时段,OPN、OCN及Atf4mRNA均表达,但Runx2早期高表达,晚期低表达,Osterix早、晚期表达,中期未见表达;而MC3T3-E1细胞在各期未见明显差异。NCSCs成骨诱导7周后,ALP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呈阳性。结论NCSCs具有成骨分化的能力,初步探讨其分化机制,为体内实验进行颌骨或颅骨缺损的修复奠定基础。

  • 标签: 神经嵴细胞 毛囊 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氯化锂(LiCl)内源性激活小鼠触须垫区毛囊神经嵴细胞(neurecrestcells,NCC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NCCs增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LiCl作用不同时间后对NCCs细胞周期的影响;筛选出LiCl刺激NCCs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l、CylinEl的表达情况。结果:20mmol/L的LiCl作用24h,NCCs表现出最强的细胞增殖活性。LiCl刺激NCCs后,β—catenin在细胞内含量升高同时在核内积聚,CyclinDl和CylinEl表达量升高。结论:LiCl能够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NCCs增殖。

  • 标签: 氯化锂 WNT Β-CATENIN 神经嵴细胞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研究外源性拮抗人舌癌细胞SCC9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蛋白对人舌癌细胞SCC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及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RT-PCR)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检测小分子肽ATWLPPR(A7R)对SCC9细胞NRP-1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拮抗NRP-1蛋白后对SCC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A7R拮抗后SCC9细胞NRP-1的mRNA水平下降而蛋白表达未见明显下降,同时对SCC9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而对SCC9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外源性拮抗NRP-1可促进SCC9细胞凋亡。

  • 标签: 神经纤毛蛋白 1 拮抗 舌癌 细胞凋亡 NRP-1
  • 简介: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keratocyst,OKC)由Philipsen于1956年最先报道。与其它类型的牙源性囊肿不同,OKC的衬里上皮增殖活跃,临床上常表现颌骨的膨隆和破坏,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倾向,因此倍受关注。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肿 囊肿 肿瘤
  • 简介:目的:利用小分子肽ATWLPPR(A7R)对人舌癌细胞SCC9进行靶向拮抗其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研究其对人舌癌细胞SCC9迁移、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NRP-1蛋白在舌癌组织及人舌癌细胞SCC9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检测小分子肽A7R对SCC9细胞迁移的影响,以及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相关上皮、间充质标记蛋白的mRNA表达变化,研究小分子肽A7R对SCC9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NRP-1在SCC9中呈高表达,A7R拮抗后SCC9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同时SCC9细胞上皮相关标记蛋白(E-cad,β-cate)mRNA表达水平增高,而间充质相关标记蛋白(snail,FN,琢-SMA)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外源性拮抗SCC9细胞NRP-1可抑制其迁移能力并影响其细胞分化。

  • 标签: 神经纤毛蛋白1 拮抗 迁移 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口底畸胎样囊肿临床病理及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方法:对2000年4月-2008年5月有详细记载的10例口底畸胎样囊肿的临床特点、组织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口底畸胎样囊肿多发生于新生儿及儿童,表现为活动的囊性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由于位于口底,常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进食困难,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组织学观察该囊肿除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外,还有呼吸道上皮和(或)胃肠上皮。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摘除,随访3-103个月无复发。在对患儿呼吸道无明显压迫等情况下,可以待患儿身体状况较好时行囊肿摘除术。结论:口底畸胎样囊肿由于生长位置的特殊性,尽管系囊性病变,但对患儿影响较大。B超、CT、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处理,早期手术彻底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口底 畸胎样囊肿 临床病理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淋巴上皮囊肿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0年治疗的120例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症状、体格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120例患者中,男37例,女83例;年龄2~75岁,平均44.1岁。病程2个月~10a,平均8个月,75.8%的患者少于6个月。病变常发部位是舌(50%)和口底(38.3%)。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2a,无复发病例。结论: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 标签: 口腔淋巴上皮囊肿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形成的囊肿,也可由于外伤或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颌面部好发于口底、颏下、眼睑、额、鼻、眶外侧及耳下等部位,而发生于颞下窝者少见。作者报道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表皮样囊肿 上皮囊肿 颞下窝
  • 简介: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颌骨囊肿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浙江嘉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3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颌骨囊肿摘除后骨腔用含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数字纱布充填为试验组,术后骨腔只用数字纱布充填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0d创口愈合情况和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0d创口软组织愈合和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骨密度的变化,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局部应用能促进软硬组织的生长。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颌骨囊肿 骨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9年1月,应用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混合液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785例。采用DXM5mg/1mL配PYM8mg加2%利多卡因3mL.按每1cm×1cm的囊肿内注入1mL混合药液(含PYM2mg,DXM1.25mg)酌情用药。7~10d注射1次,1~4次为1个疗程。囊肿完全消失者为治愈;囊肿基本消失,但患侧可触及变硬舌下腺者为基本治愈;囊肿缩小一半以上,不能完全消失需手术治疗者为好转。结果:785例患者中.男270例,女515例,年龄7个月~74岁,平均年龄为33.5岁。经6个月~48个月随访.治愈756例(96.31%),基本治愈26例(3.31%),好转3例(0.38%)。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9.62%,有效率为100%。31例(3.95%)注射区肿痛,舌缘麻木21例(2.68%),下颌下区肿痛11例(1.4%);未见高热、皮疹、休克等过敏反应。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安全有效,可作为某些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舌下腺囊肿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 简介:上颔后牙区牙槽骨严重骨量不足是种植修复的难题。常需通过上颌窦侧壁开窗植骨术获得足够的骨增量,达到种植修复治疗的目的。虽然上颌窦开窗植骨术方法已经获得成功,但仍存在一些种植术后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鼻窦炎、移植骨的流失、种植体进入窦腔等。本病例报道了1例在上颌窦侧壁开窗植骨二期种植修复术后1年,在植骨及种植区域出现上颌骨囊肿,经手术摘除囊肿后,种植义齿依然在口腔中行使功能。

  • 标签: 上颌窦开窗 上颌骨囊肿 骨种植 术后并发症 继发 植骨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7例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0.6.62岁(平均年龄23.4岁);上颌骨7例,下颌骨20例。7例为继发性,20例为原发病变。X线平片显示.病灶长轴沿下颌骨长轴走向13例(76%);骨质破坏呈膨胀性,病变骨与正常骨之间边界欠清,无明显的骨质反应线.骨皮质膨胀变薄或断裂,无骨膜反应;13例病灶内部有分房。CT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内含切迹,7例骨性房隔,3例出现液-液平面。MRI上T1WI为低、等信号,T2WI均匀的高信号。27例病变中,15例(56%)为偏心型,12例(44%)为中心型.1例为骨旁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明确诊断。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颌骨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甲状舌管囊肿是指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上皮退化不全而遗留在颈部形成的先天性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的发生男女性别之比为2∶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多见。该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多位于颈中线处,有时可偏向一侧[1]。囊内容物为清亮的黏液样物质,如继发感染可为脓性或粘液脓性。2017年6月我科收治1例大型舌根部肿物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咽部不适20年,1个月前出现进食困难前来就诊。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MRI CT引导下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Vitapex糊剂在根尖周囊肿非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开滦总医院康复医院确诊为根尖周囊肿10例患者,共计19颗患牙,经充分根管引流、根管预备及根管消毒后,封入Vitapex糊剂并超出根尖孔至囊肿内,待囊肿范围减小或病变区骨密度增高后,行严密根管充填。术后定期拍摄X线牙片观察6~12个月。结果10例中1例患者(1颗患牙)因自身原因退出,失败1例(2颗患牙),其余8例(16颗惠牙)有效,有效率达88.9%。结论Vitapex糊剂根管封药加根管充填可应用于根尖周囊肿的非手术治疗。

  • 标签: 根尖周囊肿 VITAPEX糊剂 根管治疗
  • 简介:根侧牙周囊肿是一种较少见的发生在颌骨内(0.8%)的、来源不明的囊肿。它最常见于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的牙根之间。本文报告了一例发生于73岁妇女的根侧囊肿,介绍其诊断与治疗,以及一年后再探查的结果。治疗中未使用植骨或盖膜的技术。结果表明,治疗一年后囊肿所致的骨缺损已有完全的骨再生。

  • 标签: 根侧牙周囊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根管治疗已经成为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主流方法。根管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对根管解剖形态了解不足[1-3]。完善的根管治疗一定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根管解剖形态的基础上,应着重关注根管可能存在的变异。对于尖牙单根双根管的病例报告多出现在下颌尖牙,概率为4%[1,2]。上颌尖牙多为单根管,出现双根管概率较低[3]。

  • 标签: 上颌尖牙 双根管 根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