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为了避免使用临时性的可摘义齿,维持患者的口腔功能、美观与生活质量,一种临床方法可以帮助牙周受损患者恢复全口缺牙状况:即全牙列拔除后即刻种植,并用种植体支持的临时性丙烯酸树脂固定桥修复。本实验共选择了23位牙周受损患者(11位女性.12位男性:4位吸烟者,4位已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取研究模型并确定垂直向咬合关系。根据外科手术导板或是牙槽骨状态,大部分患者沿牙弓植入了6颗Straumann种植体,多数位于上颔最末端的种植体都有轻度的倾斜以使其位置更靠远中。共计植入168个种植体(其中Straumann146枚,NobelBiocare10枚,Biomet3i8枚,Lifecore4枚;上颌植入83枚,下颔植入85枚)。有74枚上颌种植体进行了即刻负载(种植体初期稳定性[ISQm]〉70).9枚延期负载(ISQm≤70)。下颌85枚种植体全部进行即刻负载(ISQm〉70)。种植如果未制作固定桥.则在手术过程中取模制作。临时修复体在术后48h内就位(粘固或螺丝固位)。2个月后取终印模,制作种植支持式烤瓷熔附金属冠.通过粘结或螺丝固位于6枚种植体上作为最终修复体。在植入的168枚种植体中.108枚为即刻种植.159枚种植体进行了即刻负载。只有2枚种植体没有发生骨整合(上、下颌各1枚),3累积存活率达到98.74%(上颔98.65%.下颌98.82%)。在所有26个即刻负载的修复体中(上颌12个,下颌14个),6个是粘结固位.20个是螺丝固位,3累积存活率达到了100%。在牙周受损患者上、下颌中进行即刻负载是一项可行的技术,其临时修复体与最终修复体的累积存活率可达100%。

  • 标签: 即刻种植 前瞻性临床研究 负载 患者 牙周 种植体支持
  • 简介:20109月29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隆重举行庆祝四川大学华西医学百年暨合校10大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学院院长No—HeePark教授一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牙学院院长DavidMock教授一行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校友和师生代表参加了庆典大会。大会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党委书记吴亚菲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院长周学东教授致欢迎辞。

  • 标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西医学 美国加州大学 党委书记 牙学院 院长
  • 简介:目的探求适合青少年前磨牙畸形中央尖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6月至20096月来济宁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就诊的前磨牙畸形中央尖患儿30例(54颗患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一次磨除法组(15例,29颗患牙)采用一次磨除后盖髓充填法,多次磨除法组(15例,25颗患牙)采用多次少量磨除法,随诊观察1。结果治疗1后复查,一次磨除法组治疗成功率为93.1%,多次磨除法组成功率为7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在局麻下对前磨牙畸形中央尖进行磨除并盖髓充填的治疗方法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畸形中央尖 前磨牙
  • 简介:目的调查突患者上切牙内收的牙根吸收状况,并且对该阶段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的突患者50名,分别于正畸治疗(T1)和上切牙内收(T2)拍摄上颌切牙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头颅侧位片,通过测量和评价,得到每颗切牙的牙根吸收量、治疗前牙根形态及上中切牙的角度位置及变化量,并记录其他诊断和治疗因素.对牙根吸收量作描述性统计,对各因素作多因素分析.结果①突患者上切牙内收,中切牙的牙根吸收平均为(0.73±0.53)mm,侧切牙为(0.84±0.70)mm.②有3%的中切牙和6%的侧切牙牙根吸收大于2mm.③多元线性回归表明T1期牙根形态异常、内收疗程长、上中切牙根尖距唇侧骨皮质的距离减小量大、T1期U1/PP角小、上颌前部拥挤为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T1期牙根形态异常、上颌前部拥挤、内收疗程长、T1期牙齿长度长为侧切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结论突患者上切牙内收前有一定量的牙根吸收,个别高危患者其牙根吸收状况较严重.我们的研究因素中存在此阶段与上切牙牙根吸收相关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于牙根吸收的解释仅为30%左右.

  • 标签: 牙根吸收 上切牙 内收前阶段 危险因素 前突
  • 简介:目的:观察修复正畸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对42例伴错、牙移位、牙缺失的牙周炎患者.用Tip-Edge技术矫治,结合修复及牙周治疗手段,消除创伤,建立正常咬合关系,随访1观察其疗效.结果:有效率为90.48%,无效4例,占9.52%,均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牙松动加重或被拔除.结论:通过正畸、修复和牙周治疗的综合作用,能有效控制炎症、消除创伤,以利牙周组织恢复健康.

  • 标签: 牙周炎患者 正畸治疗 修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将数码摄影和Photoshop用于前牙美学修复设计的临床效果和指导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要求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为利用Photoshop进行修复设计组,对照组为常规修复设计组。实验组于修复拍摄数码照片,并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出预期效果图,经与患者沟通和调整后将二者传递给技师指导最终修复体的完成;对照组常规修复设计完成最终修复体。利用满意度评分表进行包括修复体形态、颜色、切端半透明性、表面结构和个性特征在内的满意度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对修复体形态和表面结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修复体颜色、切端半透明性和个性特征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hotoshop预期效果图可快速、直观地增进患者对修复后效果的理解,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并能指导技师制作出更完美的修复体。

  • 标签: 美学 牙科 图像处理 数码摄影 瓷修复体
  • 简介:临床上常遇到前牙内倾、上下前牙深覆牙合、反牙合、后牙缺失时间长致牙冠倾斜等情况,导致缺失牙修复不美观,为了更好解决以上修复问题,我科2000-2006共收治完成30例修复通过直丝弓矫治技术后再行修复的病例,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成人 牙缺失 修复 正畸 直丝弓
  • 简介:目的:通过为期2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verticalridgeaugmentation.VRA)后14周种植体修复负载后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在三家私人诊所选择20名患者,在拟种植区域实施VRA。富合镁的纳米羟基磷灰石(Mg-eHAP)作为唯一的骨充填材料,其表面覆盖钛加强型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Gore—Tex).同时植入共计42枚粗糙表面的种植体。为了优化美学效果.以高2mm的愈合基台取代覆盖螺帽。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术后2周.采用平台转换技术戴入最终修复体。修复负载后的第12个月、24个月测量牙槽嵴垂直骨增量、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并发症及X线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变化。并应用共振频率分析技术测量种植体植入期(TO期)、最终修复体戴入期(T1期)和修复后24个月(T2期)三个时间点的种植体稳定性指数(implantstabiIityquotient.ISQ)。结果:整个研究过程全部患者无一人退出.植入的种植体均较稳固,修复体无一例失败。初期临床评估牙槽嵴垂直骨高度吸收平均为41mm,1例出现后期膜暴露。20例患者中有19例的全部植入骨获得骨再生,平均骨增高量为5.6mm。X线显示修复24个月后种植体间的平均骨再生量为1.0mm(s=0.48mm),与修复12个月后的骨增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种植体周围有明显骨丧失,修复时种植体周围骨丧失平均0.3mm,修复1后骨丧失为0.90mm.2后达到098mm。而ISQ值却随时间的推移明显上升,在种植体植入时ISQ均值为493.最终修复后是639,修复负重2达到73.6。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中应用钛加强型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结合纳米镁羟基磷灰石能够保证表面粗糙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甚至在其早期负重病例中也能获得成功。

  • 标签: 屏障膜 粗糙表面种植体 纳米晶体羟基磷灰石 平台转换 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
  • 简介:啮齿类切牙一生不断生长,这就需要相关干细胞不断形成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其中,上皮干细胞形成成釉细胞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但切牙干细胞形成成牙本质细胞方面研究得还不够。本研究目的是要观察已萌、未萌切牙牙髓细胞形成成牙本质细胞的潜能。结果显示,

  • 标签: 切牙 前体细胞 牙髓 成牙本质细胞 小鼠 细胞形成
  • 简介:作为口腔修复科的医生,几乎每天都会面对并决定修复病人剩余牙齿的存留问题.对于一些有明显拔牙指征的患牙,决定拔除是不难的;但有些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患牙存留两难的病例,对于这种病例该如何处理,不仅需要我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扎实的口腔医学的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仅仅要看余留牙自身的条件,还要通盘考虑,制定合理的整体修复计划.这对于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医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非修复专业的口腔医生,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与口腔修复接触较少,修复的一些基本要求不甚了解,对患牙的存留更是一个较大的难题.为了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提高个人的判断诊治能力,减少工作失误,我们总结了几点临床经验,在这里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 标签: 口腔修复 余留牙 义齿 咬合关系 牙周病 根管治疗
  • 简介:尽管近年来对口腔癌的外科手术、放疗及化疗技术取得了进步,但患者的5存活率仍然不到50%.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诊断时机过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肿瘤局限患者5生存率大约为80%,而发生转移者则下降到20%。因此.我们对具有恶变潜能的疾病实施监测和风险评估.这对降低口腔癌的威胁具有重要意义。口腔癌是可以早期发现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维护健康的意识也在增强。这就为疾病的防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口腔癌前病变 风险评估 临床检查 5年存活率 5年生存率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评估应用矿化牛骨块重建颌骨的牙槽嵴水平缺损的onlay(上置式)植骨的有效性和长期结果。材料与方法:14例需要修复无牙颌骨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他们接受onlay植骨。劈开从下颌支的外侧获取的皮质骨块,以获得约1mm厚的骨板。将皮质骨板和块状移植物压缩并固定到受区。6个月后,记录增加的宽度,植入种植体。

  • 标签: 萎缩性牙槽嵴 前颌骨 植骨 骨块 重建 矿化
  • 简介:日本正畸专家谈牵引和Ⅲ类错合的治疗1995.8.24~8.25,日本大阪齿科大学齿科矫正系的川本达雄副教授和中西洋介博士对北医大口腔医院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对Ⅲ类错的矫正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川本达雄副教授的题目是"口外力对反患者的矫正效果"。针对上颌...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前牵引 正畸 错合 颏兜 骨性Ⅲ类
  • 简介:作者利用干颅骨对于后位X线头影测量片的影像标志点与真正的解剖标志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后位X线头影测量片的影像标志点与真正的解剖标志点相一致。但是真正的骨性眶缘以及梨状孔前缘在后位X线头影测量片上并不显影,显影的是眼眶及鼻腔外围的骨壁;蝶鞍在后位X线头影测量片的影像显示不够清晰,不易作为评价颜面对称性的参考点。

  • 标签: 干颅骨 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 标志点
  • 简介:目的:探讨股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舌再造的护理。方法:200312月至20076月,共有13例舌癌患者接受了舌癌联合根治术同期股外侧皮瓣血管化移植修复术,对该类手术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本组病人术后无呼吸道及肺部并发症,无血管危象,无院内感染,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股外侧皮瓣成活,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对皮瓣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对舌再造的功能指导是护理的重点。

  • 标签: 舌癌 皮瓣 舌再造 护理
  • 简介:上前牙位于面部突出位置,常因外伤而缺失,当前牙深覆[牙合]时,上下牙之间的颌间隙过小,甚至下牙的切缘咬在上颌牙槽嵴的黏膜卜,没有足够的修复空间,如果勉强去修复,不但影响美观,还会影响牙颌系统的正常功能,有些甚至成为不良修复体,给患者造成痛苦。我们用小平导,首先矫治深覆[牙合],取得足够的修复空间后,再进行修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上前牙缺失 深覆[牙合] 修复 正畸
  • 简介:咬合创伤作为牙周病的一种辅助破坏因子,在有炎症的情况下,能加重炎症引起骨破坏[1].我科在对29例牙周炎错(牙合)患者的修复正畸治疗中,对早接触和(牙合)干扰进行咬合调整,并通过治疗前后的牙周探测检查及对比分析进行疗效评价.

  • 标签: 正畸治疗 患者 牙周炎 炎症 咬合创伤 修复
  • 简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口腔的美观和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1].前牙缺隙,影响美观和口腔功能.因前牙缺隙来口腔科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前牙缺隙主要有两种情况:(1)先天或后天性牙缺失;(2)散在间隙.牙间隙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正畸矫治关闭间隙,或经正畸矫治集中间隙后再做修复[2].对前牙缺隙不加处理地被动修复,其效果不佳.近两我们采用正畸和修复并用的方法,对28例前牙缺隙患者实行先正畸后修复的治疗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前牙 修复 正畸矫治 正畸治疗 成年人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软组织厚度是否能用于困难气道的预测,找到适合中国人群的测量层面及软组织厚度临界值,并与传统气道评估方法比较预测困难气道的准确性。方法:141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3~88岁,ASA分级Ⅰ~Ⅲ级,术前测量颈围,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Mallampati分级,使用超声仪器测量患者5个层面的颈软组织厚度,包括舌骨平面、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甲状腺峡部平面及胸骨上凹平面。诱导后气管插管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将Cormack-LehaneⅢ~Ⅳ级定为喉镜暴露困难。分析困难喉镜暴露组与非困难喉镜暴露组间各种评估方法的差异,计算超声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及临界值,比较各种方法对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准确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17例出现困难喉镜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Ⅲ~Ⅳ级)。困难喉镜暴露组患者甲状舌骨膜平面及声带平面的颈软组织厚度分别为(2.43±0.50)cm和(0.98±0.21)cm,非困难喉镜暴露组分别为(2.08±0.39)cm和(0.87±0.20)cm,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甲状舌骨膜平面厚度与声带平面厚度之差结果也有显著差异[(1.46±0.40)cm∶(1.22±0.37)cm],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及两者平面之差的临界值分别为2.19、1.05和1.19cm。结论:超声测量的甲状舌骨膜平面颈组织厚度、声带平面颈组织厚度以及两者之差均可用于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 标签: 困难气道 困难喉镜暴露 气管插管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