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干眼的相关。方法:选取2015-08/2017-02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无DR患者50例100眼,合并非增殖视网膜病变者(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50例100眼、合并增殖视网膜病变者(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50例100眼,非糖尿病的干眼患者50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surfacediseaseindex,OSDI)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staining,FL)检查。比较三组糖尿病患者干眼的患病率及各组干眼程度的差异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DR眼、合并NPDR眼、合并PDR眼的干眼患病率分别为:44%、51%、59%。无DR干眼患者对照组干眼程度、OSDI、SIt、BUT、F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干眼患者较无DR干眼患者干眼程度更严重,OSDI、SI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干眼患者较NPDR干眼患者干眼程度更严重,SI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SDI评分低,无DR干眼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DR的发生进展,干眼的患病率增加,干眼的严重程度也增加,但严重DR患者眼表不适症状可能减轻。

  • 标签: 干眼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二种切口(角膜、巩膜切口)不同手术阶段疼痛感觉及镇痛效果.方法铺巾前、开睑后滴"0.4%爱而卡因"表面麻醉剂二次后手术.随机选择角膜切口组,巩膜切口组各120例,在手术各阶段中不作任何提示,征询病人疼痛感觉,详细记录按疼痛分级表,并客观评价镇痛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范围5~25min,平均7.2min.两组病例在水分离,超声乳化,清除皮质阶段中角膜切口组3级疼痛以下发生率分别为9.2%,25.0%,12.5%;巩膜切口组分别为12.5%,22.5%,13.3%.二组间差异无显著(P>0.05).所有病例均能很好耐受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并植入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率为3.8%,前囊撕裂率5.8%,无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内和眼内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方式行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而有效的.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表面麻醉 角膜切口 巩膜切口 镇痛效果
  • 简介: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在缺血或低氧时,谷氨酸过量释放,导致神经元死亡,称为“兴奋毒”。本文从谷氨酸的正常代谢、谷氨酸受体的亚型、低氧或缺血时谷氨酸过度释放的可能机制、兴奋毒可能的分子机制、如何预防噪声耳聋及其应用前景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谷氨酸的相关研究的进展。

  • 标签: 谷氨酸 兴奋毒 噪声性耳聋 谷氨酸受体 缺氧 缺血
  • 简介: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是一种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是发达国家老年人群的主要致盲眼病,也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ARMD包括地图状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两类。由于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近年来Toll样受体3(Toll-likereceptor3,TLR3)ARMD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TOLL样受体3 单核苷酸多态性 TOLL-LIKE RECEPTOR 3
  • 简介:青光眼非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鉴别是临床上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鉴别要点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眼科或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等方面。视盘形态学是两者鉴别的关键,也仍然是目前早期诊断的核心。非青光眼视物显大症(大视杯)的患者有20%被误诊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加强神经眼科基本知识的学习,重视交叉学科的协同合作,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困惑的有效途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6-8)

  • 标签: 青光眼 视神经 视杯扩大 诊断
  • 简介:分泌中耳炎临床多见,虽经反复咽鼓管吹张、鼓膜置管等治疗,仍有复发的顽固病例。本研究发现分泌中耳炎患者其咽鼓管鼓口直径较正常狭小,提示可能与难治分泌中耳炎存在一定关系。本研究结果在顽固分泌中耳炎中没有发现咽鼓管骨段骨质增生现象。

  • 标签: 咽鼓管 测量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近视屈光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的程度或性质有一定差别,主要由于双眼眼轴长度发育不平衡造成,角膜屈光力无关.近视程度较高的那只眼多为主视眼.立体视是人特有的一项高级视功能,由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三部分组成.又有远近立体视觉之分且远近立体视差信息处理不完全相同.屈光参差引起的视网膜像模糊和不等像视是影响立体视的主要原因.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改变角膜曲率半径,消除视网膜物象差,术后立体视改善优于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治疗 立体视觉
  •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舒适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6月行复杂视网膜脱离术的136例视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盲选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8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疼痛原因进行评估,并选择恰当的护理对策。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为58例,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级别分别为43例、10例、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为42例,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级别分别为16例、20例、6例,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术后疼痛及疼痛程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使裂孔处于最高位的基础上,对体位的适当调整,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舒适程度。

  • 标签: 视网膜脱离术 术后疼痛 舒适护理
  • 简介:目的回顾研究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对眼压的影响。方法155例310只眼行LASIK手术前检查,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由A超测量获得,眼压由Cannon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非接触式眼压IOP数值明显依赖于CCT(r=0.405,=0.000),IOP眼轴长度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r=0.137,〈0.01)。结论CCT对Cannon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值有明显影响,眼轴长度IOP之间有相关

  • 标签: 眼压 近视 眼轴长度
  • 简介:目的探讨化脓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28例化脓泪小管炎确诊患者。把他们分为4组。第1组单纯泪小管炎,冲洗泪道有液体进入鼻口腔。第2组泪小管炎合并泪小管阻塞。第3组泪小管炎合并慢性泪囊炎但不合并泪小管阻塞。第4组泪小管炎合并慢性泪囊炎及泪小管阻塞。所有组用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泪小管灌洗,同时泪小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脓分泌物减轻后第1组给予保守治疗;第2组给予泪小管切开术。第3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术。第4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泪小管切开术,术后同术前保守治疗。结果所有组泪小管炎全部治愈。但第2及第4组各有1例泪小管阻塞。结论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泪小管灌洗,泪小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或在此基础上合并泪小管切开和/或泪囊鼻腔吻合术,简单方便,疗效确切。

  • 标签: 化脓性泪小管炎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糖尿病年龄相关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由年龄45~85岁的360例ARC患者所组成;对照为病例同期入住相同医院,未患ARC有关眼病的360例患者,对照组病例采取1:1匹配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既往史等,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生化检测资料,包括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研究因素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病程、TC及TG发生ARC的危险无关(P〉0.05),仅HDL-C下降发生ARC的危险升高有关(OR=1.519,95%CI:1.093~2.110,P=0.013)。在调整了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对象发生ARC的危险升高了73%(OR=1.734,95%CI:1.102~2.725,P〈0.001),而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ARC的危险升高了94%(OR=1.938,95%CI:1.293~2.906,P〈0.001)。糖尿病病程也ARC呈显著正相关,糖尿病病程〈10a和10~19a的病例发生ARC的危险分别是未患糖尿病对照的2倍(OR=2.347,95%CI:1.502~3.752,P=0.010)和3倍(OR=2.683,95%CI:1.267~5.683,P〈0.001)。结论:HDL-C下降及糖尿病可使中老年人群发生ARC的危险增加。

  • 标签: 年龄相关白内障 高脂血症 糖尿病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下术中情况,总结疾病发生相关的鼻部解剖变异。结果慢性鼻窦炎中重度鼻中隔偏曲、钩突异常、中鼻甲异常、筛泡肥大、鼻丘过度发育、眶下气房均相关。结论解剖变异为鼻窦炎的发生提供了启动因素,其中最常见的解剖异常为鼻中隔偏曲。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解剖变异 鼻内镜检查
  • 简介: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多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PTM)可引起晶状体蛋白结构、溶解度的改变并最终导致白内障形成,而另一些翻译后修饰则可能与晶状体蛋白的保护作用相关。特别是琢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下降可导致其他晶状体蛋白的凝聚和酶的失活,年龄相关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发生密切相关。年龄相关白内障为多因素疾病,目前确切病因不明,手术仍是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尚无有效可以延缓或预防该疾病的药物。本文就目前主要的晶状体蛋白年龄相关白内障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晶状体蛋白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 简介:目的分析正视眼波前像差低对比度视力的相关。方法对95例(95眼)健康正视眼用WASCA(wavefrontsupportedcornealablation)波阵面像差仪测眼波前像差,对瞳孔6mm时第2,3,4阶像差的各项Zemike函数(C3-C14)进行分析。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检测亮、暗环境中对比度为10%和5%时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眼波前像差各低对比度视力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离焦像差(C4)亮、暗环境中对比度为10%和5%时的裸眼视力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平彗差(C8)亮、暗环境中对比度为10%和5%时的最佳矫正视力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Zemike函数各低对比度视力间的直线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视眼的波前像差低对比度视力有关,其中离焦像差裸眼视力有关,水平彗差最佳矫正视力有关。(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8-20)

  • 标签: 正视眼 波前像差 低对比度视力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7岁。以"橡皮条击伤后出现颜面部、咽喉部肿胀感并呼吸不畅1d"于凌晨收入院。患者诉入院1d前颜面部不慎被橡皮条击打,当时创面无皮肤破溃、出血,无头昏、头痛,无昏迷,无腹痛、腹泻,未予特殊处理,后渐出现颜面部、咽喉部肿胀感,并有渐进呼吸不畅。当地医院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

  • 标签: 咽喉部 族性 橡皮条 急性发作 皮肤破溃 吞咽困难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患眼眼轴长度的相关。方法以本院眼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经筛选后的116眼高度近视白内障为研究对象,按照眼轴长度分为2个对照组,统计各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取其平均值作为对比。结果眼轴长度≥26mm、〈29mm组50例(79眼),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58±0.07;眼轴长度≥29mm组32例(37眼),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15±0.06。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通过统计处理,t=4.05,P〈0.05,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别。说明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白内障摘除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随眼轴长度增长而相应下降。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其眼轴长度成负相关

  • 标签: 白内障 高度近视 眼轴长度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血清中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房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02/2018-01糖尿病白内障患者69例(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6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检测房水和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对HbA1c、HOMA-IR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中的FPG、HbA1c、HOMA-IR,以及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HOMA-IR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HbA1c、HOMA-IR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IL-6含量具有相关,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 标签: 糖尿病性白内障 胰岛素抵抗 房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滴眼液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和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有关拉坦前列素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WMD=-0.76,95%CI(-1.32,-0.20)],在6wk[WMD=-1.15,95%CI(-1.68,0.63)]和12wk[WMD=-1.01,95%CI(-1.42,-0.61)]。(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拉坦前列素的两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拉坦前列素组噻吗心安组比较,结膜充血的发生率[OR=2.25,95%CI(0.99,5.08)],异物感的发生率[OR=2.48,95%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wk内较噻吗心安好;两者在12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和安全

  • 标签: 拉坦前列素 噻吗心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