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正>从1989年起以耳后肌带蒂对5例耳甲腔和耳道皮肤缺损的患者进行整复,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手术患者见表。手术方法耳甲腔和耳道的肿瘤,在切除肿瘤后测量皮肤缺损的范围,如为耳道闭锁,则应切除耳道内闭锁组织后,磨除一部分耳道后、上、下壁骨质,充分

  • 标签: 耳后肌 皮肤缺损 耳甲腔 带蒂皮瓣 耳道 耳后皮瓣
  • 简介: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因"右眼义眼台1期植入术后5年暴露1年"入院。病程中在外院三次行右眼义眼台暴露结膜切口对位缝合术、羊膜修补术及唇黏膜修补术,结果均失败。体检:右眼睑无红肿,右眼义眼台暴露约6mm×8mm,周围球结膜轻度充血,表面少量粘性物覆盖,眼台运动基本正常,余未见明显异常。完善各项检查后拟局麻下行义眼台暴露自体中薄移植修复术。

  • 标签: 义眼台暴露 皮瓣移植 右眼睑 眼台 唇黏膜 结膜切口
  • 简介:“2018年8月23-25,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弗雷德·霍洛基金会、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防治视觉损伤专委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国际防盲协会、国际狮子会支持的2018第二届中国眼健康大会在安徽合肥圆满落幕。来自国内外650余位专家、学者及各界专业人士注册并参加。

  • 标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眼健康 中国医师协会 非公立医疗机构 眼科医师 医院管理
  • 简介:目的提高足板小窗人工镫骨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方法板小窗和直径0.4mm小柱运动的理论计算、精密测量用器的设计、CO2显微激光和手术应用。结果418耳耳硬化症板小窗人工镫骨术后听力提高≥15dB达99.5%,无一例手术并发症。结论板小窗人工镫骨和相关技术保证手术的高成功率。

  • 标签: 人工镫骨 耳硬化症 镫骨切除术 开窗术
  • 简介:目的:探讨去上皮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去上皮Epi-LASIK,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haze)。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主诉明显疼痛,仅表现有轻中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上皮愈合时间3~4d。术后6mo,全部86例169眼术后等效球镜均在±1.00D以内,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3眼(13.6%)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术后1mo,142眼(84.0%)角膜haze为0级,27眼(16.0%)角膜haze为0.5级;术后3mo,2例4眼不明原因出现3级haze;术后6too,所有患者角膜haze均为0级。结论:去上皮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个别患者在术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迟发性haze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上皮瓣 高度近视
  • 简介:目的观察结膜遮盖术治疗29例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结膜遮盖术治疗的29例(29眼)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其中真菌性角膜溃疡8例,单纯疱疹性角膜溃疡5例,细菌性角膜溃疡9例,外伤后继发角膜溃疡者2例,不明原因者5例。所有角膜溃疡患者中伴穿孔者3眼。对上述患者行病灶清除+结膜遮盖术治疗,术后针对原发病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结果28眼经过一次手术后,角膜溃疡愈合;1眼术后2周时结膜溶解脱落,出现前房积脓,再次行结膜遮盖术,但最终未保住眼球。该手术方法治疗角膜溃疡有效率达96%。本组病例中,28眼通过结膜遮盖术达到治愈角膜溃疡,保存眼球的目的。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遮盖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溃疡愈合,保存眼球,尤其对于不能开展角膜移植的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膜瓣遮盖术 难治性角膜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全世界有亿人在视觉上受损,其中2.85390080万人是盲人,百分之的失明是可以避免的。不过,问题是大部分眼疾患者都在发展中国家或者偏远乡村,缺医少药,眼科医师更是稀缺资源。在最需要的领域,病人没有获得诊断或治疗。

  • 标签: 眼科检查 PEEK VISION 手机应用 眼科专家 PEEK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黄xx,男,40岁,工人。1mo前在工作中切割金属时感一异物飞溅入左眼,当即左眼灼热感、眼红伴流泪,无胀痛、畏光,无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未引起重视,后自觉左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到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左眼视力进一步下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诊拟"左眼角膜穿通伤,深层角膜异物?"收住入院。入院查:视力:OS0.25,OD1.0,

  • 标签: 角膜穿通伤 遮盖治疗 羊膜移植 结膜瓣 深层角膜异物 瘘管
  • 简介:对近年来经气管切开术(又称快速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经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有了明显提高,在支气管镜引导下减少了手术的盲目性,但在安全性和技术上仍需进一步改进.目前经气管切开术不能代替常规气管切开术.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并发症
  • 简介:<正>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采用小梁切除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其术后并发症如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成为影响术后效果及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术中采用可拆式巩膜缝线,术后拆线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脉络膜脱离 术后浅前房 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恢复
  • 简介:患者男性,20岁,于2008年7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术前查屈光度:右眼-4.75DS-0.75DC×16°→1.0;左眼-5.0DS-0.5DC×159°→1.0.角膜厚度:右眼575μm,左眼582μm.角膜曲率:右眼K140.5D,K239.4D,左眼K140.9D,K240.3D.手术使用博士伦Z217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采用Hansatome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角膜厚度110μm,蒂位于角膜上方,患者手术一切顺利,无游离角膜及其他的并发症.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瓣厚度 Hansatome角膜板层刀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术后 角膜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带蒂结膜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59眼翼状胬肉患者局麻下行胬肉切除并带蒂结膜转位移植术,术后抗感染对症治疗。结果经3-8月随访,52眼治愈,2眼复发,5例失访。结论胬肉切除并带蒂结膜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开展的术式。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瓣转位
  • 简介:3.视盘分析报告扫描方式:快速视盘扫描,视盘扫描。应用:视盘评估。此检查可以视盘的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方位杯/盘比、垂直方位杯/盘比等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为两幅图,一幅显示单个视盘横截面扫描图像,另一幅显示是视盘整合后分析结果图,图中红色表示视盘边界,绿色表示视杯边界。

  • 标签: OCT 打印 阅读 扫描方式 盘沿面积 杯/盘比
  • 简介:<正>鼓室成形术手术的具体目标是: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建立含气鼓室和传声听骨。按病灶范围有不伴乳突切除和伴乳突切除,按中耳传声原理有卵圆窗优先和圆窗声保护,此外,必须保证中耳乳突气腔经咽鼓管与大气交通。以下介绍这三方面的技术和体会。

  • 标签: 鼓室成形术 中耳乳突 上鼓室 面神经骨管 后鼓室 清除病灶
  • 简介: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内眦赘术中应用抑制瘢痕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眼部整形美容科接受内眦赘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即刻进行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3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推荐的OSAS瘢痕评价量表,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整形医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mo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从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程度及瘢痕宽度4个方面对瘢痕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两组术后1,6mo的瘢痕情况评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失访,其余患者按期回访评估。术后1mo瘢痕的颜色、弹性、平整性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瘢痕的颜色、弹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瘢痕的平整度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比较均发现,1mo时瘢痕的颜色、隆起度、宽度及硬度达到峰值,与6mo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随诊期间无1例诉伤口牵扯痛及痒感,对照组于术后3mo内有5例患者伤口有轻微痒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眦赘矫正术后短期的瘢痕形成,及术后炎症反应性痒感及牵扯痛,可达到远期切口平整的外观,降低瘢痕增生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内眦赘皮 瘢痕
  • 简介: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两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7例(52眼),其中男性25例(28眼),女性22例(24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固定缝线缝合术,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可调节缝线缝合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和术后并发症;比较这两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前A组的眼压为29.5±6.8mmHg,B组眼压为30.5±7.1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术后6个月A组眼压为12.3±5.5mmHg(1kPa=7.5mmHg),B组眼压为13.7±6.3mmHg,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术后6个月2A组完全成功率为73.1%,B组完全成功率为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A组较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χ-2=0.02,χ-2=0.02,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均能有效的调控术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等并发症,获得较理想的术后疗效。

  • 标签: 激光断线 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并切除层间巩膜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46例60眼青光眼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32眼和对照组22例28眼。前者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浅层巩膜大小约为5mm伊5.5mm,1/3巩膜厚度,下再做一大小约3.5mm伊4mm的巩膜,1/3巩膜厚度,切除中间层的巩膜,切除2mm伊2mm小梁组织,常规行虹膜周边切除,可调节缝线缝合浅层巩膜,缝合球筋膜、球结膜;后者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a,治疗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眼压。术后1,3mo时,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mo检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0.63%和75%,两组的累积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6.88%和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并切除层间巩膜的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好,巩膜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滤过泡功能维持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隧道刀 双层 巩膜瓣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 简介:下咽癌侵犯喉与食管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较难处理的一种.近年来由于采用外科切除,或外科切除后协同放射综合治疗,使3年、5年的生存率较过去有了提高,但在外科处理中最大的难题是在病变切除后组织缺损多,重建下咽以及食管有很大的困难.

  • 标签: 下咽癌 外科切除术 残存喉黏膜 气管黏膜 手术适应症 食道重建
  • 简介:目的:观察结膜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治疗全层感染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分析2005-03/2011-04在邢台眼科医院行结膜遮盖+虹膜嵌顿术的深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例26眼,全部的病灶的范围均〈(5×5)mm2,角膜刮片检查真菌菌丝全部为阳性;前房积脓(+),病灶均较致密,术前不能确定病灶累及深度;在术中,当病灶剖切至接近后弹力层深度时,根据临床特点,对于病灶累及角膜全层,但直径≤1mm的患者,人为在残余病灶的近周边处刺透角膜,造成角膜穿孔,自角膜穿孔或破溃处注吸前房积脓和抛光内皮斑后,将相邻近的虹膜嵌顿在角膜穿孔处,并用缝线固定1~2针,最后行结膜遮盖术,尽量保持水密,术后继续给予抗真菌治疗并密切观察。结果:患者26例中有5例在病灶剖切中自行破溃,3例在病灶剖切中不慎切透,18例角膜基质床在剖切过程中完整;结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44±2.21d;24例感染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2%;2例因感染未控制而改为角膜移植术,最终控制感染。结论:结膜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是治疗小范围的全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控制感染,为以后的增视手术创造条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结膜瓣遮盖术 真菌性角膜溃疡 虹膜嵌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