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咽癌侵犯食管上端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17例侵犯食管上段的下咽癌病例.根治性放疗8例,手术加放疗9例,其中2例行下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咽胃吻合术,7例行下咽、全喉、食管上端切除、舌瓣和胸大肌肌皮瓣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8例伴行双侧颈清扫术,1例同侧颈清扫术.全部病例术后随访.结果9例手术加放疗患者8例均能经口进食,日常生活自理;1例吻合口狭窄;5例已死亡,中位生存期29个月;8例单纯根治性放疗者6例已死亡,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下咽、全喉、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术或下咽、全喉、食管上端切除、舌辨和胸大肌肌皮瓣重建下咽及上段食管加术后放疗,治疗下咽癌侵犯上端食管的方法可行,预后较单纯放疗好,应采用积极的治疗方法,但生活质量欠满意.

  • 标签: 下咽癌 治疗效果分析 侵犯 2003年1月 根治性放疗 全食管切除
  • 简介:目的:评价羊膜移植几种手术方法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分别采取角膜层间烧烙术、新鲜羊膜移植术、角膜灼烙联合羊膜嵌入移植手术。结果:1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后1~5d疼痛消失,7~12d角膜上皮修复,7~21d后羊膜植片常规溶解。角膜层间烧烙术1眼、新鲜羊膜移植术3眼术后1~2mo再次出现角膜大泡及角膜刺激症状而再次手术。角膜灼烙联合羊膜嵌入移植术,术后当天疼痛消失,14d角膜上皮光滑,角膜大泡消失。随访6~18mo无1例复发,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角膜灼烙联合羊膜嵌入移植对大泡性角膜病变具有明显的治疗.

  • 标签: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灼烙 羊膜嵌入移植
  • 简介: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manualsmallincisioncataractsurgepy,MSICS)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本文旨在比较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cataractextraction,ECCE)、MSICS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以及安全性(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并发症)。通过使用PubMed搜索引擎,我们收集了传统ECCE、MSICS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相关文献,以评价其安全性和治疗。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出版的相关文献。结果发现,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相比,传统ECCE以及MSICS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并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MSICS不需要依赖昂贵的仪器,并且具有手术快速、费用低廉以及技术门槛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硬核白内障的治疗。虽然在白内障手术治疗过程中MSICS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耐心,但它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可以替代超声乳化进行白内障的治疗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弱视治疗疗效。方法弱视患儿120例(182眼)。治疗前,进行常规视力检查,散瞳后检影验光并判定弱视的类型、程度、注视性质。采用准确验光配戴眼镜法、遮盖疗法,抑制疗法、同时辅以精细目力圳练,使用弱视治疗仪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120例弱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治愈率为65.38%,有效率为26.92%,无效占7.7%。结论儿童弱视治疗疗效与弱视类型、年龄、程度、注视性质、规范治疗、疗程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弱视 综合治疗 疗效 病例
  • 简介: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施图伦)对青少年低度数近视及视疲劳症状的治疗。方法收集于2015年6月至9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眼科门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根据用药情况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托吡卡胺组,施图伦组,每组40例80眼,分别比较三组用药前与用药后一月的裸眼视力与屈光状态,根据视疲劳问卷调查表评估用药前后的视疲劳症状变化。结果(1)裸眼视力:施图伦组及托吡卡胺组较治疗前裸眼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近视度数:施图伦组较治疗前矫正度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卡胺组矫正度数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矫正度数较治疗前对比无差异。(3)视疲劳症状:施图伦组视疲劳症状改善37例,总改善率达92.5%。对照组及托吡卡胺组对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施图伦滴眼液能显著改善近视患者的视疲劳症状,对于低度数近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七叶洋地黄双苷 近视 视疲劳
  • 简介:目的观察活血素(Vasobral;二氢麦角隐亭)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对318例16-74岁的前庭性眩晕患者分为活血素口服液(A组,下同)、利多卡因静脉滴注(B组,下同)、两药联合应用(C组,下同)3组进行治疗,并予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结果显示,A组的总有效率为89.1%,B组的总有效率为68.9%,C组的总有效率为92.2%,经统计学Ridit检验A组、C组较B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A、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活轿素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较之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有显著差异(P<0.01);两药联用虽无显著意义(P>0.05),但有增强疗效,并可减少活血素治疗的毒副作用。

  • 标签: 活血素口服液 利多卡因 前庭性眩晕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玻璃酸钠眼液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促进角膜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角膜异物患者共1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角膜剔除术后观察组使用玻璃酸钠眼液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滴眼,对照组使用盐酸左眼氟沙星眼液滴眼,观察两组在治疗后一周角膜恢复情况。结果治疗一周后两组的疗效比较,观察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能加快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的愈合。

  • 标签: 角膜异物 角膜修复 玻璃酸钠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TransPRK与LASE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激光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TransPRK术组60例120眼,LASEK术组60例120眼。观察术后1wk眼部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术后3mohaze的发病率、术后1a屈光度等。结果:两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第1dTransPRK组无刺激症状者:86眼(71.7%),视物清楚,睁眼来医院复查。LASEK组术后81眼(67.5%)无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TransPRK组109眼(90.8%),LASEK组87眼(72.5%);术后3mohaze的发病率,TransPRK组0级113眼,LASEK组0级109眼。结论:TransPRK组刺激症状明显轻于LASEK组,TransPRK组比LASEK组术后视力恢复快;TransPRK组比LASEK组术后haze的发病率低,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两组1、3、6、12mo两组视力、屈光状态、视觉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矫正高度近视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 标签: 全激光 TransPRK 表层手术 高度近视 角膜
  • 简介:<正>由长期滴用滴鼻净引致的药物性鼻炎,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治疗所需时间较长。有人用非吸收性激素进行下鼻甲注射,虽奏效较快,但有一定危险性。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口服ATP治疗药物性鼻炎,能在3天内解除患者鼻塞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药物性鼻炎 滴鼻净 治疗方法 下鼻甲注射 性激素 鼻粘膜
  • 简介: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口服和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两种方法治疗沙眼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沙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口服和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沙眼治愈率为86.7%,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治愈率为70.0%,两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24,P=0.0014,P<0.05).结论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沙眼的效果优于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且用药简单,依从性好,是一种治疗沙眼值得普及的方法.

  • 标签: 沙眼 阿奇霉素 磺胺醋酰钠
  • 简介:目的探讨2种治疗萎缩性鼻炎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100例萎缩性鼻炎随机分为2组,56例行鼻腔黏骨膜下充填硅胶术(A组),44例行鼻前孔缩窄术(B组).结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鼻前孔缩窄术高于鼻腔黏骨膜下填充术(P<0.05),并发症鼻前孔缩窄术明显少于鼻腔黏骨膜下充填术(P<0.05).结论鼻前孔缩窄术治疗萎缩性鼻炎安全有效,要优于鼻腔黏骨膜下填充术.

  • 标签: 骨膜 萎缩性鼻炎 鼻腔 手术治疗 并发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比较压抑膜遮盖与眼罩遮盖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的53例大龄儿童弱视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压抑膜遮盖法治愈率为15.6%,好转率为62.5%,眼罩遮盖法治愈率为9.5%,好转率为52.4%,两种治疗方法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压抑膜遮盖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依从性好,其实际应用效果优于眼罩。

  • 标签: 弱视 压抑膜 眼罩 遮盖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严重角膜疾病患者38例40眼行羊膜移植后观察植片愈合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术后羊膜植片贴覆愈合良好,并于术后2周左右逐渐溶解脱落,角膜透明度改善或溃疡愈合,视力明显改善。结论羊膜成本低、来源广,可成为一种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新手段。

  • 标签: amniotic MEMBRANE CORNEAL DISEASE NURSING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和研究上睑退缩的分度,及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并观察手术治疗,以便对不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11/2010-12上睑退缩患者98例146眼,对其病情程度进行分度及根据其分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针对不同分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眼睑退缩。结论:眼睑退缩由于病因及眼睑退缩的程度进行分度,对不同类型患者实施个性化手术,规范眼睑退缩临床治疗路径,填补国内同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空白。

  • 标签: 上睑退缩 分度 手术治疗 疗效
  • 作者: 吴大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眼科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南京市鼓楼区挹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3
  • 简介: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近期疗效。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8月为限,对我院52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6)采用佩戴框架眼镜进行治疗,实验组(n=26)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对比治疗后视力及屈光度改善情况和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青少年患者的视力及屈光度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有积极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屈光度;治疗满意度
  • 简介:目的随访观察经巩膜固定结膜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效果。方法手术治疗20例40眼,术后裂隙灯下脱察结膜松弛情况,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检查和症状评估。结果术后临床治愈36眼(90%),BUT≥10秒者28眼(70%),泪河连续完整者38眼(95%),自觉症状治愈或改善者37眼(92.5%),随访6-12月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巩膜固定结膜治疗结膜松弛症,效果良好稳定,操作简便,无并发症。

  • 标签: 结膜松弛症 经巩膜固定结膜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雷珠单抗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DT治疗的湿性AMD患者和23例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的湿性AMD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在治疗后1,3,6mo的视力、OCT及FF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mo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两组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雷珠单抗组有2例(9%)患者在治疗后6mo出现视力回降现象,PDT组患者在术后3mo及术后6mo视力变化稳定。结论:雷珠单抗和PDT治疗湿性AMD,均能有效控制湿性AMD患者病情发展并能改善患者视力,两种疗法疗效的比较在短期内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6mo,PDT的稳定性优于雷珠单抗。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雷珠单抗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比较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采用两种术式治疗的134例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愈率为89.9%,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愈率为94%,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7947,P<0.05).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优于胬肉切除联合白体结膜瓣移植术.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瓣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评价新型硅胶管(RS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01/2015-10来我院就诊的47例47眼泪小管断裂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从上、下泪小点“U”形置入,在泪道中保留3mo。拔管后,观察泪道通畅率、是否伴有泪溢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泪小管吻合成功,新型硅胶管顺利植入。未发生硅胶管相关的并发症,如眼部刺激、泪小点外翻和撕裂、过早脱落等。治愈41例(87%),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部分治愈4例(9%),患眼轻微泪溢,但泪道冲洗通畅。失败2例(4%),患眼泪溢,泪道冲洗不畅。结论: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置入物,其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掌握,术者学习曲线短。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双泪小管置入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所有病例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48眼(75.0%)眼压低于21mmHg,术后6月测眼压,54眼(84.6%)低于21mmHg;末次随访时,56眼(87.5%)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8眼(12.5%)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58眼(90.6%),其中完全成功54眼(84.4%),条件成功4眼(63%),失败6眼(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5眼,前房渗出4眼。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 标签: 青光眼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