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眼遗传病中有些是单基因遗传病,有些是多基因遗传病。有些眼遗传病的发病还需要特定的环境因子或表观遗传学与致病基因共同作用。致病基因和致病突变位点都存在异质性,而且不同地域或民族间有较大差异。近年来,很多与眼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或致病突变位点被相继报道,这些已知的致病突变位点可作为基因标记,用于眼遗传病的临床基因诊断、症状前诊断和产前诊断。本文主要关注常见眼遗传病的基因标记,介绍眼遗传病分子诊断的常用技术,并讨论如何建立较规范和完善的眼遗传病分子诊断体系。

  • 标签: 眼遗传病 基因诊断 基因标记 分子诊断体系
  • 简介:目的探讨施行角膜层间分离灼烙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施行8~9mm深达1/2角膜的层间分离及灼烙.结果所治病例角膜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眼痛、异物感症状消失,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24个月,临床疗效稳定.结论角膜层间分离灼烙术为不具备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不需特殊材料、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层间分离 灼烙术 治疗 穿透性角膜移植 无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瘢痕性滤过泡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32例(32眼)进行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并进行针刺分离,观察分离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观察3~18(平均8.9±4.5)mo,针刺后3mo平均眼压由(30.6±6.2)mmHg降至(16.7±5.2)mmHg,总成功率为84%;随访≥6mo,眼压由治疗前(31.2±7.2)mmHg降至(17.8±5.8)mmHg,总成功率为84%;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随访6mo以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76%;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有前房延缓形成3眼和前房少量积血3眼,3d后均自行恢复。结论: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对瘢痕性滤过泡的功能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丝裂霉素C 针刺分离 瘢痕性滤过泡 青光眼
  • 简介:Citation:WangJY,ShaoY,ZhouFX,etal.Clinicalobservationofphacoemulsificationcombinedgoniosynechialysisintreatingabsoluteglaucomaaftertrabeculectomy.GuojiYankeZazhi(IntEyeSci)2014;14(10):1818-1821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绝对期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16例16眼绝对期青光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6~12mo,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术前术后用药种类(数量)、术前与术后1mo焦虑和抑郁状态、眼表症状等情况。结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眼压明显下降。术前眼压平均值35.00±15.43mmHg,术后第1d眼压平均值为12.00±6.69mmHg;术后6mo为15.00±4.26mmHg;术后12mo为15.3±5.2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P〈0.05)。术前前房深度为1.45±0.19mm,术后增加至3.37±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P〈0.05)。术后仅2例患者需用2种降眼压药物,2例患者需1种降眼压药物。术后12mo16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16例患者眼胀、眼痛等主观不适症状均减轻;所有患者眼球都得以保留,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绝对期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 标签: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后 绝对期青光眼
  • 简介: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九十年代在我国兴起的角膜屈光手术。近年来有诸多成功报道。但是,对于PBK术后的远期疗效乃是医生和患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我院自1996年4月开始用PRK治疗近视,效果较好,现对PRK术后5年以上患者进行随诊观察345例671眼,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近视 手术方法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时期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对当前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从视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细胞因子、相关基因和蛋白,以及调节激酶表达角度分析了视觉发育以及弱视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视觉可塑性、弱视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弱视 发病 分子机制
  • 简介:患者男性,20岁,于2008年7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术前查屈光度:右眼-4.75DS-0.75DC×16°→1.0;左眼-5.0DS-0.5DC×159°→1.0.角膜厚度:右眼575μm,左眼582μm.角膜曲率:右眼K140.5D,K239.4D,左眼K140.9D,K240.3D.手术使用博士伦Z217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采用Hansatome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角膜瓣厚度110μm,蒂位于角膜上方,患者手术一切顺利,无游离角膜瓣及其他瓣的并发症.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瓣厚度 Hansatome角膜板层刀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术后 角膜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3月内25眼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纤维瘢痕,联合结膜下注射5-FU5mg/次,隔日1次,最多5次,分析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25眼中,21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18眼在15mmHg以下;滤过泡形态:有19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损伤、滤过泡损伤等。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滤过泡 青光眼 5-FU 功能不良
  • 简介:目的:通过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tonometer,NCT)的比较,评价Diaton眼压计(DT)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眼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LASIK术前及术后1mo,分别使用NCT和DT测量患者眼压,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mo时,NCT眼压测量值较术前下降(5.76±2.31)mmHg,DT眼压测量值则无显著差异(t=0.70,P=0.487);NCT与DT读数测量值差值与术中切削量呈正相关,与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Diaton测量眼压不受角膜厚度的影响,因此更适用于LASIK术后患者的眼压测量。

  • 标签: Diaton眼压计 非接触式眼压计 眼压测量 角膜磨镶术 眼压
  • 简介:目的研究可降解型VisiPlug泪道栓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科就诊的23例(46只眼)拟行准分子激光手术且术前伴有轻到中度干眼患者,术后应用VisiPlug泪道栓进行泪道栓塞。分别于准分子激光术前、泪道栓塞术前、栓塞术后2周及3个月,针对于眼症状及泪道栓使用舒适度进行问卷调查,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干眼症状明显加重,SⅠt和BUT明显下降;泪道栓塞术后患者干眼症状明显减轻,SⅠt和BUT明显增加和延长,人工泪液使用频次下降;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随访期间除1只眼栓塞术后1d泪道栓脱落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VisiPlug泪道栓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后干眼,增加眼表泪液量,改善泪膜稳定性,缓解干眼症状,替代人工泪液的治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22-25)

  • 标签: 泪器 栓塞 治疗性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 简介: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屈光性弱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5年4月经LASIK治疗的24例(39眼)屈光性弱视病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25~0.5,平均0.43±0.09.术后随访3~24月,平均12月.结果术后3月,裸眼视力达0.5~0.8及1.0眼分别为64.10%和2.58%,平均0.55±0.19;最佳矫正视力达0.5~0.8及1.0眼分别为61.54%和17.95%,平均0.65±0.22.残余球镜度≤±0.5D及>±0.5-≤±1.0D眼分别为38.46%和17.95%,平均-0.43±1.61D;残余柱镜度≤±0.5D和>±0.5~≤±1.0D眼分别为30.77%和41.03%,平均(-0.75D.0.69D).结论LASIK可有效矫正屈光性弱视的屈光度,有效提高视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 标签: 弱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眼底病中的常见病,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对DR发病分子机制的不断研究,人们对DR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可能是D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启动因子,并通过多种相关分子的作用导致DR的发生。本文围绕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相关分子在DR中的表达做系统阐述。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前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46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在21mmHg以下,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加宽。结论对于部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136月至2014年9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26眼),男910年例(眼),女1416眼),年龄50-81岁,平均(66.51±7.12)岁。所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粘连〈1/2例(/圆周。均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三个月最佳矫正视力≥.5者20眼(76.9%);术前平均眼压(20.60±3.95)mmHg;手术后平均眼压(12.05±3.62)mmHg,术前与术后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超声乳化联合0房角分离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前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我院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1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n=84)、对照组(n=84)。对照组行传统遮盖,观察组行切削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屈光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52%(71/84),术后12个月高眼压发生率13.10%(11/84),视功能下降发生率17.86%(15/8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治疗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视力,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安全性高。

  • 标签: 高度近视性弱视 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
  • 简介:目的:评估以反复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处理青光眼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3/2013—02在我院以反复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处理因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而眼压升高的连续病例34例34眼。分析治疗后眼压、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眼部并发症。结果:治疗后平均眼压从35.51mmHg降至14.43mmHg(P〈0.05),成功率达91%。常见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损伤、结膜撕裂和脉络膜脱离等。结论:反复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处理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安全有效。

  • 标签: 滤过泡 青光眼 功能不良 5-FU 针刺分离 房角镜检查
  • 简介: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少,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但是LASIK手术后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因此在行LASIK术前应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及时处理有潜在危险的眼底并发症,从而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我院眼科对LASIK术前所有患者常规三面镜检查眼底,对眼底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对所有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区均予及时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底三面镜 检查结果 准分子 术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简介:AIM:ExcessivedissolveofcornealtissueinducedbyMMPswhichwereactivatedbycytokinsandchemokineswillleadtocornealulcer.ThemolecularmechanismofLipoxinA4(LXA4)oncornealcollagendegradationinthreedimensionswasinvestigated.·METHODS:Rabbitcornealfibroblastswereharvestedandsuspendedinserum-freeMEM.TypeIcollagen,DMEM,collagenreconstitutionbufferandcornealfibroblastsuspensionweremixedonice.Theresultantmixturesolidifiedinanincubator,afterwhichtestreagentsandplasminogenwasoverlaidandthecultureswerereturnedtotheincubator.Thesupernatantsfromcollagengelincubationswerecollectedandtheamountofhydroxyprolineinthehydrolysatewasmeasured.ImmunoblotanalysisofMMP-1,-3andTMMP-1,-2wasperformed.MMP-2,-9wasdetectedbythemethodofGelatinzymography.Cytotoxicityassaywasmeasured.RESULTS:LXA4inhibitedcornealcollagendegradationinadoseandtimemanner.LXA4inhibitedtheIL-1βinducedincreasesinthepro-MMP-1,-2,-3,-9andactiveMMP-1,-2,-3,-9inaconcentrationdependentmanner.LXA4alsoinhibitedtheIL-1βinducedincreasesinTIMP-1,-2.CONCLUSION:Asapotentanti-inflammationreagent,LXA4caninhibitcornealcollagendegradationinducedbyIL-1βincornealfibroblaststhusinhibitingcornealdissolvingpathologyprocess.

  • 标签: LXA4 IL-1Β CORNEA COLLAGEN DISSOLUTION
  • 简介: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半年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LASEK手术的109只术眼进行半年的跟踪观察,将术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三组,Ⅰ组(23眼):-6.00~-9.00D;Ⅱ组(56眼):-9.25~-12.00D;Ⅲ组(30眼):-12.00以上.对各组术后裸眼视力、HAZE、角膜曲率、回退率及眼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1.术后视力各组均比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2.术后HAZE发生率随度数增加而上升,且程度加重,但术后各组6个月时角膜混浊比第一个月有明显改善(P<0.01);3.术后各组回退率高,回退率随度数增加而上升;3.术后各组眼压与术前均有差异(P<0.001),术后各组第6个月时眼压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LASEK手术对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均有明显治疗作用,但对超高度近视预测性较差,HAZE发生率较高且回退率高.

  • 标签: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屈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