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retinal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0例60眼病理性CNV患者分为观察组(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治疗)对照组(单纯康柏西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眼压(IOP)、CNV面积、BCVA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wk视力恢复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wk时CMT、IOP、CNV面积及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并发症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能有效降低CMT及IOP,缩小CNV面积,显著提高视力。

  • 标签: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复方血塞通 康柏西普
  • 简介:一种新型碳酸酐酶抑制剂(CAI):通过抑制睫状体中的碳酸酐酶的活性,减少房水生成和减少房水流量,从而能有效降低眼内压。服用后一般在2—4小时内生效,在6-8小时内达到最佳疗效,10—18小时仍有效。

  • 标签: 醋甲唑胺 碳酸酐酶抑制剂 眼科 医药 合肥 降低眼内压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98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49眼)。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3个月后BCVA水平较对照组高,CMI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继发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激光光凝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我院眼科收治的脉络膜脱离后PVR患者64例6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34眼)和观察组(32例3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mo,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wk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治疗脉络膜脱离后PVR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及bFGF含量,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脉络膜厚度。

  • 标签: 康柏西普 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1.以下哪种情况引起青光眼的发病机理和其它的不一样:A)Sturge-Weber综合征B)甲状腺相关眼病c)无虹膜D)颈动脉海绵窦瘘2.和眼内压水平有关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除了:A)睫状后长动脉收缩压B)房水生成率C)房水流出阻力D)上巩膜静脉压3.预测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A)诊断(即青光眼的类型)B)小梁网色素程度

  • 标签: 试题解答
  • 简介:1.以下不属于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特点的是:A.多数位于视网膜的下半周,特别是颞下方视网膜;B.其病理为血管组织和胶质的不同比例混合性异常增生;C.常见于中老年人;D.多为继发性改变。2.视锥细胞营养不良Stargardt病不同的临床表现是:A.色觉异常往往表现在视力下降之前;B.眼底可以表现为“牛眼”征;C.有遗传异质性,可表现为多种遗传方式;D.一般不伴有夜盲。

  • 标签: STARGARDT病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视网膜血管 试题 继发性改变 遗传异质性
  • 简介:1.下列关于视网膜电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波起源于光感受器内段;B.b波起源于Muller细胞或双极细胞;C.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振荡电位降低;D.性连锁视网膜劈裂征呈现降低的a波和b波。2.下列关于角膜营养不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格子样角膜营养不良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早,10岁前即已发病;

  • 标签: MULLER细胞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角膜营养不良 试题 视网膜电图
  • 简介:1.雷珠单抗眼内注射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包括以下哪项?A.结膜出血;B.飞蚊症;C.眼内压升高;D.视网膜撕裂。2.关于高度近视治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有症状的视网膜裂孔应考虑光凝、冷凝或巩膜扣带术;B.中心凹下新生血管可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C.建议运动时配戴防护眼镜;D.旁中心凹脉络膜新生血管不可行激光光凝治疗。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眼缺血综合征 激光光凝治疗 中心凹 巩膜扣带术 氩激光治疗
  • 简介:人的双眼是在同一个方向面向前方的,而许多动物的眼睛是在头的两侧各一个的(比如马)。正常情况下,人眼运动是协调的,所以物体在每只眼睛的中央成像。由于双眼分开一段距离,所以物体在每只眼成的像,有微小的差别。大脑将来自双眼的像融合,形成一个有深度的三维图像。这种三维视觉(又称为立体视觉或双眼视)给我们深度知觉。这使我们可以更准确的判断距离,尤其是在物体靠近我们时。试着只睁一只眼来穿针,你就会更加体会双眼视的好处。

  • 标签: 斜视 弱视
  • 简介:图84,85随着层面降低,内听道内位听神经/面神经混合束出现,神经之间有脑脊液影,T1加权面神经为中低密度阴影,临近脑脊液池处位听神经/面神经为一混合的条索状阴影,临近内听道底部神经分叉,中间有低密度的脑脊液影,前部为面神经,后部为上前庭神经.

  • 标签: 面神经 脑脊液 内听道 听神经 前庭 耳影像学
  • 简介:从本期起,将讨论冠状位颞骨CT的解剖标志,结合解剖标志提示其临床应用价值.由于气化程度不一,颞骨的气房除了在乳突外,常常分布在颞骨岩部,颞鳞部或延伸至颧部.因此颞骨或乳突的病变也会向这些部位迁延.观察冠状位颞骨CT,应该包括颞骨岩部及颧部的结构,这样既可以发现中耳、内耳,内听道病变,也可以观察到颞骨相关的侧颅底病变.

  • 标签: 耳影像学 CT 中耳炎 前上鼓室
  • 简介:放射治疗是许多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治疗,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肿瘤得到较好的控制,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放疗后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生存期的延长,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听觉系统的放射损伤防治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损伤 放射治疗 头颈部肿瘤 听觉系统损伤 病理组织学
  • 简介:下咽癌的年发病率为(0.17~0.80)/10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4%~7.0%,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5%。其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梨状窝区(70%~80%),其次为下咽后壁区(5%~22%),

  • 标签: 下咽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 重建 修复 手术 全身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喉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4例喉鳞癌,10例喉乳头状瘤及6例喉正常粘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结果1.EGFR在上述三种不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4%,40%,0%,差异有显著性(P与喉鳞癌病理分级及患者5年生存期相关(P<0.05);3.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及EGFR状态患者5年生存期相关。结论EGFR在喉上皮中的分布与其恶性程度相关;EGFR表达可作为喉鳞癌分化和预后不良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喉肿瘤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EGFR
  • 简介:胆脂瘤是由一种能产生角蛋白的鳞状上皮聚集于中耳、上鼓室、乳突、岩尖而形成的,在中耳表现为独立生长、代替中耳黏膜、吸收骨质的三维上皮结构。它不是一种肿瘤,但对患者有潜在的危险。1829年,法国Cruveilhier首先描述多中心的白色“tumeursperlees”(瘤株),1838年,Miiller第一个使用“cholesteatoma”(胆脂瘤)这一术语来描述颅内角化物的堆积。1922年,Cushing提出先天性胆脂瘤的可能起源,1953年,House报道了经典的鼓膜完整的中耳胆脂瘤。事实上,胆脂瘤是一种良性的角化上皮细胞囊,由3种成分组成:囊内容、基质、基质外层。

  • 标签: 耳影像学 先天性胆脂瘤 CUSHING 临床 中耳黏膜 中耳胆脂瘤
  • 简介:本期开始介绍鼓室体瘤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鼓室体瘤属于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glomusjugularetympanicumparaganglioma),也即颈静脉球瘤的一种,后者还包括颈静脉球体瘤.因起源于鼓室内迷走神经耳支(Arnoldnerve)或舌咽神经鼓室支(Jacobsonnerve)伴行的副神经节组织,故称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多见于中下鼓室,上鼓室少见.肿瘤可以扩展超过中耳界限,但一般不侵犯颈静脉球.光镜下将鼓室体瘤细胞分为二型:Ⅰ型细胞为神经内分泌颗粒细胞,巢状结构;Ⅱ型细胞为支持细胞.鼓室体瘤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 标签: 耳影像学 临床表现 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 颈静脉球瘤 鼓室体瘤 颈静脉球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