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纯饮食控制与不良行为干预,与药物治疗高血压效果。方法对社区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建立慢性病档案,利用药品处方数据库以及社区监测,提取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值,并进行血压分级,利用卡方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分级改变情况,用t检验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血压降幅的差别。结果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前、后血压分级所占的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数高血压患者采用非药物治疗也可以达到控制血压效果;但是对于中度或重度患者,应采用与药物治疗高血压,这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规范化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0日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共100例,将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缬沙坦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将两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92.00%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住院总耗时(18.21±2.01)d、症状改善时间(10.21±1.05)d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缬沙坦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缬沙坦 慢性支气管炎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高血压的重要机制,静息心率(RHR)增快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标志。高血压伴RHR增快时要注意控制患者的RHR。美托洛尔缓释片是高血压伴RHR患者的首要选择,既能在降压的同时控制RHR,又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 标签: 高血压静息心率肾上腺素&beta 受体阻滞剂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以高血压为主的眩晕和急慢性肾病(水肿、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相同病机与治法的的归类对照,采取同治互促法,旨在通过风、痰、瘀、火、郁、湿和虚七个方面的探讨,总结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防治方法,为遏制高血压与肾损害的相互转化探求良策。

  • 标签: 高血压性肾损害 方法研究 中医药防治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特殊体质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的调整,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药学服务,同时密切观察,提供优质护理,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治疗有效性。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 苯磺酸氨氯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测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OSAHS合并高血压(EH)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单纯OSAHS及OSAHS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OSAHS患者45例(均为男性)。正常对照组20例,无并发症的单纯OSAHS患者组25例,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组20例。入选者晨醒5分钟内抽取空腹静脉血2ml,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比较正常对照、单纯OSAHS、OSAHS合并高血压三组间的TNF-α水平。结果1.单纯OSAH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q=6.038,p<0.01)。OSAHS合并高血压组与单纯OSAHS组比较,血清TNF-α水平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q=9.248,p<0.01)。2.单纯OSAHS及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TNF-α呈正相关(r=0.669,p<0.01)。结论1.单纯OSAHS及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随单纯OSAHS及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加重而增加。2.TNF-α是重要的炎性因子,OSAHS可能是一种炎症性疾病,OSAHS中的炎症过程可能是促使高血压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OSAHS EH TNF-&alpha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供给对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在进行完胃部病灶切除术后,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EEN组患者采用经鼻插入三腔鼻空肠营养管输注营养液,并给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平均血糖变化,术后排气时间、康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N组血糖水平在第3天就基本可以控制在8.1mmol/L以下没有再发生波动。而对照组的血糖直到第7天才得到控制。术后EN组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早,并且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术后采用EEN在供给患者营养的同时,更容易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 标签: 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 护理干预 早期肠内营养供给 经鼻插入三腔鼻空肠营养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综合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随机分为为一般护理组(68例)和综合护理组(68例)。一般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妊娠结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经过个性化综合护理有8.82%和4.41%发展为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病情转归明显优于一般护理组(轻度子痫前期26.47%和重度子痫前期11.76%)(x2=11.13,P=0.00)。经过综合护理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剖宫产(48.53%)、胎膜早破(4.41%)、早产(5.88%)、胎儿宫内窘迫(4.41%)、产后出血(2.94%)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66.18%、14.71%、17.65%、14.71%、13.24%)(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经个性化综合护理后病情转归明显好转,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明显减少。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个性化综合护理 妊娠结局 病情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对照1组30例(缬沙坦治疗)和对照2组30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的降压效果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的降压效果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治疗中高度高血压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缬沙坦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联用 高血压
  • 简介:目的: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名6~59周岁的语后聋患者进行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植入手术、术后开机调试及评估。术后随访4年,受访植入者完成了开放式、闭合式言语测试和残余听力检测。结果所有植入者均未发生任何人工耳蜗术后并发症;所有植入者的评估结果均逐步提升,开放式和闭合式言语测试平均得分分别从术前的0%和20%以下水平逐步提升到了术后4年的80%以上水平;术后1个月52.94%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术后24个月45.83%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结论经过4年连续观察,证明诺尔康人工耳蜗设备安全、有效。

  • 标签: 诺尔康人工耳蜗 临床验证 语后聋 残余听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在护理中注重细节,并积极发现存在缺陷和分析原因,探讨安全管理应对措施,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概率;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医院神经外科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出现的26例护理缺陷类的资料分析。结果该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时没有按要求执行工作制度、规范和流程;由于年轻护士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结果出现病情观察不及时的情况;分析发现护理缺陷的频发时间段为午夜班和节假日。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特点和使护理缺陷频繁发生相关缘由、护理人员、高发时间段,采取具体措施,加强管理力度,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细节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用药情况及其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没有实施药学干预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药学干预之后的100例老年患者,对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恢复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不良用药情况和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老年患者用药存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及不合理饮食情况,并有着错误用药习惯。对照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位25%,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0%,大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老年患者用药存在多种误区,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错误的用药习惯以及不合理的饮食,药学干预的加强,不仅仅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也能将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用药情况 药学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应用12582120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做好城镇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医指导、远程及疑难病会诊,并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通过电话、短信、广播、报纸、电视等形式为咨询者提供咨询、远程指导和疑难病会诊。结果34500人次通过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不同形式的健康咨询、就医指导和预约挂号,使医院门诊就医患者平均月增长14.49%,预约挂号月增长39.15%,由于开通远程会诊,部分患者选择当地医院和协作医院就医。结论有效应用医疗信息服务平台,是方便患者咨询、就医,提高基层医疗质

  • 标签: 医疗信息服务平台 医疗咨询 应用 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语前聋患儿在人工耳蜗开机后一年内听觉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康复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2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开机和定期调机的患儿,于开机后半年和一年时分别进行声场评估,得到每位患儿的术后平均听闽,同时由康复教师对患儿进行韵母、声母、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短句和选择性听取等8项评估。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半年和一年时各项评估结果进行组内纵向统计学比较,并分别就两次言语识别能力评估中音节要素、词语方面各自所含测试项进行组间横向统计学比较。结果开机后半年与一年患几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项识别率开机后半年与一年纵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横向比较,开机半年及一年时,韵母识别能力始终优于声母、声调识别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音节词识别能力相对弱于双音节词、三音节词识别能力,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评估中,选择性听取能力始终落后于其他各项。结论听觉康复过程符合从声音察觉、感知再到理解的规律,对语言的理解识别也符合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即从音节要素到词语、再到短句。康复过程需有侧重,人工耳蜗开机后前半年需注重听觉感知能力的提高,而后半年需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觉康复 听阈 言语识别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以降低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产生气泡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置入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将PICC导管外留部分常规呈“S”形、和“U”形固定,并应用思乐扣装置固定;观察组将导管外留部分沿血管走行反向留1.5-2.0cm的长度后,与手臂纵轴呈60°角弧行弯曲,使两翼、连接器、减压套筒及前端2cm的导管成一条直线,延长管下面(与皮肤接触处)垫厚(约32层)纱布,将纱布固定延长管上。结果对两组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产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妇产科病房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50例妇产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以及焦虑量表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95.52±1.13)分和(89.09±3.25)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80.22±1.08)分和(62.44±3.02)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有效协调和降低矛盾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人性化护理 效果分析 探讨
  • 简介:目的:通过对31例7~18岁学龄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效果分析,了解其术后康复发展趋势,为探讨学龄听障儿童康复评估和康复指导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和语言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以及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ofauditory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intelligibilityrating,SIR)分别在患者术后开机、康复第1学期末(术后半年)和第2学期末(术后1年)3个阶段进行跟踪评估,应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阶段的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差异均极显著(P<0.01),语言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听觉能力在开机和第1学期、第2学期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第1学期和第2学期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语言能力各阶段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听觉行为分级各阶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极显著意义(P<0.01);言语可懂度在开机和第1学期、第2学期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但第1学期和第2学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后开机半年是学龄听障儿童听觉能力的飞速发展阶段,语言能力和言语可懂度至少需经历1年康复训练才会逐步提高,语言功能需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

  • 标签: 听力障碍 人工耳蜗植入 康复效果 学龄听障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对于磁共振(MRI)增强扫描流程的优化。方法将2014年7月-2014年12月,到本科室行头颅磁共振增强检查的病人5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提前采用留置针静脉穿刺,卡紧滑动夹,待增强扫描时打开滑动夹,推注对比剂;对照组在头颅平扫完成后,需要注射对比剂时,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头皮钢针静脉穿刺,然后推注对比剂。分别将两组病人在平均检查时间、发生对比剂渗漏、针头移位、护理服务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在检查时间、发生对比剂渗漏、针头移位、服务流程、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留置针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使用安全、优质高效、无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磁共振增强扫描 流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