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自鼻腔经筛蝶窦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外伤10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术前视力无光感3例术后视力无改善,有残余视力7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1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创伤小,面部无切口疤痕,是治疗视神经损伤较好的方法,患者易接受。对有残余视力的患者要尽可能地手术治疗,对无光感者手术应慎重。

  • 标签: 视神经减压术 视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鼻内镜下 视神经管减压术 术后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手术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15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甲状腺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手术指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799~14.831,P<0.05);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1.32%、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16%,9.21%)(x2=9.455~9.818,P<0.05)。结论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手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能缓解术后疼痛程度,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声音嘶哑
  • 简介: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探讨面神经损伤急性期T细胞功能状态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为揭示外伤性面瘫的神经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面神经轴切损伤模型小鼠,分别于损伤后3天、2周分离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lymphnode,MLN)、术侧颈部引流淋巴结(cervicaldraininglymphnode,CDLN)细胞,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上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手术后3天,面神经损伤组颈部引流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相应手术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57);而神经损伤组、手术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2817、0.2724)。面神经轴切损伤后2周,神经损伤组CD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神经损伤组M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出现上调,与相应对照组及术后3天时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82、0.0133)。结论面神经轴切损伤3天、2周时,颈部引流淋巴结存在T细胞活化并上调;在2周时。肠系膜淋巴结也出现低水平的T细胞活化。提示面神经损伤急性期。伴随着一个局部免疫应答向全身免疫应答转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体协调控制免疫应答的规模与方向。

  • 标签: 面神经 T细胞 CD69 损伤 神经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前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大鼠螺旋神经节不同区域表达分布的差异与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白噪声115dB2h3d造模,不处理者为对照组.ABR测听分析噪声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噪声暴露前后Mn-SOD在螺旋神经节不同区域的表达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Mn-SOD在螺旋神经节不同区域的活性及变化趋势.结果①ABR:大鼠噪声暴露后与暴露前相比,4、8、16、20、32kHzABR阈值均明显上移,以高频听阈变化更为显著;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正常情况下,顶部螺旋神经节的Mn-SOD的阳性表达较底部明显;噪声暴露后,Mn-SOD在螺旋神经节的表达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均显著增高;且顶部较底部的表达增强更为显著;③Mn-SOD活性测定:在正常情况下,顶部螺旋神经节的Mn-SOD活性与底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噪声暴露后,Mn-SOD活性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均有下降,且底部较顶部更为显著.结论Mn-SOD在螺旋神经节顶、底部区域的表达分布差异,可能是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分子机制之一.

  • 标签: 噪声性聋 螺旋神经节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前后路结合减压固定术在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纯前路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43例(对照组)和同期接受前后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29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神经功能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22.0±19.3)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1.0±8.9)m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56.7±51.3)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5.6±56.3)ml(P<0.01)。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62.1±17.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5.4±22.9)d(P<0.01)。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为(11.0±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分(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发生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手术复杂术中耗时长但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对于存在有前后路压力患者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术式 疗效
  • 简介:单侧声带麻痹的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发音,然而这种声音缺乏音调、音量的调节功能。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各种声门扩大术虽然能改善呼吸困难,但不能兼顾发音及呼吸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讲,重建喉肌的神经再支配,恢复声带的运动功能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最理想的方法。自从1909年Horsley首次报道1例颈枪伤致左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成功以来,喉神经手术的历史已有一百年,由于喉返神经中有内收及外展两种纤维,直接缝合不能避免这两种纤维的错向生长,故先后出现了各种喉神经移植术的方案及术式。能用于神经再支配手术实验研究的神经有喉返神经本身、膈神经、舌下神经、颈袢(舌下神经袢)、迷走神经喉返束、副神经等,但只有前4种神经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神经再生 吻合术 外科
  • 简介:890770人面神经管和面神经的发生/陈硕…∥解剖学报.-1988,19(3).-327~331本文对229侧胚胎11周至出生后1年颞骨组织切片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面神经管由膜性化骨和软骨化骨共同形成,面神经管水平段外侧壁、下壁和迷路段上壁为膜性化骨,膜性

  • 标签: 面神经管 化骨 面神经麻痹 解剖学报 透针法 连续观测
  • 简介:910744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体会/王苏∥天津中医.-1990,(4).-44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面神经炎2例,探讨早期治愈问题。治疗方法和疗效:1.中药牵正散加减,每日一剂煎服。2.地塞米松0.75mg,3/日,第一例10天,第二例14天。3.抗栓丸2例,3/日,第一例10天,第二例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牵正散 面神经炎 抗栓丸 中西医结合 针刺穴位
  • 简介:目的:比较House-brackmann分级(HBGS)和面神经分级2.0(FNGS2.0)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评价效果。方法3名高年资医师和3名低年资医师分别使用HBGS和FNGS2.0分级方法,对50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表情视频进行评价。对两种分级方法的重复性、一致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使用HBGS,低年资医生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39.5%,kappa值为0.30,高年资医生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56.5%,kappa值为0.4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FNGS2.0,低年资医生间的评价一致性为62.0%,平均ICC值为0.763,高年资医师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62.8%,平均ICC值为0.785,两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HBGS和FNGS2.0的总体相关性ICC值为0.760,SCC值为0.746,kappa值为0.42;FNGS2.0与口的相关性为71%。结论HBGS与FNGS2.0中度相关;使用HBGS,评判者间的一致性受医生的经验水平影响很大,而使用FNGS2.0,评判者重复性和一致性较好,与评判者的经验无关,与口的运动有较强的相关性。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评价方法 House-brackmann分级 面神经分级2.0
  • 简介:神经瘤(AcousticNeuroma,AN)原发于第八颅神经鞘膜,主要源于第八颅神经的前庭神经分支,故又称前庭神经雪旺氏鞘膜瘤(vestibularschwanmonoma,vs)。至今听神经瘤无论是诊断评估还是手术治疗皆有长足进步。随着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听神经瘤的确诊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耳神经外科领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 标签: 听神经瘤 外科治疗 前庭神经分支 影像学检查技术 神经鞘膜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迷走神经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8例迷走神经神经节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主要以声嘶和颈部包块为特点,其中7单发,1为多发副神经节瘤,7例为良性副神经节瘤,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散发患者7例,1例为家族性发病。6例肿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和颈静脉孔之间的上颈部或局限于颈静脉孔区,2例为咽旁的巨大肿瘤且其中1例伴有颅内侵犯,1例多发副神经节瘤患者同时伴有颈动脉体瘤。5例患者进行了琥珀酸脱氢酶相关基因筛查,3例患者携带有突变。结论迷走神经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与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有相似之处,需加以鉴别。CTA和增强MRI对定性诊断有价值,增强MRI和颞骨CT则能提供较多的手术所需信息。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选择颈侧入路或辅以FischA型颞下窝入路切除肿瘤。迷走神经神经节瘤有一定恶性倾向,需注意全身筛查和随访以及家系检查。

  • 标签: 副神经节瘤 迷走神经 声带麻痹 头颈部肿物 琥珀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部闭合性损伤的主要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年来资料完整80例急性胸部闭合性损伤的影像表现,并对有关文献及资料进行复习。结果80例病人中肋骨骨折21例,占26.3%;肺挫伤和创伤性湿肺10例,占12.5%;气胸和血胸3例,占3.8%;肺血肿、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肺撕裂伤、支气管断裂、纵膈血肿各1例,占1.3%。结论胸部创伤的患者采用常规平片检查,大多数病人得以明确诊断,仍然是胸部急性外伤的常规检查方法。

  • 标签: 胸部闭合性损伤 X线 急诊 外伤
  • 简介:1病例报道患者,男,44岁。因右面部肿块1个月于医院就诊,行CT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窦肿块,于2015年9月4日入院。右侧面部颧骨下方可触及约4cm×4cm×3cm的略韧肿块,无压痛。鼻腔检查未见异常,颈部无异常。CT显示右侧上颔窦前壁大小约3cm×2cm×2cm肿块,内有钙化斑块(图1)。

  • 标签: 上颌窦囊肿(Maxillary Cyst) 神经鞘瘤(Neurilelrmloma) 诊断(Diagnosis) 治疗(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