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切开病人居家气道湿两种方法优缺点,进一步为临床合理选择湿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气管切开86例病人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进行间断气道湿,对照组采用输液器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观察两组气道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临床湿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后采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进行间断气道湿,可提高湿程度,防止气道堵塞,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听力测试是听力诊断鉴别诊断重要手段,能为听力康复聋哑教育提供必不可少临床数据.因此,科学测试不仅仅依靠对听力设备准确校准,更重要是正确理解听力测试涉及相关心理声学知识.比如,为什么在做纯音测试时,当受试者无反应,每次要提高5dB,而当受试者有反应时,则应降低10dB?怎样才能避免不准确测试结果?听觉行为测量还涉及许多重要心理物理学概念.因此,在这期听力学小词典里,笔者将着重介绍心理声学测试方法基本原则,并对其中涉及英文单词给读者作个简单说明.

  • 标签: 测试方法 听力学 心理 声学 诊断和鉴别诊断 听力测试
  • 简介: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家庭康复是学前听障儿童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教育最佳形式,由于国内聋儿分布地域广,缺乏可以进行社区家庭指导专业人员,因此依靠专业力量雄厚、技术资源丰厚省级以上康复中心,定期开办短期家长学校,让家长具备一定聋儿康复观念、知识、技能,是推行家庭康复有效手段之一.家长学校可采取母子同训,家园共建形式,由家长培训课程家庭亲子课程共同组成3~4个月培训内容,帮助家长获得正确观念方法,使孩子接受启蒙训练教育,为进一步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聋儿 家长学校 家庭康复 康复治疗
  • 简介:言语听觉反馈重要性体现在获得语言知识内部表征以及对言语活动在线控制。本文对国际上听觉反馈3种实验范式(延时听觉反馈、变频听觉反馈、噪声听觉反馈)进行概述阐释,以期为听觉反馈理论研究、语言信息处理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未来研究可在实验刺激参数选择、语料语言对比以及实验建模互动上取得突破。

  • 标签: 听觉反馈 言语感知 言语产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固定方法,以降低PICC导管断裂延长管产生气泡发生率。方法对120例置入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将PICC导管外留部分常规呈“S”形、“U”形固定,并应用思乐扣装置固定;观察组将导管外留部分沿血管走行反向留1.5-2.0cm长度后,与手臂纵轴呈60°角弧行弯曲,使两翼、连接器、减压套筒及前端2cm导管成一条直线,延长管下面(与皮肤接触处)垫厚(约32层)纱布,将纱布固定延长管上。结果对两组PICC导管断裂延长管气泡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断裂延长管气泡产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集束干预护理及其影响研究要求长期随访验证。在市级三甲医院成人重症监护室,实施了一项多中心合作群组研究。在三个月基础期之后,执行了基于五种不同治疗措施一组护理方案,同时记录了16个月间顺应性、肺炎发病率、重症监护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数据。此次群组研究中基础期病人149名,干预后病人885名。通过各种治疗措施干预后顺应性小于30%。尽管如此,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从15.5%下降到11.7%。这个降幅与手部卫生、囊内压控制、口腔卫生以及镇静状态密切相关.此外,集束干预护理采用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0.78%发病率有关(95%)。我们记录到了重症监护时间减少(从10天到6天)以及病人在干预期顺应机械通气时间(从8天到4天)。因此,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以及预后集束干预护理工作要侧重在高度重视手口卫生,睡眠质量以及囊内压控制。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预后 病人安全 呼吸监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乳突手术临床特征手术效果.方法对1985年至2001年期间住院并随诊资料比较完整、行中耳乳突手术14岁以下儿童105例(131耳)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69例(86耳),女36例(45耳).平均初次流脓时间6.05岁,发病至首次手术时间4.25年.随访时间1-18年,平均3.25年.结果仅48耳有明确发病诱因,其中急性中耳炎16耳(333%),居首位;先天性小耳畸形14耳(29.2%),第二位.传统乳突根治术83耳,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38耳.两组间干耳率分别为87.95%(73/83)84.21%(32/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者听力平均39.52±12.08dB,明显优于前者(62.52±10.35dB).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2%,其中外耳道狭窄10例(7.6%);面瘫3例(2.3%);脑脊液漏1例(0.76%);淋巴漏并全聋1例(0.76%);出现眩晕等迷路刺激症状6例(4.58%);术后外耳道霉菌感染2例(1.52%);切口细菌感染1例(0.76%).结论儿童中耳乳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干耳率比较低,应慎重.手术方式选择应依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个体治疗原则,在可能情况下选择保留听力术式.

  • 标签: 儿童 疗效分析 先天性小耳畸形 中耳乳突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2001年
  • 简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关注引起人们对胆红素神经毒性认识。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毒性易造成患儿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力低下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1]。除此之外,研究表明脑出血后也会导致神经功能缺失。其中脑水肿是导致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重要因素之一,血肿组成成分及其降解产物(如血红蛋白、胆红素、铁离子CO等)毒性导致脑出血后脑水肿,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毒性作用可能是继发脑损伤一个重要因素[2]。在对成人胆汁郁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中,发现胆汁郁积性黄疸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疲劳等症状,这与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些神经递质传导异常密切相关[3]。胆红素血症患者脑脊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平均可达到10μmol[4]。临床动物实验两方面的研究都表明胆汁郁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对吸入麻醉药全麻敏感性增强,这些现象可能都与游离胆红素神经毒性密切相关[5]。

  • 标签: 胆红素神经毒性 脑出血后脑水肿 神经系统后遗症 胆汁郁积性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游离胆红素
  • 简介:目的考察对听障儿童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估时,在减少测试人员情况下。能否得到可信清晰度结果。方法选择新乡市聋儿语训中心30名3.5~7岁听障儿童,用《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三级人员清晰度测试法对他们进行语音清晰度测试,计算出标准清晰度测试值;将第三级测试人员测试结果去掉,计算出“去3清晰度测试值”;将第二级测试人员测试结果去掉,计算出“去2清晰度测试值”。采用SPSS16.0将“去3清晰度测试值”“去2清晰度测试值”分别与标准清晰度测试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去3清晰度测试值”“去2清晰度测试值”与标准清晰度测试值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语音清晰度测试应严格按照标准测试方法进行,去掉任何一级人员测试方法都是不可取

  • 标签: 听障儿童 语音清晰度测试
  • 简介:变应性鼻炎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为10%~25%,是影响人类健康生活质量重要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迄今为止,在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中,200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颁布变应性鼻炎处理及其对哮喘影响指南和手册(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已经成为指导各国专科医师临床规范性文件。2006年,ARIA主创者Bousquet等学者根据新发表符合循证医学文献,总结提出了治疗新观点。2007年,Bousquet等学者总结了2241篇文献,对ARIA进行了更新,进一步总结了关于变应性鼻炎机制、诊断、治疗以及上下呼吸道炎症相关性进展。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规范化治疗 上呼吸道慢性炎症 吸收 引进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简单易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4年6月~2010年6月间中耳炎手术1226例,其中54例55耳伴迷路瘘管,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效果。术后随访1~5年,观察病人有无复发及听力、平衡障碍变化。结果在1226例中耳炎患者中合并迷路瘘管54例55耳(4.4%),54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根据情况选择筋膜覆盖或者筋膜填塞。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均干耳,术腔上皮(100%);手术后无眩晕发作9例(16.7%),眩晕持续1周以内缓解19例(35.2%),2周以内23例(42.6%),眩晕持续3月3例(5.6%)。有术后半年纯音听阈记录患者38例,与术前比较听力无变化18耳(47.4%),较术前提高有9耳(23.2%),术后随访1~5年胆脂瘤及瘘管均无复发。结论单纯筋膜填塞迷路瘘管方法,与文献中介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风险小,手术并发症少,对听力无明显干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耳炎 迷路瘘管 手术方法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耳鼻咽喉科学所属各个领域也在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其中耳科学就是有突出进展学科之一。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于耳科学研究,对耳科学所有领域都产生了变革性冲击,使得耳科学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 标签: 耳鼻咽喉科学 科学研究 中国 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计算机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叶钩藤药学药理学。方法分析大叶钩藤生药学研究主要化学成分,初步分析大叶钩藤药理学研究,并分析大叶钩藤对中枢神经影响。结果钩藤碱异钩藤碱均在0.02~5.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带钩茎枝钩藤碱含量为0.1502mg/g,异钩藤碱含量在0.0471mg/g,给药前给药后30min,各组之间自发活动次数无明显差异,给药1h后,各组组间差异明显,空白组小鼠自发活动次数显著高于其他五组,叶高剂量组可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阳性组与其他组比较,惊厥作用差异明显。结论大叶钩藤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最高,大叶钩藤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自主活动,延长睡眠时间。

  • 标签: 大叶钩藤 药理学 中枢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道肉阜这类疾病病因,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护理等研究分析,从而了解这类疾病,更好为患者服务。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106例尿道肉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整理,归纳同时给予患本组106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及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并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及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且本组患者中97例患者治疗后术前症状消失,9例患者出院时仍伴有尿频、尿急症状,但患者均在出院后一个月内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给予患者有效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肉阜 病理机制 围术期护理
  • 简介:1声音解析人类听觉系统能主动运用潜意识去捕捉周围各种声音,并转变成自身需要有意义信息。虽然人们听觉、视觉、嗅觉本体感觉系统时刻接收到各种信号,但是人们只会关注那些被认为有意义事物。按照格式塔组织原则.人类这种极其重要组织分析功能可避免自己陷入太多无意义信息漩涡中。

  • 标签: 声源定位 助听器 听觉系统 感觉系统 潜意识 声音
  • 简介:我们对内耳膜迷路积水认识一般来源于梅尼埃病。1938年HallpikeCairns发现梅尼埃病病理学改变为内耳膜迷路积水,又称内淋巴积水。其实,膜迷路积水是许多耳科疾病内耳损伤后相同病理改变,梅尼埃病只是其中一种,称为有症状特发性膜迷路积水。内耳膜迷路积水基础研究,尤其是动物模型建立,成为为研究眩晕机制且最终根治眩晕关键。掌握不同种类膜迷路积水疾病临床特点,有助于眩晕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

  • 标签: 内耳膜迷路积水 临床诊治 梅尼埃病 耳科疾病 鉴别诊断 病理学改变
  • 简介:目的建立术中利用探测电极施行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evokedauditorynervecompoundactivepotentials,ECAP)检测方法,在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评估患者耳蜗听神经功能状况。方法选择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其中耳蜗形态发育正常12例,5例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双侧耳蜗Mondini畸形。测试完成后全部使用Cochlear人工耳蜗。全麻后常规人工耳蜗手术进路,行标准耳蜗鼓阶开窗,将自制测试用多通道试验电极置入鼓阶。电极连接Cochlear公司体外言语处理器及自制电刺激发生器。连接电脑,采用CustomSoundEP2.0软件,调整优化刺激参数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euralresponsetelemetry,NRT)初步了解听神经功能状态;刺激强度以5CL为步长递减或递增至反应阈值给予电刺激脉冲。同时自动记录ECAP波形阈值。植入人工耳蜗后常规进行NRT检测,记录ECAP波形阈值;术后1个月患者开机后采集T、C值,将两种电极测试所得阈值开机C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商业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平均阈值分别为(160.50±15.12)CL(160.00±11.27)CL,两者经统计学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开机后C值(177.40±10.61)有明显相关性(R2=0.844,r=0.919)。结论成功建立了术中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ECAP检测方法,为内耳和/或听觉通路发育异常及无残余听力患者提供有效听神经反应信息,对了解听觉系统发育程度及初步预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电刺激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管固定最佳方法方法对传统、3M敷贴加3M防水胶布、棉带加3M防水胶布等几种胃管固定方法在脱管率、舒适度、皮肤受损等指标的比较。结果棉带加3M防水胶布固定留置胃管方法几项指标均优于另两种固定方法。结论棉带加3M防水胶布固定留置胃管方法更适合固定留置胃管。

  • 标签: 胃管 固定方法 棉带 胶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实施细节护理干预临床分析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30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者,每组1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细节护理干预1,分析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发现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7.3%护理总满意度,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护理中具有较好效果,不仅能提高护理整体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普外科 细节化护理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