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本研究旨在评估雄激素性秃发对有无头发脱落男性影响,并描述该类秃发引起患者应激状态程度。方法:252名年龄在16~72岁之间男性(175名有脱发,77名无脱发)参与本次研究。用脱发表格(5个关于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问题,8个关于皮肤病学特征问题,8个关于心理学评估问题)和应急生活事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有或无雄激素性秃发者对治疗渴望明显不同(AGA;χ^2=5.877,d.f.=1,P=0.015)。不考虑雄激素性秃发(AGA)存在与否,参与者中61.4%认为AGA是一种自然状态,但需要寻找解决方法,38.5%认为AGA是关注增加一个原因,56.2%认为AGA对心理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参与者中,认为AGA对家庭其他成员、异性关系和职业/学院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分别占37.1%、43.0%和36.3%。有或无雄激素性秃发者心理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雄激素性秃发 心理学评估 社会人口统计学 显著性差异 头发脱落 应激状态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整体观念状况及其对性知识需求,并对大学新生及非新生观念进行对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成都某高校817名本科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及对性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新生对于某些性观念接受程度不如非新生;新生中承认性是人基本需求比例显著低于非新生,新生倾向于把自慰看成自制力差表现,而非新生更多认为自慰是正常需要;大学生获取性知识最主要途径是通过阅读相关书本杂志以及与朋辈群体交流,非新生相比于新生,更多靠书本杂志获取性知识;新生相比于非新生,更希望获得"异性交往"、"性伦理道德"方面的性知识,而非新生最希望获得是"性健康"方面的知识。

  • 标签: 大学新生与非新生 性观念 对比
  • 简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山东工商学院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性知识、性观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性知识非常贫乏,缺乏获取性知识正规途径;大学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由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过渡;加强对大学生性教育刻不容缓。

  • 标签: 大学生 性教育 性观念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时期女大学生结婚观念与生育意愿变化,并探讨教育干预对其影响,为在大学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于1997年3—4月间对福建两高校进行首批问卷调查,第二批调查于2004年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女大学生择偶时较注重男性个人素质和两人之间感情,男性经济状况也越来越成为女性关注热点;在结婚年龄选择上,大多数女生选择晚婚或按婚姻法办,但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在生育意愿上,男女平等已深入人心,多数女性愿意生育一个孩子,但选择生育一男一女比例有所上升;她们以较包容、理解态度看待离婚。教育后,女大学生婚育观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结论:性教育对改善女大学生婚育观念有一定作用,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开展性健康教育。

  • 标签: 婚育观念 教育干预 女大学生
  • 简介:本研究坚持人类学整体论视角和对情境关注,按场所人数和收费标准将女性性工作者(FSW)工作场所分为路边发廊、休闲会所、宾馆桑拿、KTV四类,并对不同类型场所FSW健康观念和自我保健实践进行分析,结论如下:不同类型场所FSW主观风险意识与她们对场所认知和分类密切相关;KTVFSW主观健康风险与其他场所相比更高;受年龄和阅历影响路边桑拿和休闲阁FSW自我保护意识更强;FSW自我保健实践与经验和惯习密切相关,与科学话语主导健康宣传未必相容。

  • 标签: 女性性工作者 健康观念 自我保健 主观风险认知
  • 简介: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生及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影响,探讨可能涉及信号传导通路。方法用500U/ml干扰素(IFN)-γ诱导HaCaT细胞,不同浓度TGP(0.5~312.5μg/ml)作用于HaCaT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TGP对HaCaT细胞增生活性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HaCaT细胞表达ICAM-1水平。结果TGP在低浓度(0.5~25.0μg/ml)时对HaCaT细胞增生活性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62.5~125.0μg/ml)时对HaCaT细胞增生活性呈抑制作用。0.5~25.0μg/mlTGP可显著降低HaCaT细胞表达ICAM-1水平(P<0.05,P<0.01)。结论TGP对IFN-γ上调HaCaT细胞分泌ICAM-1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是TGP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白芍总苷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Γ干扰素
  • 简介:在我国,性法律是一个外来词。然而,我国学界未对之展开专门研究,仅有的间接涉及却使其内涵缺失与外延模糊缺陷暴露无遗。这使得我国建立在性法律概念之上研究宛若浮萍。为此,性法律概念亟待反思。运用历史和比较研究方法对之展开研究表明,规制性法律从来都无性法律之谓,规制性法律无需用性去限定,与性关联法律不宜称之为性法律。因此,性法律概念实无存在之必要。为了研究这一类法律问题便利,可用性关联法律概念取代性法律概念。性关联法律是指平衡人们基本性需求与性供给,维护在此过程中涉及的人身权、财产权、公序良俗和相应管理秩序一系列法律规范及其法律解释总称。

  • 标签: 性法律 概念 滥用 性关联法律
  • 简介: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60、90mJ/cm^2UVB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永生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加入黄芪甲甙进行干预处理,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分泌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UVB照射可引起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单纯照光组细胞增殖活性可下降23%~4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组照光后活性仅下降7%~20%;UVB照射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分泌显著增加,A值分别为16.32~91.59及98.6~403.5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后其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UVB辐射后在G1期前出现明显亚二倍体峰(凋亡峰),而经黄芪甲甙处理UVB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甲甙具有光保护性能,可减轻UVB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作用。

  • 标签: 黄芪甲甙 中波紫外线 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红斑狼疮(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多系统疾病,以自身抗体和多器官组织损伤为特征。其中,皮疹是最早期、最常见、最具特征性损害。本文将对狼疮各型特异性皮肤损害临床意义、红斑狼疮出现皮肤损害机理及皮损潜在治疗靶点认识进行论述。

  • 标签: 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
  • 简介: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照射对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影响。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不同剂量UVB(30、60、90mJ/cm2)照射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用MTT方法测定UVB照射后细胞增殖活性,用RT-PCR方法测定HaCaT细胞中MMP-1mRNA和TIMP-1mRNA表达。结果:UVB照射后,HaCaT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MMP-1mRNA表达增强,TIMP-1mRNA表达下降,90mJ/cm2照光组与未照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VB照射可诱导HaCaT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促使MMP-1mRNA表达增加,TIMP-1mRNA表达减少,二者比例失调,这可能与光老化发生有一定关系。

  • 标签: 中波紫外线 光老化 MMP-1 TIMP-1 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ibonucleicacid,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应用1、10、100μg/LIL-1α处理HaCaT,培养24h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assay)分析检测其AQP3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应用10μg/LIL-1α处理HaCaT,培养6、12、24h,检测其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单因素4水平设计定量资料方差检验分析组间总体差异。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IL-1α下调HaCaT细胞AQP3mRNA表达,且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1μg/LIL-1α可以下调其表达,在100μg/L时,其作用更为明显(F=37.86,P〈0.0001)。随浓度增加,IL-1α对AQP3蛋白表达抑制作用亦增加,以100μg/L组最明显。10μg/LIL-1α在处理后6h降低了HaCaT细胞AQP3蛋白表达,但随时间延长,其表达又有上升。结论IL-1α可以下调HaCaT细胞AQP3mRNA及蛋白表达,这一作用可能和皮肤光老化发生相关。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Α 角质形成细胞 水通道蛋白3 调节
  • 简介:目的探讨茶多酚、芦荟甙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皮肤损伤保护机理.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引起TNF-α及IL-1β分泌量变化;RT-PCR法检测TNF-α及IL-1βmRNA表达.结果UVB辐射后,HaCaT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后,分泌量则均明显降低.TNF-α及IL-1βmRNA表达在UVB照射后明显增加;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处理后,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茶多酚、芦荟甙可以通过降低UVB引起TNF-α和IL-1β分泌及其mRNA表达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皮肤损伤.

  • 标签: 皮肤老化 光老化预防 护肤 茶多酚 芦荟甙 UVB诱导
  • 简介:本文就巨细胞病毒感染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细胞病变效应和包涵体侵入细胞过程进行了介绍.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内包涵体类型,精液中生精细胞内检出6种包涵体类型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由病毒感染对精子运动影响和生精细胞凋亡与男性不育,进行报道.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包涵体 多发性骨髓瘤 精子 生精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初始皮肤镜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号发(45.0%),黄点、断发、短毳毛与斑秃病程呈负相关,感叹号发与轻拉发实验呈正相关,黑点、断发、感叹号发两两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二苯环丙烯酮(DPCP)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均未见明显新生毛发,而另外3组有1种或以上皮肤镜征象消失患者均伴有新生毛发增多.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口服激素组中4种征象(黄点、黑点、断发、感叹号发)均有.患者治疗后征象最先消失比例最高为感叹号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3周,第二消失比例最高为黑点,平均时间为7.6周,第三消失比例较高为断发,平均时间为8.2周,最后消失为黄点,平均时间为8.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叹号发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DPCP组患者病程长,病情活动度少,以重型及难治型患者占大多数,治疗起效慢.治疗后皮肤镜征象消失与治疗方法无关,与治疗起效时间有关,开始起效时间约在7.3周左右.超过随访时间所有征象均未消失患者,说明病情活动未得到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起效后毛囊重新进入生长期,引起感叹号发首先消失,随之黑点、断发亦消失。

  • 标签: 斑秃 皮肤镜 感叹号发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