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语"青春期"(puberty)词来自拉丁语"pubeffas",其含义"具有生殖能力",指儿童逐渐长大为成年过渡期,根据第二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功能逐渐发育成熟而指称特定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年龄范围定为10岁~20岁,少男少女从小学生到中学生成长期.伴随身体迅速发展心理急剧变化.

  • 标签: 青春期教育 性教育 重要性 性健康
  • 简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皮肤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多项研究显示其与桥本氏病关系密切。日本项研究对4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1例患者为桥本氏病,5例患者接受甲状腺疾病治疗后4例荨麻疹症状明显改善。13例患者(7例并发桥本氏病)接受自体血清皮肤实验,5例桥本氏病及2例非桥本氏病患者实验结果为阳性,并发桥本氏病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桥本氏病患者(71.4%,33.3%)。

  • 标签: 桥本氏病 甲状腺疾病 加重因素 自体血清 常见合并症 于非
  • 简介:背景:在缺血状态下,细胞外基质(ECM)代谢与内稳态对氧张力很敏感。作者假设在慢性局部缺血性肢体中,未受创伤皮肤由于继发缺氧异常,容易导致皮肤损害。方法:对14例因外周血管疾病行膝以下截肢术患者,在进行缺血定量检测后,收集未受创伤远端缺血性和近端非缺血性配对皮肤活检标本。并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和静脉曲张(VV)手术患者中收集年龄和部位匹配对照者。明胶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MMP-9表达,Western印迹法和ELISA测定MMP-1,反向酶谱法测定MMP组织抑制因子(TIMP)。

  • 标签: 细胞外基质(ECM) 缺血性肢体 皮肤溃疡 代谢异常 慢性 ELISA测定
  • 简介:性对于人类本来普遍问题,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学者把性解释为“饮食男女”等。提出这种观点者首先是孔门儒学传人,由此可以认为,在中国把性当作“科学”来研究,并努力阐发有关性教育观念,当属先秦儒家代表人物有益作为。回瞻今世,在我们生活星球上有不少成年男性和女性,(他们不分国别、地区),总在贪婪地寻求着性系列“服务或刺激”(指卖淫、嫖娼……),由此导致世界上性病不断泛滥,人与人之间道德伦理日益沦丧。正由于这些存在于人类间丑恶现象,才使世间

  • 标签: 性教育 青少年 性道德
  • 简介:简要介绍了变性症或称易性病以及人类目前应对这种疾病两种做法基本认识,分析研究了两种变性实践私权利根据与自然进行变性法律条件,详细讨论了变性对自然私权产生各种影响。

  • 标签: 变性症或称易性病 变性手术 法律条件 私权利
  • 简介: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i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中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评估合并感染患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各医院在2006—2008年收治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用统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并进行HCV抗体、肝功能和CD4细胞检测;多元回归法分析HIV合并HCV感染风险因素。结果HIV感染者978例,合并HCV感染率为33.9%,静脉吸毒途径感染HIV占合并感染者81.3%,30~45岁年龄组HIV合并感染率为42.6%,无业人员HIV合并感染率为61.9%,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年龄30~45岁和无正当职业的人群HIV合并HCV感染率较高,静脉吸毒HIV合并HCV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癌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HPV致宫颈癌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其最相关因素,精液中成分诱导宫颈癌发生;其他辅助因素如吸烟、口服避孕药、性卫生条件差和免疫功能低下,均与CIN3、宫颈癌发生风险相关.HPV检测以hC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对不同筛查对象制定了不同筛查方案.HPV迄今为止人类癌瘤中唯可以完全确认致癌病毒.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完全可以预防、治愈和消灭的人类癌瘤.

  • 标签: 行为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免疫功能低下 一过性感染
  • 简介:太阳辐射影响人类皮肤最主要环境因素,特别是光谱中紫外线,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其中UVC在进入大气层过程中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所以对人体影响很小。另外,红外辐射也能导致在生物体生物学变化。由于能量大小与波长成反比,故UVB能比UVA提供更多能量,但UVA具有更好穿透率,能达到表皮最深层,相对应,UVB则主要作用于表皮全层和真皮乳头层。UVB对生物组织有害,它能造成核酸和蛋白质等分子直接损伤;人们对UVA作用了解相对较少。目前认为,UVA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并产生活性氧以破坏多种细胞成分结构。

  • 标签: 人表皮 活性成分 光老化 氧化应激反应 UVA UVB
  • 简介:43岁男性患者,双手多发结节20余天,全身泛发性斑疹5d。曾于当地医院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血管瘤、寻常疣。液氮冷冻治疗无效。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1:128,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最后诊断:二期梅毒。注射用苄星青霉素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3周后皮损基本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