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人皮肤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所需的质谱分析方法,并获得皮肤细胞蛋白质肽质量指纹图谱。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其总蛋白质,凝胶经染色后,在图谱上选取2个角质形成细胞蛋白点与1个成纤维细胞蛋白点,进行胶内酶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分析鉴定。结果获得3个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经Mascot软件搜索人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后,鉴定为细胞骨架Actingamma1、tubulinα2及热休克蛋白HSP70。结论皮肤细胞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的建立为皮肤蛋白质组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手段。

  • 标签: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角质形成细胞 成纤维细胞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肽质量指
  • 简介:目的研制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E7CTL重组杆状病毒载体。方法以包含HPV16标准病毒株的质粒pHPV16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PV16主要衣壳蛋白L1(1-471aa)的基因序列,同时人工合成E7蛋白CTL表位E749-57的编码序列,将两个目的基因逐步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UC19HPV16L1/E7CTL,HPV16L1/E7CTL片段经质粒pFastBac1转位至BacmidDNA后通过PCR鉴定重组杆粒。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融合基因HPV16L1/E7CTL片段的克隆质粒puc19HPV16L1/E7CTL,制备了L1/E7CTL重组杆状病毒载体杆粒BACMIDDNA。结论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包含L1/E7CTL的重组杆粒BACMIDDNA,有利于下一步融合蛋白的表达,制备一种能够更有效激发CTL杀伤作用的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为疫苗研制打下基础。

  • 标签: 乳头瘤病毒16型 重组杆状病毒 疫苗
  • 简介:目的:建立准确、快速鉴定红色毛癣菌、指(趾)间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堇色毛癣菌等4种常见皮肤癣菌的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的方法。方法:根据目的基因序列及参考文献合成基因扩增引物,应用4HRM方法鉴定4种常见皮肤癣菌,并利用rDNAITS测序验证其准确性。结果:4种皮肤癣菌表现出不同的HRM曲线及Tm值,后续rDNAITS测序证实了HRM溶解曲线鉴别不同种皮肤癣菌的准确性。结论:本研究采用PCR-HRM分析方法,获得4个常见皮肤癣菌的不同溶解曲线,可用于临床该类皮肤癣菌感染的初步鉴定

  • 标签: 皮肤癣菌 HRM rDNAITS
  • 简介:散发病例报道:作为斑贴试验制品赋形剂的白凡士林可导致接触性变态反应。此现象的定量关联性仍需进一步阐明。方法:对1992-2004年间皮肤科信息网的斑贴试验资料(IVDK,http://www.ivdk.or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79365例用纯凡士林做斑贴试验的病例,27例为“+”(0.03%)反应,2例为“+++”(0.003%)反应。多数非阴性反应(0.3%)结果为可疑(235)或轻度刺激(32)。阴性反应指数(RI)(-0.8),高阳性率(PR)(93%)与斑贴试验制品中包含99%以上的凡士林之间缺乏一致性,这表明多数“阳性”(+)反应实为刺激性。共有2例“+++”反应。1例被证实为“愤怒背一兴奋性皮肤综合征”。另1例可能为读取或文件编写错误,因为多数此病例的含凡士林制品的斑贴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真正对白凡士林过敏的斑贴试验反应罕见,也许与个体对变态原的敏感性增加和(或)刺激性有关。这与凡士林作为致敏剂的作用一致。

  • 标签: 斑贴试验 凡士林 致敏性 变应原 变态反应 鉴定
  • 简介:冷冻减脂是新近出现的非手术类的局部减脂塑形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吸脂手术或其他非创塑形治疗的一种替换和选择。动物研究和临床实验均证实了冷冻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技术不良反应少,减脂效果明显,治疗所导致的脂肪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冷冻治疗远期效果的原因。

  • 标签: 减脂技术 冷冻
  • 简介:尽管目前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用于临床,但侵袭性真菌病患者预后仍然不佳,这多是因为缺乏早期快速诊断真菌病的方法。早期诊断与真菌病患者预后息息相关。传统的真菌病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样本直接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包括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和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诊断方法也逐渐被用于真菌病的诊断。这些新的方法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 标签: 真菌感染 真菌病 真菌 诊断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皮肤屏障对于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极为重要,而穿透皮肤物理屏障、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是提高外用药物疗效的关键,多种化学、物理方法用以促透皮吸收,其中微针,尤其纳米微针具有对皮肤屏障影响小的特点,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皮肤屏障 透皮给药 纳米微针
  • 简介:冻干赋形技术在活性物质保留和吸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以有效地保存活性成分,保证制剂的剂量准确,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患者该使用技术十分方便。本文分别从冻干赋形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优势及与其他剂型相结合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冻干赋形 透皮给药 微乳 脂质体
  • 简介:皮肤屏障的完整是维持皮肤功能活动和健美肌肤的首要条件。利用无创检测技术评估皮肤的屏障功能,方法简单易行,已广泛用于皮肤病及化妆品领域的研究。本文对皮肤屏障及其功能、近年来用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无创检测技术做一综述。

  • 标签: 皮肤屏障 无创检测 经表皮失水率 PH值 角质层含水量
  • 简介:脱发(Alopecia)是一类常见的难治性病症,传统上治疗脱发主要的方式包括局部外用、系统口服、物理治疗等,往往见效慢、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疗程长,造成患者依从性下降,以至治疗失败。随着毛发移植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其日益成为治疗各类脱发的重要方式。综述自体毛发移植技术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及研究前景。

  • 标签: 脱发 自体 毛发移植 毛囊单位
  • 简介:线技术美容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美容手段,在改善面部、体部皮肤的质地和松垂老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也越来越成为医美行业关注的焦点。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就埋线美容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区别,以及各自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处理分类论述,力求给施术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埋线提升 面部年轻化 埋线美容 并发症
  • 简介:自Sulamanidze在上世纪末提出埋线提升面部年轻化的治疗理念后,线技术在近几十年里发展迅速。与传统整形外科手术相比,因其具有创面小、效果好、见效快、低风险、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医美项目之一。线技术不仅可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理,也可用于躯干、四肢局部,达到消脂、提升、塑形的目的。本文就线技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线技术 埋线提升 面部年轻化 埋线线材
  • 简介:经有关部门批准,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将于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举办第6期全国皮肤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该项目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编号为:2009-04-12-009国),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

  • 标签: 皮肤病 新技术 学习班 继续教育 诊疗 国家级
  • 简介:线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的医学美容手段之一,可通过在体表组织的不同层次内埋置线材达到提升收紧、填充凹陷、改善肤质及体表塑形等目的。尽管线技术中的线材随着线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优化,种类日益增多,但以大类而言,从持续时间可分为可吸收线、不可吸收线,以外观不同主要可分为平滑线、锯齿线和螺旋线,以成分主要分为肠线、PGA/PGLA或PLA编织缝合线、PDO线、PPDO线、PLLA线、PCL线等。在经CFDA批准的线材中合理地选择是线技术操作的基础,因此,了解并掌握各种线材的成分、特性等可更好发挥线技术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及纠纷。

  • 标签: 线技术 线材 医美技术 年轻化
  • 简介: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临床诊疗模式,而皮肤科以其可视性、适合体表成像的学科特点,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皮肤影像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皮肤科的各个领域,可以用于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医学美容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等。目前常用的皮肤影像技术包括皮肤摄影、皮肤镜、皮肤超声、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多光子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新兴的皮肤表面成像技术等,凭借其无创、在体、实时、动态观察的特点,影像技术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日渐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对于皮肤影像技术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已有诸多介绍,但其在医学美容方面的应用涉及较少,本文对皮肤影像技术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展开综述,详细介绍其在医学美容领域的不同特点及应用。

  • 标签: 皮肤 影像技术 医学美容
  • 简介:北京军区总医院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将于2012年7月23~29日举办第9届全国皮肤激光美容与美容外科新技术学习班。本学习班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北

  • 标签: 新技术 美容整形 激光美容 美容外科 学习班 上睑皮肤松弛
  • 简介:背景:皮肤利什曼病(CL)很久前就在库库罗瓦地区被报道过。作者比较了采用显微镜和皮损抽取培养的传统诊断方法与采用来源于皮损的寄生虫特异性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方法:标本(n=25)来源于在地区皮肤病诊所临床诊断的CL患者。部分标本Giemsa染色并行镜检,并用Novy—Nicolle—McNeal(NNN)血琼脂培养基培养体前鞭毛生长。其他标本用于提取DNA,PCR扩增动基体微环DNA保守区。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溴化乙锭染色,观察到预期大小(120bp)的PCR产物。结果:25份标本培养、显微镜检查、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44%、68%和100%。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PCR) 皮肤利什曼病 诊断技术 血琼脂培养基 地方性 土耳其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在追求容颜美的幸福感,使得整形美容业应运而生。内窥镜技术和介入治疗这些微创外科的代表也逐渐进入了美容整形领域,如内窥镜下微创除皱、介入治疗血管瘤等,微创美容的雏形开始显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材料学的进步,以注射透明质酸和肉毒毒素为标志的注射微整形时代正式开启。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审美观发生了变化,抗衰老需求剧增,传统的开放性美容整形手术已不能被接受。注射美容和埋线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点而被广大的求美者和医生所青睐,微创美容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

  • 标签: 整形美容业 微创外科 注射 美容整形手术 内窥镜技术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