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32岁。左眼失明1周就诊。1周前,患者在局麻下行前额部白体脂肪注射填充,以纠正眉间纹。患者自述在接受注射的过程中,突然感到剧烈的眼周疼痛,左眼完全失明。体格检查:患者意识正常,无失语,左眼无光感,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左侧瞳孔放大,左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 标签: 左眼失明 注射填充 体脂肪 神经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 瞳孔放大
  • 简介: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更年期之后的女性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一种重要的雌激素受体。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称为“雌激素阿尔法受体”的雌激素调节蛋白分子,对维持骨骼的强度很重要。缺少这种受体,雌激素就难以产生作用。科学家以体内缺少“雌激素阿尔法

  • 标签: 更年期 女性 雌激素受体 骨质疏松
  • 简介:咪喹莫特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生殖器部位疣。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刺激症状,随着临床的应用,有部分病例报告局部使用后可引起白癜风样色素减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统计了1997~2003年1257篇局部外用咪喹莫特治疗的文章,

  • 标签: 白癜风 咪喹莫特 局部使用 色素减退 病例报告 免疫调节剂
  • 简介:38岁女性患者因面部银屑病给予吡美莫司外用,连续外用2个月并停药1d后,面部出现湿疹,给予常规抗组胺药物、甲氨蝶呤抗炎治疗无效,改用环孢素75mg/次,2次/d口服,治疗2d后湿疹好转,24d后皮疹消退出院。

  • 标签: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吡美莫司 不良反应
  • 简介:背景: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为淡黄色浸润性斑块或结节。80%以上的患者眼部受累。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大量黄色组织细胞和胶原渐进性坏死。80%的患者可发生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相关性骨髓瘤,但其病程较长,10年存活率为100%。病例报道:1例76岁的男性患者出现皮损并继发为溃疡,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可诊断为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未发现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或骨髓瘤。本病另一特点是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而对其他疗法无效(环磷酰胺、α干扰素),糖皮质激素依赖性、医源性Cushing综合征以及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感染性并发症并继发死亡。讨论:即使不伴有骨髓瘤或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也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糖皮质激素可能是最有效的疗法,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类似本特殊病例的死亡。

  • 标签: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黄色肉芽肿 渐进性坏死 坏死性 死亡 组织细胞增多症
  • 简介:背景:尽管暗色真菌葡萄状维朗那霉菌感染临床罕见,但其仍有致病性。方法:一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及库欣综合征。在其右前臂、左上肢及右膝反复出现多个融合的棕红色小结节状斑块。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培养。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肉芽肿损害,其间散在褐色菌丝及浸润的酵母样细胞。玻片培养法可见连续的直线状分生孢子梗,其上有双细胞的分生孢子柱,两端钝圆,基底呈截状。真菌检测提示葡萄状维朗那霉菌。患者口服伊曲康唑6个月后(200mg/d)病情缓慢进展。改用两性霉素B后临床改善甚微。药敏试验示此菌对上述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由葡萄状维朗那霉菌导致的暗色丝孢霉病极罕见。抗真菌药敏试验对于选择合适的药物及预测临床结果十分重要。

  • 标签: 暗色丝孢霉病 口服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霉菌感染 葡萄 组织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