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1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面部、右上肢麻木20余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右侧颜面部触觉减退,痛觉过敏.右侧上下肢痛觉过敏,触觉减弱.深感觉双侧对称.四肢肌力均为5级.各深肌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征阳性.CT示:左侧丘脑区类圆形结节影,混杂密度,周围水肿明显(图1).MRI示:左侧丘脑区占位,大小3.0cm×3.2cm×3.0cm,等T1长T2信号,且信号不均匀,周围可见水肿带环绕,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不均匀(图2-4).胸部X线提示:双上肺斑点及条索状致密影,界限欠清,考虑肺结核.

  • 标签: 脑结核瘤 左侧 痛觉过敏 上肢麻木 肌腱反射 颜面部
  • 简介:女性,22岁,因腰腹部疼痛8个月,不能行走10d入院.患者8月前因不明原因出现腰部隐痛,继而发生右下腹部疼痛,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在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后腹痛缓解,但腰痛逐渐加重,服中、西药无明显好转.入院10d前出现双下肢不能行走,以右脚为甚;早上较重,稍活动后缓解;无麻木抽搐,无结核病史.检查:腹股沟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下降,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

  • 标签: 结核瘤 脊髓 诊断 治疗 椎管结核
  • 简介:患者,男性,25岁,农民,未婚,因头部外伤1月,头痛1周,于2004年3月28日入院.当时头部碰伤未就医,一周前出现左侧头痛,伴呕吐及右手1~3指麻木.过去史无特殊.入院检查营养中等,神志清醒,头部无伤痕,颈软,神经反射及感觉正常,心肺及腹腔脏器无特殊.入院诊断:左顶叶脑挫伤;脑胶质瘤待排.入院后体温、血压、白细胞正常,肝脾淋巴结不肿大.PRP(-),抗HⅣ(-),HBsAg(-),HBcAg(-).胸片:双肺微小砂粒状高密度阴影,考虑肺泡微石症的可能.CT示左顶叶脑挫伤.MRI见双顶叶多发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病灶,0.5cm×0.5cm至2.3cm×0.7cm大,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多发性斑片状和结节状强化灶,周围见水肿带围绕(未见强化),中线居中,脑室正常,拟多发性转移瘤.

  • 标签: 无反血性结核病
  • 简介:尽管数十年来人们从未放松过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是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人口的全球性流动以及耐药结核的出现,使得结核病疫情的控制面临新的挑战.而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由于解剖结构的特点往往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进而导致严重后果.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占神经系统各部位结核病的70%左右,其发病率是结核疫情严重性的指征之一,因此重视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是结核病疫情控制中的重要任务.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菌素试验 脑脊液检查 吡嗪酰胺 异烟肼 利福平
  • 简介: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armeningitis,TBM)和脑膜癌病(meningealcarcinomatosis,MC)临床均可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降低以及MRI呈脑膜强化表现等,早期二者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早期鉴别诊断的要点.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膜癌病 TBM MC 脑基底部 肿瘤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合并脑室内感染的脑积水的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对54例合并脑室内感染的脑积水病人进行治疗,在结合抗生素冲洗的同时,分别行透明隔造瘘术、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脉络丛凝固术及内镜引导下脑室外引流术.结果脑积水及炎症控制49例,死亡5例,随访22例无复发。结论运用神经内镜治疗合并脑室内感染的脑积水病人.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神经内镜 感染 脑积水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神经系统(NS)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患者并发NS机会性感染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研究AIDS与NS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6例分别表现为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带状疱疹、结核性脑膜炎(2例)、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和脑脓肿,考虑AIDS所致NS机会性感染.6例患者中5例预后不良.结论HIV具有亲淋巴性的特点,可造成机体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和体液免疫缺陷,较易并发NS机会性感染,且多数预后不良.对NS感染久治无效时,应考虑AIDS可能.

  • 标签: 艾滋病 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对自1984年2月~2003年10月住进我院的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在胃肠道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8.21%,胃肠道的平均期间患病率为26.87%,其感染率高.结论应结合精神病院的特点,对精神病患者特别是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院内感染进一步的监测和防治.

  • 标签: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和Ca^2+通道阻滞剂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百曰唼菌液诱导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应用第二代细胞内Ca^2+荧光指示剂Fura-2/AM负载突触体.测定突触体胞浆内[Ca^2+].变化及MK-801和Nimodipine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突触体胞浆中[Ca^2+].在注菌后30分钟即已明显升高.随脑损伤时间的延长,[Ca^2+].持续进行性升高。Nimodipine治疗后,突触体胞浆内[Ca^2+]明显下降,MK-801预处理后4小时和24小时组突触体胞浆内[Ca^2+].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与神经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和NMDA受体依赖性迟发性钙离子内流引起的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密切相关.MK-801和Nimodipine通过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感染性脑损伤。

  • 标签: 感染性脑损伤 脑保护作用 NMDA受体 非竞争性拮抗剂
  • 简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因其反复发作,最终分流管梗阻而致手术失败;可导致颅内感染,形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脑室炎;抗感染治疗以及治疗后再分流时机的选择较困难.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感染患者9例,现对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 标签: 感染 脑室-腹腔分流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称颅内感染,是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和寄生虫等引起的炎性病变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感染途径包括血行播散、邻近病灶的浸润和沿周围神经蔓延.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脑膜炎和脑炎.不少病变同时累及脑膜和脑实质,又称为脑膜脑炎.病理改变包括脓肿、肉芽肿、粘连、囊性变、血管炎、脱髓鞘和脑积水等.

  • 标签: CT检查 MRI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颅内结核 病毒性脑炎 脑脊髓炎
  • 简介:自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揭示了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艾滋病)以来,截止2003年底,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幸免,估计感染、发病与死亡的人数已近7000万;预计至2010年,艾滋病流行最早的许多非洲国家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将因艾滋病而减寿30岁左右.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感染 防治措施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T检查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病毒性脑炎28例,细菌性脑膜炎24例的病人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sICAM-1和TNF-α含量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在急性期CNS感染各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菌性脑膜炎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1).在恢复期CNS感染各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ICAM-1和TNF-α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过程,与病程密切相关,可作为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细菌性脑膜炎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利用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又可以定时向蛛网膜下腔注药,治疗颅内感染及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同时又可以持续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积水发生.方法在全身抗菌素治疗同时们采用持续腰蛛膜下腔引流成功治疗的80例颅内感染及术后皮肤切口瘘的患者,获得良好效果.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每日1~2次直接经导管术端用含庆大霉素8万U的脑脊液稀释液缓慢置换注入蛛网膜下腔.或者每日1次注入0.5g不稀释的氯霉素注射液[1],连用3日,每日复查CSF.结果以上病例采用本方法,颅内感染46例全部治愈.检查CSF,白细胞数<10个/L切口瘘34例,切口全部愈合.复查平扫及强化CT均未发现室管膜炎、脑膜炎影像.其中2例脑室轻度扩大,其余均未发现脑室明显扩大.结论采用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重新产生新的无菌性脑脊液,置换出炎性脑脊液,炎症消退,同时注入抗菌素,抑制细菌生长,提高免疫力,能够控制颅内感染,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致热原消除,高烧也减退.

  • 标签: 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 注药 治疗 颅内感染 术后 皮肤切口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