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环境是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睡眠环境是保证能够进行正常睡眠的外部条件,良好的睡眠环境,是健康睡眠的重要保障。中医睡眠养生十分重视睡眠的居室环境,强调以人为本,人与居室环境相协调,并有适合、舒适的卧具、枕具等,从而使人能够在适合的睡眠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睡眠。

  • 标签: 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学
  • 简介:改善睡眠环境是治疗睡眠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人们对新的睡眠环境产生了很多的不适应现象,由此而产生了睡眠环境。本文仅从睡眠环境的睡眠用具--床垫的健康要求角度,探讨改善睡眠环境的重要性。

  • 标签: 床垫 睡眠环境学 人体工效学
  • 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睡眠医学中心成立于2013年11月,于2014年1月正式运行。中心以临床睡眠及其相关性疾病的中西医诊疗和科研为学科发展方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及相关疾病为特色,注重大众睡眠医学健康教育和睡眠科学知识的科普工作。中心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书臣主任医师牵头领导,利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进行全睡眠疾病的临床诊断与中西医治疗工作。中心特邀广安门医院刘艳骄主任医师出诊,并长期与空军总医院临床睡眠医学中心进行技术交流。中心特色是通过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时间检查、清醒维持实验及持续正压通气压力滴定等方法。对睡眠呼吸障碍、失眠、睡眠节律紊乱、嗜睡与发作性睡病、睡眠行为异常、睡眠运动性疾病、夜间发作性疾病及其他睡眠相关疾病进行监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也是睡眠质量评价研究室、中西医结合睡眠医学合作基地,为中西医结合诊治睡眠障碍的临床与教学、科研基地。中心注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流程科学合理,人员职责明确,操作规范符合国际标准。技术人员中现有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技师1名。1人通过RPSGT;能够熟练准确采集、分析判读多导睡眠图,规范实施多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和清醒维持试验;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模式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滴定及治疗技术,正确使用体动监测技术和睡眠相关量表。

  • 标签: 睡眠中心 睡眠环境学 广安门医院
  • 简介: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群痴呆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每增加4~5岁痴呆患病率增加1倍,80岁以上年龄组逾1/3者患有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1zheimerdisease,AD)是所有年龄组痴呆性疾病中的最常见类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志 影像学 进行性神经变性病
  • 简介:由美国StevenD.Waldman教授主编、王保国教授主译的《图解疼痛治疗》(PainReview)已于2010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标签: 治疗学 出版 疼痛 图解
  • 简介: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CSVD)的范畴,不同类型CSV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是不同的,诸多研究显示,CMBs已成为影响卒中后出血转化、预后和复发、造成认知障碍以及年龄相关能力丧失的重要危险因素。CMBs与脑出血联系紧密,可作为某些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和出血预测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CSVD的发生机制,对制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探讨CMBs发病机制(包括基因遗传、组织病理学)、早期预警及干预的手段是解决上述医学难题的关键。本文重点对CMBs的定义及存在的争议、发病机制、流行病、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分析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CMBs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 标签: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小血管病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环境因素对帕金森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变量包括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及饮用水等.结果病例组44例,对照组36例.在众多的环境暴露因素中,病例组中喝井水的比例(50%)和接触过化肥的比例(18.1%)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χ2=5.15,P=0.02和χ2=5.15,P=0.03,其他的环境暴露如农药的接触,种农作物,合成树脂的接触以及居住在农村等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了居住在农村和用井水的相互作用发现,居住环境和饮井水之间无交互作用,即χ2=1.48,P=0.22和χ2=1.11,P=0.29,喝井水与PD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以未曾饮用井水作为参照,饮用时间<9年是其4.1倍(OR=4.1,P<0.01),饮用时间10~20年时OR=1.13,饮用时间>20年OR=1.17,随着饮用时间的延长,这种关系有所减弱,但危险性仍高于未曾饮用井水者.结论环境因素中井水的饮用与PD的发病可能有关.

  • 标签: 居住环境 工作环境 帕金森病 PD 危险因素
  • 简介: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自身调节储备)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和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血管储备 影像学
  • 简介:老年人脑CT和MRI经常显示脑室周围和皮质下白质区域的信号强度改变,这被称为脑白质疏松。尽管轻度受累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严重的脑白质疏松会引起认知障碍和步态异常。在组织病理学上,脑白质疏松区域总是表现为小动脉和微动脉硬化,管腔狭窄以及迁曲,同时伴有因缺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神经胶质增生,脱髓鞘和轴变缺失。遗传变异在脑白质疏松的体积及其相关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中起相当大的作用。阐明与脑白质疏松个体差异有关的遗传因素特征有助于增强我们对缺血性脑损伤分子机制的理解,并为这种常见类型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预防开辟新途径。

  • 标签: 遗传学 血压 小动脉硬化 白质脑病 认知
  • 简介:基因系指携带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人类基因分布于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由1条双螺旋DNA分子构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四种核苷酸,并按照碱基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结合形成碱基对。人类共有约30亿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排列形成的基因数目为10万左右。

  • 标签: 基因组学 DNA分子 脱氧核糖核酸 常染色体 碱基配对 碱基对
  • 简介:神经经济是神经科学、经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系指应用神经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与人类相关的经济行为,并进一步研究决策的神经学基础。

  • 标签: 经济学 医学 综述文献
  • 简介:眩晕患者的诊断过程始于对病史以及随后的全身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准确评价。这步骤通常能够识别确切的病因,或者至少可鉴别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神经放射检查必须作为选择性诊断手段加以考虑,包括CT、MRI、MR血管造影(MRA)以及血管造影术。对于周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Meniere病、外淋巴瘘、局部外伤、中毒性迷路炎、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渗液等疾病的诊断而言,影像技术的作用是有争议的。CT和MR可用来排除其他病理学原因和证实诊断。分辨率和增加和能够增强迷路内液的特殊MRI序列的应用,使我们能够对迷路的结构和病理学变化进行更详细地分析。T1和T2对比序列检查都是必需的。当怀疑中耳类以及在外伤后眩晕随访时,需要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很多,包括椎基底循环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小脑和脑干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中脑缺血和多发性硬化最为常见。在这些情况下,影像检查应该是强制性的。CT能够诊断大多数小脑出血以及小脑和脑干的急性缺血,增强的MRI已经证实是检测后颅窝病病变最为敏感的工具。弥散加权MRI能够比常规MRI更早地显示急性缺血性改变。MRA能提供类似血管造影片的颅内血管图像。有证据表明,有时可避免进行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术。MRA的分辨率不如传统的血管造影术,还可能受到活动和其他伪影的影响。选择性的后循环血管造影通常对治疗决策有提示作用。

  • 标签: 神经放射学 眩晕 迷路内液 CT MR
  • 简介:最近10年,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神经影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成像技术1998年,多层螺旋CT(MSCT)问世。X线管球每旋转一周,多层探测器同时接收穿过人体组织的x射线可获得4层以上的影像数据;至2005年初,探测器数量已经达到64层,同时x线管球旋转一周的速度从秒级缩短为毫秒级,目前,

  • 标签: 诊断技术 神经病学 放射摄影术 综述
  • 简介:在血管神经病临床教学中,设计了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病案导式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CBS包括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评价精讲等步骤。通过病例的引导和深入,学生巩固了理论课知识,培养了临床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CBS是血管神经病临床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 标签: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 血管神经病学
  • 简介:体质与睡眠障碍性疾病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从体病相关论与中医体质应用于睡眠障碍性疾病展望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中医体质学 睡眠障碍
  • 简介: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80%,其中半数由颈动脉狭窄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的病理学基础,动脉炎、放射治疗、夹层分离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也可导致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可分为5期:内膜增厚期、斑块形成期、血管重构期、血管狭窄期和血管闭塞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主要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最初2cm内,颈动脉球后外侧壁。斑块类型包括溃疡型斑块、钙化性斑块、多发性斑块和偏心性斑块等,狭窄严重程度、斑块形态和结构以及破裂风险的评价对血管性事件的预防至关重要。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影像学诊断 斑块 病理学 形成期
  • 简介:2007年9月7日至8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了'急性卒中治疗最新神经影像进展'大会,卒中神经病专家、神经放射学家、急诊科医生、神经影像研究学者,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院成员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成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最新的神经影像在急性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此次大会的主旨在于评价急性卒中神经影像的最新临床实践,并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1)标准化灌注和半暗带成像技术;(2)缺血半暗带影像标志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的验证;(5)影像的生物标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的验证;(4)建立急性卒中影像的中心数据库.这篇报告对这些建议进行了总结并检验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 标签: 卒中 神经放射摄影术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