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近二十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手术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具体的手术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1-3]。手术通道的创伤问题,尤其对鼻腔黏膜、鼻甲、鼻中隔、蝶窦结构的处理上,常被人忽视,甚至避而不谈。因此,重新认识该入路的解剖与技术很有必要,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 微创技术 鼻部并发症
  • 简介:由国际神经外科学会、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共同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国际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国内外同道参会交流。大会内容涵盖锁孔显微手术、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众多的国际神经外科大师将展示锁孔手术的最新进展与高超技能,共享手术经验,讨论手术指南。

  • 标签: 国际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学会 微创手术 锁孔手术 国家级继续教育 教育课程
  • 简介:目的:小切口急诊手术联合健康教育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福州市第七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行传统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和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2组均于围术期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对睡眠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同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小切口手术联合健康教育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微创小切口手术 健康教育 急性阑尾炎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CT定位抽吸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脑出血脑疝患者穿刺血肿清除术,CT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抽吸引流,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发病距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和出院时的生存情况。结果出院时意识状况:神清4例,浅昏迷7例,中度昏迷3例,深昏迷4例,死亡8例,死亡率22.9%,8例中6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炎,1例死于再出血。另外9例因放弃治疗而死亡,总死亡17例。存活18例中,随访出院后3个月GOS评分优良率27.8%。结论抽吸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患者,创伤小,时间短,及时缓解了脑疝,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CT定位 微创
  • 简介:目的探讨脑脓肿发病特点和预后,以及CT定位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疗法治疗脑脓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62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脑脓肿患者采用CT定位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疗法;其余10例采用手术切除疗法。结果手术组治愈43例,治愈率为82.7%;6例好转,好转率为11.5%。开颅手术组治愈6例,治愈率为60.0%;3例好转,好转率为30.0%。术后6例患者死亡,开颅组和穿刺组各3例。结论采用CT定位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脑脓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脓肿 CT定位 微创穿刺 抗生素冲洗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病变手术治疗及其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5例脑干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1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颞下入路1例,枕下小脑幕上入路1例。所有病人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超声技术,5例病人应用荧光引导技术,2例应用3D打印技术。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贯穿所有病人临床诊疗始终。结果病变镜下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及活检6例。术后神经功能症状改善7例,保持不变4例,加重3例,死亡1例。随访14例,时间3个月-6年,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3例。结论脑干病变手术治疗极具挑战性,严格把控手术指征,合理制定手术策略,加上个体化诊疗、MDT以及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质量,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脑干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多学科协作 神经导航 电生理监测 3D打印
  • 简介:病例1:患者男性,61岁。抵达阿塔卡玛(海拔4000米)2d后出现霹雳样头痛,随后意识丧失。转运到低海拔地区后病情逐渐好转。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显示弥漫性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图1)。最终诊断为高海拔脑水肿。病例2:患者男,51岁。因为吸入性肺炎、缺氧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抗生素治疗后病情改善,1周后痫性发作。脑MRI显示弥漫性脑出血(图2)。

  • 标签: 脑微出血 弥漫性 NEUROLOGY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肿瘤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丘脑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经皮质侧脑室入路9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4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4例,经顶间沟入路3例。观察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短期内病人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14例,无明显变化4例,加重2例。出院时KPS评分:90~100分9例,60~80分6例,30~50分3例,10~20分2例。结论对于丘脑肿瘤显微手术治疗,个性化选择入路、掌握手术要点及方法是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脑肿瘤 丘脑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究肾癌患者围术期睡眠状况并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涿州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记录患者的临床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睡眠情况的因素。结果:失眠组患者患病时间、肿瘤分级、肿瘤大小均高于正常组(P〈0.05),失眠组PSQI总分为(8.25±2.43)分,正常组PSQI分为(4.96±1.48),失眠组高于正常组(P〈0.05);化疗、放疗、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与睡眠状况存在正相关。结论:肾癌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下降,放疗、化疗、肿瘤直径和病理分级是影响睡眠状况的因素。

  • 标签: 肾癌 围手术期 睡眠状况 研究
  • 简介:目的:探究影响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睡眠状况的因素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收治的泌尿外科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共106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价,按照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将患者分为睡眠质量尚可组(〈8分,34例)和睡眠质量差组(≥8分,72例),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的负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Analysis)分析睡眠质量与患者负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将睡眠质量差组按照速记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耳穴埋籽护理方式,观察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睡眠状况不同的2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睡眠状况差的患者SAS得分[(47.59±12.75)分]和SDS得分[(56.35±15.32)分]明显高于睡眠质量尚可组的SAS得分[(37.89±6.71)分]和SDS得分[(41.33±12.01)分];利用Peason相关性分析对患者的SAS得分和SDS得分与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患者的睡眠状况与患者的SAS得分(r=0.649)和SDS得分(r=0.446)呈正相关;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58.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30.6%),无效率(2.8%)低于对照组患者无效率(16.7%),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睡眠状况与患者的负性心里状态有关,临床上建议多关注患者的情绪,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可采用耳穴埋籽法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临床上锦衣管饭推广。

  • 标签: 泌尿外科 围手术期 睡眠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larforamen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例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例C型和9例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例;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例,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例;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例;面瘫加重2例;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例,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累及范围,应用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 入路 髁旁-颈外侧 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矢状窦前1/3段13例,中1/329例,后1/34例;肿瘤基底位于矢状窦16例,大脑镰22例,矢状窦和大脑镰同时受累8例。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1例。41例术后随访1~5年,肿瘤复发3例,行放射治疗2例,再手术1例。结论良好的手术显露,矢状窦及引流静脉的妥善保护和处理是提高矢状窦旁、大脑镰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脑膜瘤 矢状窦 大脑镰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采取复合手术治疗的24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术前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8例,Ⅳ级14例,V级2例。14例术中先做治疗性供血动脉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另10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全部病人均在切除病灶后行术中造影以评估切除程度。结果24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20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术前昏迷病人术后意识障碍改善。没有死亡病人,未发生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6例行DSA、8例CTA检查;除1例存在部分病灶残留外,其余23例均无病灶残留或复发;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复合手术为脑动静脉畸形提供了一个新的外科治疗方案;该技术可简化多次介入以及显微手术的治疗过程,并且能够实时地对切除情况进行精准地评估,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复合手术 显微手术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non-galenicarteriovenousfistulas,NGAVF)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NGAVF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切断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切除扩张的静脉球;消除了颅内出血的风险,解除了病变的占位效应。3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NGAVF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术中需精细操作,遵循以下原则:先切断供血动脉,然后切断回流静脉,最后去除球样扩张的静脉。

  • 标签: 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信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产妇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剖宫产产妇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比较最终结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2组产妇焦虑情绪均得到一定减少,但观察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生活水平及睡眠质量明显更高(P〈0.05)。结论:通过信干预可更加理解产妇意愿、需求,减少产妇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品质及睡眠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微信干预 剖宫产 产妇 焦虑情绪 护理满意度 睡眠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后面瘫的转归、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128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出现面瘫30例,统计分析可能影响面瘫恢复的因素。结果所有病人随访5-18个月,House-BrackmannⅢ(H-BⅢ)级及以上病人共7例。面肌痉挛不同病程间术后面瘫的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不同面瘫的起始级别、发生时间之间面瘫的持续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面肌痉挛病程与面瘫的发生相关(OR=0.404,95%CI:0.175-0.934,P=0.034);面瘫发生时间对面瘫持续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0),面瘫起始级别对面瘫持续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70)。结论面肌痉挛MVD术后面瘫的发生率较高,但预后良好;面肌痉挛病程越长,手术后并发面瘫的可能性越大,术后面瘫发生时间越早,面瘫持续的时间越长。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神经麻痹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82例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干预前对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试患者睡眠情况以及负性情绪,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测试,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29.3%,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48.8%,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36.6%,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56.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12.2%,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24.4%,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情况得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总体优良率为85.37%,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总体优良率为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够缓解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

  • 标签: 正念减压疗法 前列腺癌 手术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信平台在小儿肠造口出院行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行肠造口术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n=20),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行肠造口术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延续性护理,n=20),对照组予以在院指导更换造瘘袋,出院电话回访进行护理;观察组利用信平台建立延续护理小组进行护理。以出院3个月后,2组小儿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肠造口知识知晓度、患儿家属焦虑水平、患儿家属睡眠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测评。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造口护理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状态焦虑水平得分、睡眠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平台因其及时性、可视性、方便性等优点,对出院患儿施行延续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改善睡眠,提升照护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微信 延续护理 焦虑 小儿肠造瘘术后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16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Ⅳ级切除;术后随访6~48个月,SimpsonⅡ级切除16例未见复发;SimpsonⅣ级切除6例中,4例术后0.5~2年复发,采用伽玛刀治疗2例,再次手术2例。新增对侧肢体感觉障碍5例、肌力下降2例,随访半年恢复正常。术前5例有癫痫发作,术后不再服用抗癫痫药物4例,药物使用明显减量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及静脉窦,是提高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术中无需强求SimpsonⅠ级切除和上矢状窦重建,会增加手术风险;对残留肿瘤术后可酌情辅以伽玛刀治疗或二次手术

  • 标签: 脑膜瘤 上矢状窦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血肿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凝血功能障碍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轻度凝血功能异常16例,重度凝血异常4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均急诊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轻度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5例在术后未出现迟发性血肿并且恢复良好,1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而重度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均出现迟发性血肿,3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结论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及时输成份血,可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凝血障碍 手术策略 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