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考试综合症又叫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适应障碍,是由于考生面临重大考试,心理受到严重压力而形成的过度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遏高的考试焦虑封考生危害极大,严重地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甚至造成考试失败。应啻引起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就考试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及如何调整进行综述。

  • 标签: 考试综合症 心理障碍 情绪 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
  • 简介:考试焦虑在学生群体中相当普遍,考试焦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焦虑因子结构的演进反映了考试焦虑量表的发展;考试焦虑调查表、考试焦虑量表、五因素考试焦虑调查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等都是典型的测量考试焦虑的工具。考试焦虑的本质是状态的还是特质的争论,不仅体现了焦虑在人格变量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也进一步发展了人格变量中特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对于考试焦虑影响测验成绩的机制,尽管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支持干扰模型还是缺乏模型,但对两者的思考都有助于建立成功的治疗考试焦虑的干预策略。

  • 标签: 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调查表 考试焦虑量表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学生群体 学业成绩
  • 简介:目的探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文献法搜集各种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结果综述了考试焦虑的情绪中心治疗,认知中心治疗和学习技能中心治疗三种治疗取向,对每种取向中的具体考试焦虑治疗方法和效果加以比较,分析了考试焦虑治疗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考试焦虑治疗研究的发展方向。结论认知中心的治疗是应对考试焦虑的较好方法,其它取向的治疗需要辅以认知中心的治疗才有效果。

  • 标签: 考试焦虑 非药物治疗 情绪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中国14-15岁的中学生对重要考试的失败后果的担忧情况,比较由于父母、教师、同学以及自身的原因而导致的担忧水平。方法采用“对重要考试失败结果的认知问卷”(FOE),调查14-15岁的中学生603名,并进行了检验。结果学生在父母原因方面的担忧程度最高,其次为教师原因;学生在担忧考试失败后丢面子方面评价等级较高;在问卷4个维度的少数条目上,存在一定性别差异。结论他人乃导致学生担忧的主要来源;应对考试焦虑不能忽视家庭干预的力量,以及性别差异特点;我国文化中的面子观念在中学生身上也有所体现。

  • 标签: 中学生 考试焦虑 教师 力量 父母 性别差异
  • 简介:目的:了解初中毕业班学生升学考前心理健康与考试前学习焦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HT量表和《考试焦虑诊断》对372名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初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考试焦虑测试。结果:初三学生临考前心理问题检出率17.47%,其表现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男女之间无差异。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受到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的影响,具有考试焦虑症状人数比例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结论:初三学生临考时具有强烈的心理焦虑反应,特别是女生,提示学校应对学生积极开展考试心理辅导。

  • 标签: 初三学生 心理素质 考试焦虑 研究 初中生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比较盲人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修订后的大学生心理状态问卷对盲人大学生100人,正常大学生116人进行了调查。结果:(1)盲人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在抑郁、焦虚、孤独、自卑感,偏执和敌对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盲人大学生内部,全盲和半盲在抑郁、焦虑、偏执、敌对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盲人大学生群体心理状态普遍低于正常大学生。

  • 标签: 盲人 大学生 群体心理状态 比较 调查 焦虚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以便进行相应教育。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对300名大学新生的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应激源在于考试失败,不理想,学习负担重和升学压力,其次为家庭经济困难和被人误会或错怪;除丧失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男女新生之间并无显著性别差异,对相应教育方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大学新生 生活事件 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 简介:目的针对大学新生的适应困难提出心理调适对策,帮助他们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结果大学新生在角色转换、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理想冲突等方面与其它高年级同学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是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办法。

  • 标签: 大学新生 心理调适 适应问题 心理素质
  • 简介: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被人们所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许多人总是用心理是否健康的眼光去看待大学生的行为,容易产生错误误区。建议从人性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去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问题 教育 人性 心理素质
  • 简介:目的:比较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亲子关系类型的异同点。方法:对25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因素分析将大学生亲子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命名为“感谢型”、“对立型”、“顺从型”和“沟通型”;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对立型”亲子关系上表现明显。结论:独生子女大学生与父母的“对立型”关系居多,部分男大学生亲子关系不成熟。

  • 标签: 大学生 亲子关系 独生子女 感谢型 对立型 顺从型
  • 简介:通过对15例大学生自杀案例的调查分析,特别是对其中3例进行危机干预成功经验的总结,提出三点结论:①大学生自杀一般是在某些特定的对于本人有着较特殊意义和强烈精神刺激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作用下发生的;②自杀前一般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心理危机期或反应期,这是进行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期;③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诊治是减少自杀的关键。建议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支持系统,这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是极为有益的。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 预测 防治 自杀案例 家庭支持系统
  • 简介: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择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部分学生陷入各种心理误区,对此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不仅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还要重视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做好心理指导和调适。

  • 标签: 大学生就业 择业心理 调适 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扩招 毕业生就业
  • 简介:抑郁是大学生心理不适的主要原因,其抑郁程度因专业、年龄、性别和地域而呈现出不同差别。抑郁心理主要是认知脆弱性和特定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调适抑郁心理的有效方法是认知法、内观法和森田法。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 心理辅导 原因 负性生活事件 认知法
  • 简介:人的一生是在不断调适自我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对于步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主动调适自我,适应全新的大学生生活是十分必要的。人生目标和态度,人际交往的范围,个人的经历与认识水平,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等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调适。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因素,则有利于培养其自我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调适能力 认识水平 高等院校 归因 探析
  • 简介:目的了解和分析大学生自尊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感量表对416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封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结果大学生在性别、城乡、家庭教养方式、体育运动水平、交际能力上其自尊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正性情感、情感平衡、人际关系方面的应激、学习成绩封大学生的自尊存在着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封大学生进行自尊教育。

  • 标签: 大学生 教养方式 性别 交际能力 自尊水平 自尊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上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64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测评。结果月上网时间平均不足4小时的同学的SCL-90总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月上网时间平均4至10小时的同学的SCL-90的总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月上纲时间平均10小时以上的同学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接近全国常模,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恐怖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结论合理健康的上网,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紧张和压力的释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过度上网,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容易引起人际情感的淡化。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际情感 网络 上网时间
  • 简介:传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行为规范的重要特征.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孝道的态度调查,了解他们目前的思想动态,为指导今后的学生工作打好基础.调查发现,本科生封随侍奉养的赞同程度最高,其次为敬爱祭念,抑己顺规,而封荣规留后的赞同程度最低。大专生则封抑己顺规、荣亲留后的赞同程度较高,而封随侍奉养、敬爱祭念的赞同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态度调查 大学生 孝道 传统 显著性差异 伦理思想
  • 简介:目的自我接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对女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且其研究重点在于说明自我接纳对于增强人际信任、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方法采用丛中、高文凤所编制的自我接纳量表、Remple&Holmes编制的信任量表、自编的一道测量人际关系满意度的问题对20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自我接纳、人际信任、人际关系满意度三者的相关都达到统计学士的显着性水平(P〈0.01)。2、通过对自我接纳进行高低分分组,将其在人际信任和人际关系满意度上进行差异性检验,得出存在着显着性差异。3、通过自我接纳、人际信任预测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人际信任首先进入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的预测。

  • 标签: 女大学生 自我接纳 人际信任 人际关系满意度 人际关系 满意度
  • 简介:大学生自杀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者人格心理误区的分析,揭示了人格心理误区与自杀的相关性。并简述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方法。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 人格障碍 健康人格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