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海德(F.Heider)和维纳(Weiner)。归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它是研究如何推测、判断、解释人们行为及其行为结果原因的理论。在管理学中,归因理论侧重于研究个人解释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认识过程,并力图通过改变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人的行为。它认为人们对行为的结果主要归结于四个因素,即努力、能力、任务的难度和机遇。而人们也都会把自己行为的成败进行归因,归结不同的原因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而影响以后的行为。

  • 标签: 归因理论 人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 认识过程 失败原因 自我感觉
  • 简介:在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学术思想指导下,经过近二十年学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临床实践,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体寤寐有共同物质基础,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立从肝论治法新观点,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康复、预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经验,树立正确对待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科学观点。

  • 标签: 天人相应理论 昼开夜合现象 失眠症
  • 简介:目的探讨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侧听神经瘤单侧切除及分期侧切除的方法及术后效果.结果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分期侧切除1例,全部切除肿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面瘫,后组颅神经损伤2例,有1例需鼻饲,1例死亡,术后随访到6例,5例生活能自理,1例死亡,分期侧切除者无复发.结论侧听神经瘤手术方式应根据每个病人双耳听力情况及肿瘤大小和生长速度而定.

  • 标签: NF2 手术治疗 双侧听神经瘤
  • 简介:1999年9~11月,在中国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举行了疗养院心理医师培训班,现任日本国森田疗法学会理事长,九州大学医学部主任田代信维教授应邀来访,作了题为"森田疗法理论及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森田的神经症理论、治疗方法、各治疗期的目标、治愈的标准及对神经症以外疾病的适应症.以下就其报告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介绍.

  • 标签: 森田疗法 神经症 治疗期 心理医师 疗养院 治愈
  • 简介:例1:女,47岁。因“突发意识丧失8h”人院。患者于8h前在玩耍时突然感觉乏力,站立不稳。随即卧床休息,继之出现呼之不应。无四肢抽搐、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就诊,行颅脑CT未见异常。给予“丹红、奥扎格雷钠及桂利嗪”等治疗,于8h后苏醒。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 标签: 双侧丘脑梗塞 大小便失禁 奥扎格雷钠 意识丧失 卧床休息 四肢抽搐
  • 简介:睡眠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对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我国古代很早就对人的睡眠进行了研究,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最能体现本土化和民族性。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借助道教睡眠术的基本理论,从呼吸控制、睡功、睡眠中的环境等方面出发,对二者思想做出对比分析,指出道教睡眠术与经络催眠对心灵深层结构的相似性来源于其心理实践方式——暗示和潜意识,并进一步整合,以求尽可能地将我国传统文化应用现代心理咨询实践中。

  • 标签: 呼吸控制 睡功 经络催眠
  • 简介:颅脑创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导致外伤性矢状窦破裂的发生率相应增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救治外伤性矢状窦破裂,选择手术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笔者对近年救治的6例闭合性矢状窦破裂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矢状窦破裂 双侧瞳孔散大 闭合性 患者 救治 去骨瓣
  • 简介:额脑挫裂伤是较为常见的颅脑损伤,其损伤机制复杂,伤后早期病情较轻,但常常突然病情加重,且手术时机不易捕捉,死亡率高,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

  • 标签: 双额脑挫裂伤 临床特点 治疗策略
  • 简介:丘脑出血是脑出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大多是由于膝状体动脉或穿通支破裂引起,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而肥胖、糖尿病、心脏病及使用抗凝药物等因素也可导致出血,血管畸形、Moyamoya病等血管异常则临床较为少见。现将1例反复侧丘脑出血的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丘脑出血 双侧 反复 MOYAMOYA病 抗凝药物 血管畸形
  • 简介:护理管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就是通过执行严格的纪律,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使用奖惩等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其中易被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情感。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护士长用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的态度去激发护理人员的内在动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护理管理的各项目标。

  • 标签: 情感因素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岗位责任制 护士长
  • 简介: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开始关注网络成瘾现象,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防治理论与实践方法,对网络成瘾的戒除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本文将按照临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分类视角对这些理论与实践的防治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以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综合症 防治 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诗人的“痴狂”这一特殊的精神现象及其基本内蕴。方法运用中国型生命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古典诗学创作论与传统精神病理学互相关联的方法对诗人的“痴狂”加以考察。结果诗人的“痴狂”作为轻度神经症,来源于价值时空及其逻辑和工具时空及其逻辑间,灵性生命和肉体生命间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和现实时空维度和人文生命层面构成了“正邪两赋”的基本格局。结论诗人的“痴狂”对于麻木,庸俗的凡人具有提醒精神的治疗力量。

  • 标签: 治疗 麻木 轻度 神经症 病理学 生命
  • 简介:目的探讨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4例海洛因成瘾病人术前行美沙酮脱毒治疗;之后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在侧扣带回前中1/3交界处射频制造毁损灶;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和帮助其回归社会.结果均顺利接受了治疗全过程,无明显并发症.随访半年,2例病人无复吸;1例术后1个月内偶有复吸,其后无复吸;另1例病人术后4个月起复吸.操守较好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明显缓解,海洛因渴求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安全、近期有效;可能与精神症状的缓解有关,长期效果有待随访.

  • 标签: 扣带回 物质相关性障碍 立体定位技术 戒毒
  • 简介:目的探讨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5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功能锻炼治疗,侧治疗组加用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加用单侧电刺激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治疗前)、末期(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侧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1);FMA、MBI明显提高(P〈0.01)。结论侧电刺激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双侧电刺激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内隐记忆中的启动效应和技能学习领域的测验方法及其理论基础,为临床选择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提供了依据。内隐记忆的各研究领域既互相联系而又相互区别,故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多只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领域中的某一具体类型,在临床应用选择时应全面考虑而有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方法。

  • 标签: 内隐记忆 神经心理学测验
  • 简介:复发性颈动脉狭窄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手术或介入操作部位或其附近形成的一种进行性病理学过程。虽然这种再挟窄在开始时通常没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其症状会逐渐显现,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这部分患者理所当然地成为修复手术的候选者。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发现了易患复发性颈动脉狭窄的几种危险因素。不过。对于每一种易患因素的确切作用尚有很大争议。阐明每种因素在颈动脉狭窄发病机制中的影响范围的确很有必要,因为这将会极大地促进高危患者群体的鉴别,进而帮助确定在这些患者中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复发 危险因素 临床试验 影响范围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了解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发现研究趋势和问题。方法文献法。结果学业自我概念相关因素最主要的有性别,学校环境,学生对学校态度,教师期望,父亲社会经济地位,学习困难,智力分数等。结论通过改变学业自我概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学业自我概念也影响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对学业自我概念问题应加强横向或纵向的动态和比较研究。

  • 标签: 自我概念 学业成绩 学生 学习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4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判定是否睡眠障碍,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部位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睡眠障碍和无睡眠障碍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睡眠障碍和无睡眠障碍患者抑郁、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睡眠障碍95例,发生率为46.6%(95/204)。女性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57.6%),其次为〈50岁(41.5%)、50~69岁人群(32.9%),脑卒中发生在皮质下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64.2%),其次为大脑皮质(27.4%)、小脑(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部位位于左半球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半球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卒中后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SCL-909项指标、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较高,而Barthel指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并与性别、年龄、卒中部位有关,可导致抑郁、焦虑、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下降,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护理工作。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抑郁
  • 简介: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Hachinski在1987年首先提出的,用于描述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CT上的低密度灶或MRI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区。LA在6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伴有脑血管病或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

  • 标签: 危险因素 功能障碍 MRI 患者 血管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