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强迫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常见症状,与其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全部强迫患者的病历,共166例,将有关因素和数据填入调查表中,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为1.72:1。平均发病年龄(24.02±11.77)岁,男女平均发病年龄有差异(u=3.45,P<0.01),男性早于女性,内向性格占56.63%,治疗有效率95.48%。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占多数(74.10%),学生、工人、干部占职业前三位,特别是学生占40.96%,诱因前三位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感情与家庭变故和学习任务过重,强迫病人有增加的趋势。临床强迫症状中前三位是强迫意向,强迫检查和强迫洗涤,症状分布间差异具有显著性(χ^2=99.54,P<0.005)。结论强迫的发生主要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

  • 标签: 病历资料 心理卫生 强迫症 心理社会因素 治疗
  • 简介:原发的心脏肿瘤相当少见,尸检报道发生率为0.002%~2%,四分之三是良性肿瘤,其中近一半是心脏黏液瘤(Cardiacmyxoma,CM),而约75%的CM发生在左心房,15%~20%在右心房,左心室及右心室更为少见,各占3%~4%。CM的首发症状可以为外周血管的栓塞,且50%-80%发生在脑血管。

  • 标签: 心脏黏液瘤 血管并发症 心脏肿瘤 良性肿瘤 外周血管 首发症状
  • 简介:目的了解和评价WHOQOF—BREF在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统一指导语。调查表由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结束时独立填写或在医师指导下填写。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时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结果治疗前Cronbachα=0.7499,治疗后Cronbachα=0.8770。WHOQOL-BREF的第4个条目在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其余各个条目的差别均非常显著。研究前HAMD评分与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呈负相关(P〈0.01),第6周与各个因子均呈负相关(P〈0.01)。年龄、婚姻、文化和居住地不同,生存质量有差别,但治疗后差别消失。结论WHOQOLBREF在抑郁患者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可用于评定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生活质量 抑郁症 WHOQOL-BREF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凶杀行为特征.方法用自编行为特征调查表,分别对83例精神分裂行凶者与62例精神正常行凶者进行对照分析,并对前者的精神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行凶者性格以内向及多疑为主,而精神正常行凶者性格以外向及暴躁为主,精神分裂行凶者其作案目的不明或受病态支配为主,精神正常者作案目的以贪利及激情作案为主,精神分裂患者多于白天在自己家中公开作案,伤害对象以家人为主,精神正常者以伤害同事为主,精神分裂患者作案后多数不潜逃、不销毁工具,其作案工具以菜刀及身边物件为主.精神分裂行凶者其精神症状以被害妄想及幻听为主.其伤害的家人主要是妻子及母亲,大部分在起病3年内作案.结论两组在个性特点、行为动机、作案方式、伤害对象、案发后表现及作案工具方面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评定辨认能力及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为减少精神分裂凶杀行为的发生,应尽量加强刚起病3年内的看护及治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凶杀 行为特征 激情作案 看护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分裂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总院及分院共687例分裂患者日医嘱微机查询.结果(1)在687例分裂患者中药物使用频率依次为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维思通、奎地平,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治疗剂量为13.5~4012mg/d,平均(367±250)mg/d.(2)687例患者中516(75.11%)例患者使用经典抗精神病药,185例(26.92%)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432例(62.88%)为单一用药者,255例(37.11%)患者配合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物,而3种或3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配用为0例,总计53例(0.08%)患者合并使用抗抑郁剂,106例(15.43%)合并心境稳定剂.(3)合并心境稳定剂频率依次为锂盐46例,丙戊酸钠30例,卡马西平30例.结论目前天津市安定医院处方方式仍以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考虑与患者病程较长,大部分患者仍沿用原老医嘱,且长期住院患者受医保及经济负担影响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处方 用药方式 精神卫生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门诊失眠患者影响睡眠与觉醒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表,对以失眠为主诉的初诊病人经确诊为失眠,按姓名、年龄、职业、失眠病程、服用药物、上床时间、主要不适症状、对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等项目作临床调查问卷项目填写,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失眠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占63.98%;中壮年失眠患者比例最高;失眠患者记忆力减退者占80.71%、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者占81.82%,服用镇静安眠等类药物对记忆力减退和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均有明显影响;晚睡对白昼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以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临床失眠患者的防治、康复有其重要意义。

  • 标签: 失眠 睡眠与觉醒 临床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VBD)的TCD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经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为VBD的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其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将同期就诊的30例非VBD患者进行对照。结果VBD组与非VBD组相比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峰值平均血流速度下降(P〈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VBD患者TCD频谱形态表现为波峰圆钝,呈低阻波形。结论VB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TCD可作为其临床初步筛查和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 标签: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经颅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损害与海马代谢间的关系。方法对108例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匹配且有记忆力减退主诉的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通过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测量左侧海马区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肌醇/肌酸、胆碱复合物/肌酸,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复合物a峰/肌酸比值,以观察与记忆相关脑区的代谢物变化。结果脑白质疏松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24.00)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16.50)中位数评分低于对照组(27.00和2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其中以视觉执行能力(1.00:3.00)、注意力(4.00:5.00)、语言(1.00:2.00)、延迟回忆(0.00:2.00)等项评分降低最为显著(P〈0.05或P〈0.01)。韦氏记忆量表中文修订版进一步测验显示,脑白质疏松患者瞬时记忆(5.06±2.86)和短时记忆(32.76±13.3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68±4.41)和(46.95±14.8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左侧海马区N-乙酰天冬氨酸、肌醇、胆碱复合物与肌酸比值测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白质疏松引起的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视觉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及记忆(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显著降低,未发现这一改变与左侧海马代谢变化有关。

  • 标签: 白质软化病 脑室周围 认知障碍 磁共振波谱学 海马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与血浆增食欲素A的关系,以期为抑郁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67例抑郁患者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定,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研究组,n=37)及非睡眠障碍组(阳性对照组,n=30),多导睡眠图检测睡眠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增食欲素-A水平,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阴性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非睡眠障碍组比较,抑郁睡眠障碍组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浆0rexin—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P〈0.01);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长,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多,睡眠效率及维持率明显下降,浅睡(S1期睡眠)增加而深睡(S3、S4期睡眠)减少(P〈0.05,P〈0.01);REM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增多,REM活动度、强度及密度明显增强(P〈0.0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Orexin--A水平与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7、0.591、0.670,P〈0.01),与S3%+S4%呈负相关(r=-0.872)。结论睡眠障碍者抑郁程度较非睡眠障碍者更高,血浆Orexin—A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抑郁睡眠障碍的一项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觉醒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增食欲素-A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患者发病的情绪障碍及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功能量表(FAD)对29例神经性厌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家庭功能进行评定,并与大学生样本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神经性厌食患者SCL-90中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意,恐惧,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D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总的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功能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存在相关.结论神经性厌食患者对情绪障碍更易感,并且存在家庭功能的失调,并且其情绪障碍与家庭功能可以互相影响.

  • 标签: 神经性厌食 家庭功能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病房收治的焦虑患者10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式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心理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服务效果、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等,均明显占据一定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焦虑临床治疗的病患,开展心理的护理干预,能提升病患治疗及护理服务效果,改善病患的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 改善 焦虑症 睡眠质量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方法对鼾患者睡眠质量及免疫状态的改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莒县中医医院收治的鼾患者120例,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的睡眠质量及免疫状态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免疫状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免疫状态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免疫状态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比较,采用手术治疗后鼾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提示更明显,患者的免疫状态改善效果更佳,手术方法是临床治疗鼾的可靠方案之一。

  • 标签: 鼾症手术 睡眠质量 免疫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万拉法新对抑郁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2例抑郁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末血清催乳素(PRL)、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抑郁组男性LH、E2和女性PRL、FS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治疗后1、6周末男性患者PRL、T、E2和女性PRL、T有显著差异.结论抑郁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分泌异常,万拉法新可引起抑郁患者性激素分泌变异.

  • 标签: 抑郁症 万拉法新 药物治疗 性激素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58例为2001年6月~2002年9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者.人组标准:(1)首次住院;(2)年龄15~60岁;(3)符合CCMD-2-R或CCMD-3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有严重躯体疾病;(2)有原发性癫痫病史;(3)酒精、药物滥用或依赖者;(4)情感障碍或分裂情感障碍.

  • 标签: 首次住院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点 性别差异 精神科
  • 简介:目的:探索疏肝解郁胶囊对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应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指数(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头晕、心慌、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10.44±2.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6.92±5.03)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5.69±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21±3.57)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头晕、心慌、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29%,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抑郁情况和睡眠质量,且头晕、心慌、腹泻、口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疏肝解郁胶囊 抑郁症 睡眠障碍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青岛优抚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康复效果与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患者的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康复效果能够通过康复护理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为了探索精神分裂首次入院的性别差异。方法对194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患者的发病年龄,心理应激方面进行性别临床分析。结果显示≤25岁男性86例,女性53例,>25岁男性24例,女性31例,心理应激方面男性50例,女性31例。结论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早(P<0.05),心理应激方面男女相当(P>0.05)。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性别差异 心理应激 临床资料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抑郁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肥城矿业中心医院收治的抑郁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睡眠障碍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居住地、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150例抑郁患者中睡眠障碍者为118例,发生率为78.67%,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居住地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均是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抑郁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涉及面较广,应重视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干预。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方案对患者体征指标稳定的价值探究。方法:收录2020.3——2023.2期间,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患者,共计110例,入组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规范性分组并给予不同麻醉方案,统计麻醉护理效果差异。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纳入均等,分别行芬太尼麻醉、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结果:在麻醉诱导实施之前,患者组间体征指标(包含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未存在较大差异,麻醉实施后,于麻醉后10min、手术进行时、手术结束即刻再次针对患者体征进行监测,均显示观察组患者体征变化更为平稳,与变化明显的对照组相较差异显著,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参数更佳,P<0.05。结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方案对患者体征指标稳定的价值显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外科手术;芬太尼;右美托咪定;体征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缓解期精神分裂患者、主要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管理疾病的经历。方法:对21名缓解期精神分裂患者以及14名主要照顾者进行个人深度访谈。结果:疾病自我管理的经历可归纳为4个主题:①药物的自我管理是基础;②症状的自我管理是关键;③维持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是目标;④利用资源以及支持是愿望。结论:精神分裂患者在疾病的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及照顾者提供自我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患者 照顾者 自我管理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