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50岁以上)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评估与生存相关因素。结果中老年食管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3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体重减轻、术前并发症、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临床分期、术前低蛋白、术前放化疗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等是影响中晚期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食管癌多数属于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在可耐受情况下,积极行术前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 标签: 食管癌 中老年 手术 预后 多因素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E-ca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6例食管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粘膜细胞膜E-cad表达呈阳性。在癌组织中,E-cad细胞膜表达减弱。E-cad减弱表达率为65.8%(50/76),E-cad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P=0.02)、漫润深度(P=0.024)、静脉侵犯(P=0.04)、淋巴结转移(P=0.022)和临床分期(P=0.04)具有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表达降低占56.25%(27/48),有淋巴结转移组占82.14%(23/28),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有静脉侵犯组E-cad表达降低率为92.86%(13/14)和无静脉侵犯组为59.68%(37/6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cad减弱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 标签: E-CADHERIN 表达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静脉 食管鳞癌
  • 简介: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蛋白在30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mi-1蛋白在食管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6.6%和6.6%,Bmi-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Bmi-1蛋白表达与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Bmi-1蛋白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高表达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食管鳞癌 Bmi-1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评价指标
  • 简介: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2011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14例,其中单纯手术93例(单纯手术组),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121例(术后放化疗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37%和27.38%(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23%和31.65%(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5%、23%和98%、74%、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7个月和64.6个月(P〈0.05)。术后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以1-3级为主,3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和咳嗽,晚期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和吻合口狭窄。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安全、可行,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手术 术后放化疗 替吉奥 调强放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单纯手术、术后放化疗和单纯放疗等3种治疗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87例胸段食管鳞癌3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44.82%(39/87)。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等有关(P〈0.05);术后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P均〈0.05);术后放化疗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和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术后放化疗是防止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治疗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对单纯行放疗的中晚期胸下段食管鳞癌,建议照射膈下淋巴引流区,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食管鳞癌 治疗方式 淋巴结转移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HSP27分子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选用EC9706-H、EC9706-L和EC109-H、EC109-L两对食管鳞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系,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不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利用Westernblot检测HSP27在不同转移潜能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HSP27低表达细胞中HSP27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细胞划痕实验证实,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高于EC9706-L细胞和EC109-L细胞;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HSP27在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中呈低表达,在EC9706-L细胞和EC109-L细胞中呈高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中HSP27的表达,二者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HSP27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呈负相关,即HSP27高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其侵袭转移能力受到抑制。

  • 标签: 食管鳞癌 热休克蛋白27 侵袭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Ral-相互作用蛋白76(RLIP7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132例食管鳞癌组织和54例正常食管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RLIP76和VEGF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RLIP76和VEGF在13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89/132)和71.2%(94/132),高于正常食管组织的11.1%(6/54)和18.5%(1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RLIP76、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RLIP76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02)。RLIP76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34个月,高于阳性表达者的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EGF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32个月,高于阳性表达者的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RLIP76和VEGF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RLIP76和VEGF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癌作用,RLIP76有望成为食管鳞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食管鳞癌 Ral-相互作用蛋白76(RLIP7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食管粘膜(NEM)和62例食管鳞癌(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结果:在15例NEM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率均为6.7%(1/15),而COX-2和CD44v6在ESCC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1.6%(32/62)和50%(31/62),两者在NEM和ESCC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标本之间,Ⅱ级和Ⅲ级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两者在I级ESCC中的表达率(P〈0.05),而Ⅱ级和Ⅲ级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率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I级和Ⅱ级ESCC中,COX-2和CD44v6则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在Ⅲ级的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不同浸润程度的肿瘤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COX-2和CD44v6的表达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ESCC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和CD44v6均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COX-2和CD44v6在食管鳞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相互影响或共同作用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COX-2可能成为治疗食管鳞癌以及预防肿瘤转移的一个新靶点。

  • 标签: 食管鳞癌 环氧合酶-2 CD44V6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P21^WAF-1和cyclin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标本和8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21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21蛋白和cyclinD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21在正常食管黏膜生发层细胞中也有少量的表达。结论1921与cyclinD1参于调节细胞的生长周期,P21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食管鳞癌预后的潜在的指标。

  • 标签: P21 CYCLIND1 食管鳞癌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检测信号分子JAK2/STAT3在食管鳞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并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表达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食管癌组织及配对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Fn14、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n14与p-JAK2、p-STAT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三者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n1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胞浆,p-JAK2、p-STAT3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胞核。Fn14、p-JAK2、p-STAT3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61/118)、50.9%(60/118)、57.6%(68/118),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组织的4.2%(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14、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Fn14与p-JAK2、p-STAT3在食管鳞癌不同分化程度组织中及不同TNM分期中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Fn14、p-JAK2、p-STAT3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子 14(Fn14) JAK2 STAT3 食管鳞癌 免疫组化染色
  • 简介:目的:对肺鳞癌的供血动脉进行动物实验与DSA造影研究,探讨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供血。方法:在48只大白鼠诱发肺鳞癌模型中,用2种颜色的硅酮灌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的供血动脉。对原发支气管肺癌(病理证实为鳞癌)分别行支气管动脉(78例)和肺动脉(26例)DSA检查(用PhilipsVS000血管机)。结果:肺鳞癌供血动脉均为支气管动脉。在人体肺癌肺动脉造影中,42.3%(11/26)为正常:肺动脉萎缩闭塞38.5%(10/26),其中9例伴肺不张: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短路19.2%(5/26)。动物实验发现支气管动脉明显增粗,62.5%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萎缩、破坏,37.5%肺动脉表现基本正常。结论:诱发性肺鳞癌与人肺鳞癌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供血。

  • 标签: 肺鳞癌 实验 动物实验 供血动脉 支气管动脉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2例原发性乳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1999年至2014年,我院共治疗2075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乳腺鳞癌患者12例(0.058%)。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Ⅰ期2例,ⅡA期6例,ⅡB期1例,ⅢA期3例。9例患者予改良根治术,2例予保乳术,1例因局部晚期予全乳切除+淋巴结清除术;4例予术后放疗,9例予术后化疗,3例予内分泌治疗。随访到2014年7月,4例因年代久远失访;1例患者于术后4年发生肺、胸骨、肝和脑的多发转移,行曲妥珠单抗+托瑞米芬治疗1年,带瘤生存4年;1例保乳术8个月后局部复发予乳腺全切后无瘤生存6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3年出现肺转移,经多程化疗分别于11个月后、3年后死亡;余4例均无复发转移,无瘤生存期最长者157个月,短者7个月。结论乳腺鳞癌发生率低,治疗多联合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 标签: 乳腺鳞癌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9200521食管癌高发区青少年食管炎发病率和发病因素研究/赵立群…//河南肿瘤学杂志.-1991.4(4).-7~11报道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辉县孟庄镇对7个村15~25岁的222个食管癌家族青少年和318个非癌家族青少年进行了普查.结果病理诊断食管炎在食管癌家族和非癌家族青少年中分别为50.2%和34.4%,其中轻度和中度食管炎在食管癌家族青少年中检出率为14.47%,非癌家族为6.31%,这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表明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炎与食管癌发病有关.食

  • 标签: 河南肿瘤学杂志 早期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率 颈部吻合 胸腔淋巴结 胃腔